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丰玉带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信丰玉带桥

据查玉带桥为本地客家富翁余凤岐募资,建成于清朝1740年,故名“凤岐桥”。余凤岐也因为修建玉带桥,成为江西赣南客家户孺知晓的人物。清乾隆五年,虎山河水急流滔滔,两岸如隔千里,来往行人极不方便。为造福一方百姓,便利南来北往客商,当地富翁余凤岐便召集当地民工,由自己出资,兴建玉带桥。可是,当玉带桥修到一半时便停了下来――修建玉带桥工程没钱了。余凤岐欲哭无泪。余凤岐经过反复思虑后,也顾不了富翁的脸面和难看,决定沿路乞讨银子来修建玉带桥。幸运的是,余凤岐走了不过几十里,便被一个好心的寡妇知晓,寡妇倾其家所有,付给余凤岐银两,送余凤岐回到了修桥工地。玉带桥终于竣工了。余凤岐造桥之心之诚之信,受到几百年来客家人们的传颂和称赞,这修桥的故事传了一代又一代。

历时近400年,玉带桥依然坚固,却不知道有多少客家前辈踏访过它,有多少掮客在玉带桥休憩过,又有多少香客在桥中间的神庙前烧过香,又有多少路人在聆听过余凤岐乞讨银子修桥的故事……

古时,玉带桥为江西赣南信丰县通往广东兴宁、和平的交通要冲。它以结构奇特、气势雄伟而闻名赣南、粤北,有赞曰:“远近闻名玉带桥,两岸峻峰入云霄。奔腾河水泻千里,玉带飞锁两山腰。”这就是玉带桥的真实写照。如今,玉带桥风光不在依旧,沉寂得有些年月了,桥楼已有破损,驿道卵石残缺不全。但我们坚信走近它的人,都会在领略过它的雄奇、高大的同时,为余凤岐的秉性、品格和修桥的真实故事叹服。

还好,1932年和1954年,余福光先生两次集资,对桥楼进行了修葺。1983年,信丰县政府又把玉带桥列为文物进行保护。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