上凤溪村
上凤溪村,位于古屏线沿路,距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县城4公里,全村由上、下凤溪两个自然村组成,共145户736人,耕地面积1295亩,山地面积2872亩。近年来,该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粮食、食用菌、水果、养殖四大产业逐步形成。传统粮食年产量422吨,食用菌年种植30万袋,主要品种有花菇、茶树菇、杏鲍菇、滑菇等。晚熟水蜜桃种植面积达1500亩,达到户均10亩,人均近100株。养殖业迅猛发展,蛋鸭、三黄鸡、猪、羊等畜禽年供应量达50万只。涌现出绿源、华侨、丽珠等规模较大的农庄,为该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屏城乡上凤溪村,环境幽美,一条清悠的小溪从中穿过,一座二十多米长的挑梁式风雨桥横跨两岸,岸边古木葱茏,桥南靠山处有一座南方少有,屏南独有的庙宇——包公殿。包公殿是一座白墙、黑瓦,重檐翘角歇山顶的清代建筑。面积约60多平方米,四扇抬梁式的殿堂小巧精美,古朴庄严。其后方神台上正中塑像面如锅底,双目如电。左右是两尊面目端庄的文官,两边各塑两员虎将。神台前上方是一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藻井,藻井四周镶嵌四龙八凤木雕。殿正中有两副对联(见1、2联),联语内容充分说明该殿供祀的乃是北宋名臣,人称青天大老爷的包拯。以此类推,左右文官中有一位应是包拯的左膀右臂公孙策,两边的四员虎将该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供祀包拯的庙宇,北方地区较多,南方较少。上凤溪村为何不建佛寺或其他神庙而独建包公殿,原因难以稽考。但多数今人之见,均认为上凤溪乃屏南包姓人口的发祥地,现该村居民中包姓占绝大多数,而包拯又是包氏家庭足以引为自豪的历史人物,因此,上凤溪人建包公殿供祀包拯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