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后指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宏观经济波动的敏感性指标的一类。

宏观经济波动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它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性的,而且必然会通过一定的经济指标的变化反映出来。这些指标称为敏感性指标,通常按周期循环的时间性区分为三类,即领先指标、一致同步指标与滞后指标。

滞后指标是指相对于国民经济周期波动,在指标的时间上落后,例如某指标的高峰或谷底均比国民经济周期的高峰或谷底落后若干个月,则称该指标为滞后指标。

我国的滞后指标主要有:全民固定资产投资、商业贷款、财政收支、零售物价总指数、消费品价格指数、集市贸易价格指数等共6项。滞后指标有助于验证领先指标所表示的经济趋向是否真实。

日本的滞后指标(日语为:迟行指数)一般包括6项指标:雇佣保险领取者数、固定雇佣人数(制造业)、法人事业税调整额、借贷平均利息(地方银行)、家庭消费支出、消费者物价指数。其中雇佣保险领取者数为反向指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