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五、张文庆起义
中国清代乾隆年间甘肃、宁夏地区穆斯林起义。亦称石峰堡起义。清廷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镇压了苏四十三领导的撒拉、回、东乡各族穆斯林起义,杀害了哲赫林耶领袖马明心后,又令地方官以“办善后”(即肃清回逆反叛之余孽)为由,在各地设立乡约制度,限制穆斯林正常的宗教活动,对各地穆斯林严加管制,并妄加罪名,肆意捕杀迫害,遂激起回族人民愤恨,起义再次爆发。起义前,盐茶厅(今宁夏海原)小山阿訇、哲赫林耶创始人马明心的弟子田五与通渭草芽沟人、马明心妻侄张文庆及通渭马营阿訇马四娃(青海大通人)等秘密联络,选择据点,制造器械、旗帜,分头发动起义,推田五为首领,张文庆为副。计划于乾隆四十九(1784)“七八月间庄稼收获之时”“定期举事’,并提出了“护教保族”、“为马明心报仇”的口号。起义者以通渭的石峰堡作为主要据点。当田五与其学生李可魁在盐茶厅小山、老鸦沟一带发动组织群众时,被当地乡约向靖远守备营告发,清军闻讯“查拿”。田五遂提前于当年四月十五日率领百余人(一说300余人)在小山率先起义,当即攻占盐茶的西安州营堡,夺获清军一批军火。当攻达靖远县城时,因内应回民被清军捕杀,未克。田五率义军数千人退往打拉池南山。二十三日与清军相遇失利,田五腹中枪伤,自杀身亡。所部由李可魁率领转移到通渭县石峰堡,与张文庆等人领导的起义军会合。张文庆、马四娃与杨慎四等于五月初五日在马家堡等处举旗起义,推“张文庆为首,马四娃为副”,组织义军及眷属集中于石峰堡·五月十一日,张文庆、李可魁率义军攻开通渭县城,烧毁县衙,数次击败陕甘总督李侍尧及甘肃提督刚塔所部清军,全歼西安副都统明善部,并击毙明善。十九日围攻伏羌县城不克,遂走秦安莲花城等地。此时义军增至近万人,声势日益浩大,清廷震惊。乾隆皇帝派尚书福康安带兵镇压。义军遂以石峰堡为根据地,布防于伏羌(今甘谷)的鹿鹿山、静宁的底店山与隆德的蟠龙山,准备决战。六月七日福康安率清兵抵隆德,并调集各路清军10000名,先后攻陷蟠龙山、底店山和鹿鹿山,于十五日围攻石峰堡,大学士阿桂亦采甘肃指挥。义军“齐心死拒”,奋勇冲杀,多次击败清军进攻,后因被敌封锁围困,水源断绝,七月四日义军先将1500余名妇女幼童投出,然后奋力突围,牺牲千余人。次日,清军入堡,张文庆、马四娃、杨慎四、黄明阿訇等700余人被俘就义,李可魁阵亡。石峰堡陷落,起义失败。据《石峰堡纪略》记载,这次义军先后攻打盐茶、靖远、安定、会宁、伏羌、静宁、通渭、固原、隆德、秦安、华亭、庄浪、皋兰、平番等10余厅、州、县1200余村镇。清廷镇压这次义军共屠杀回民万余人,并拆毁各地清真寺数十座。这次起义是在“为马明心复仇”的口号下,掀起的一次以哲赫林耶教众为主,联合甘肃中部及宁夏部分地区回民的反民族压迫与宗教歧视的斗争,给予了清朝统治以重大打击,使其对哲赫林耶穆斯林的剿杀政策有所收敛,李侍尧原制定的《筹议甘肃善后事宜条款》也未能完全实施,哲赫林耶不仅继续得到传播,而且以后又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