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黑鳃金龟

【害虫名】东北大黑鳃金龟
【害虫学名】HolotrichiadiomphaliaBates
【分布与危害】分布于东北、华北各省区。蛴螬是重要的地下害虫,各地由于气候、土壤不同,在不同的草地和草坪类型上,发生危害的种类有一定差异,一般同一地区往往多种混合发生。主要危害的牧草有苏丹草、羊草、披碱草、狗尾草、猫尾草、燕麦、早熟禾、黑麦草、羊茅、狗牙根、剪股颖,苜蓿、红豆草、三叶草等。成虫、幼虫均能危害,而以幼虫危害最严重。幼虫栖息在土壤中,取食萌发的种子,造成缺苗断垄;咬断根茎、根系,使植株枯死,且伤口易被病菌侵入,造成植物病害。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6—22毫米,体黑色或黑褐色,具光泽。鞘翅长椭圆形,每侧有4条明显纵肋。前足腔节外侧具3个齿,内侧有1距,后足腔节中段有一完整的具刺横脊。卵初产时长椭圆形,长2.5毫米,白色略带黄绿光泽,后期为圆球形,近孵化时为黄白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5—45毫米,头部黄褐色,腹部乳白色。头部前顶刚毛每侧各3根纵列一排。虹门孔呈三射裂缝状,脏腹片后复毛区无刺毛列,散生钩状刚毛。蛹裸蛹,体长21—23毫米,初为白色,后变黄色,7天后变黄褐至红褐色。腹部末端有叉状突起1对。
【生活习性】我国各地多为两年发生1代,成虫和幼虫均能越冬。据辽宁观察,成虫4月下旬至5月初始见,5月中、下旬是盛发期,9月初为终见期,5月下旬开始产卵,6月中旬孵出幼虫,10月中、下旬3龄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第二年5月中旬,上升到土表为害植物幼苗的根、茎等地下部分,为害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旬,老熟幼虫作土室化蛹,蛹期约20天,羽化的成虫当年不出土,在土室里越冬。成虫历期约300天,卵多产在6—12厘米深的表土层,卵期15—22天。幼虫期约340—400天,冬季在55—145厘米深土层里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日落后开始出土,21小时是取食、交配高峰,午夜以后陆续入土潜伏。成虫有假死性,趋光性不强,性诱现象明显(雌诱雄)。交配后10—15天开始产卵,每雌虫平均产卵102粒。成虫出土的适宜温度为12.4—18.0℃,10厘米土层温度为13.8—22.5℃。卵和幼虫生长发育的适宜土壤含水量为10%—20%,以15%—18%最适宜。土壤过干或湿都会造成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1)翻耕整地:春、秋翻地,特别是深翻耕耙,能明显减轻来年蛴螬为害。(2)适时灌溉、合理施肥:增施腐熟肥,能改良土壤,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壮苗,从而增强其抗虫能力。合理施化肥作底肥和追肥,对蛴螬有一定控制作用。2.化学防治 (1)种子处理:药剂种子处理方法简便,是保护种子和幼苗免遭地下害虫为害的有效方法。常用药剂有:50%辛硫磷乳油,辛硫磷微胶囊剂,农作物拌种,一般有效成分为0.05%—0.1%;40%甲基异柳磷乳有效成分为0.04%—0.08%拌种;10%二氯苯酿菊酶拌种的有效成分为0.025%—0.059%对牧草、草坪种子的拌种用量未见报道,拌种前应作发芽试验,确定适当的用药量。(2)土壤处理:50%辛硫磷乳油每公顷3.7升—4.5升,结合灌水施入土中;或用50%辛硫磷乳油250克,加水1000—1500千克,90%敌百虫800倍液浇灌。(3)药剂防治成虫:在成虫盛发期,用40%乐果或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90%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3.灯光诱杀 每2.6—3.3公顷设置20瓦黑光灯1盏,诱杀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