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句相救
在出现拗句的情况下,通过同一联的对句调整其平仄用字,使之在上下两句之间,平仄声字的比例基本恢复平衡,这叫做“对句相救”。一般是出句第三字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则在对句第三字该用仄声的地方改为平声,以求补足。如“仄仄平平仄”或“平平仄仄平平仄”的句子,第三字(五言)或第五字(七言)该用平而用了仄,成了“仄仄仄平仄”或“平平仄仄仄平仄”,那么,就应将对句从“平平仄仄平”或“贝仄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三字(五言)或第五字(七言)改仄为平作为补救。写成“平平平仄平”或“仄仄平平平仄平”。这便成了“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或“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了。例如孟浩然《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上句“竟”字拗,下旬“空”字救。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上句“自”字拗,下旬“空”字教。还有一种对句相救,是五言的“仄仄平平仄”或七言的“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本该用平而用了仄,就必须在对句的第三字(五言)或第五字(七言)将仄改平以资补救。其句式变成“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或“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例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第三、第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句的第四字本当用平而用了仄,便在对句中的第三字处将仄换为平,这便是对句相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