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塑

米塑又称“粉塑”,温州独有的民俗工艺,与北方的“面塑”一道称为食品塑作工艺的双绝。
工艺
以煮熟的米粉团为原料,采取揉、捏、掐、刻、扮等手法,用多种色彩精制成人物、龙凤、花鸟、走兽等工艺品。正背两面还常塑有《三国志》、《封神榜》、《西游记》、《水浒传》的戏曲人物,染上色彩后,惟妙惟肖,让人真假难辨。与北方的面塑不同,温州米塑大小不限,有的高达数米,防蛀和保存的难度极大。
历史
传说孙武用米做成蟠桃状充寿桃为母亲做寿是米塑工艺的开始。温州米塑历史悠久,而据记载,温州捏制米塑的民间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出现,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多用于寿庆、婚嫁、筵席、礼佛等场合。重阳糕上更不可少。尤其在农历三月“拦街福”寿桃山上,众多米塑戏剧人物风姿各异,情韵生动。米塑《济公斗蟋蟀》,神形兼备,妙趣横生,展出时轰动鹿城。温州米塑艺术家邵永桂还应邀赴日本作现场艺术表演,颇受赞赏。
产品名称:米塑 产品别名:“粉塑” 产品产地:浙江温州 产品特性:惟妙惟肖,形象逼真,色彩纷呈。 产品简介:米塑又称“粉塑”,是用煮熟的米粉团为原料,通过揉、捏、掐、刻等多种手法,制成各种人物、走兽、花鸟的民俗工艺。其作品大小不一,大的高达数米,小的只有二三厘米,大都用于喜庆节日和庆祝寿辰等。旧时,每逢夏历二月十五日举行拦街福,都要制作米塑大寿桃,寿桃面上除装饰花鸟虫鱼形象外,其正背两面,还塑有《三国志》、《封神榜》、《西游记》以及《水浒传》的戏曲人物,形象逼真,色彩纷呈。
附图:温州米塑大师王锦荣捏制的蟹与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