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学院大学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简称UCL)是一所创建于1826年的综合性大学,也是组成伦敦大学的其中一个学院。UCL通常被认为是继牛津、剑桥之后英格兰第三古老的大学。UCL是第一个在招生上不论种族,宗教和政治信仰的英国大学,被认为是英国教育平权的先锋。UCL一直以来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政经学院一起并称为“G5”超级精英大学,它也是罗素大学集团的一员。UCL的全球综合排名一直保持在前30强,在最新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世界第四,在欧洲仅次于剑桥名列第二,在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名列世界21,位居欧洲第三,仅次于剑桥,牛津。UCL颁发的是伦敦大学的学位,尽管学校2005被授予了颁发自己的学位的权利。
UCL学生人数大约有18,000人,其中研究生占7,273。教职员人数约3,800人,其中35名为皇家院士(Fellow of Royal Society), 13名为皇家工程学院院士(Fellows of the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27名不列颠学会会员(Fellows of British Academy),75名医学学会会员(Fellows of th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同时,UCL过去的成员中,有21位诺贝尔奖得主(2009华裔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高锟为UCL 校友,在UCL获得博士学位;UCL 2007,2009分别有两位校友获得诺贝尔),其中有10名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UCL始于1826年,最初的名字就是“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鉴于当时的最著名的也是英格兰仅有两所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都是严格意义上的教会学校,UCL作为一个不属于任何教派的同等代替物被建立. UCL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所综合大学被建立,而不是学院或者研究机构. 但是,UCL获得皇家宪章授权独立颁发学位的努力遭到英格兰教会的强烈反对,直到十年后的1836年,现在伦敦大学(又UCL与KCL联合建立,UCL从次放弃"伦敦大学"的名号)系统建立起来的时候,UCL才获得了法定的认可获得颁发伦敦大学学位的权力。
The Cruciform Building. Opposite the Portico and home to the Royal Free and University College Medical School.UCL是大不列颠历史上第一所无差别接受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高等学府. UCL也可能是第一所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学府(布里斯托大学也作出类似声明-就在UCL做出这一决议的同时,这可能是一个时间上的巧合), 同时也是英格兰第一个学生会的创始地(尽管直道1945年男女学生单独的学生会才真正合并为一个整体), 并且在以下学科第一个拥有教授资格,它们是:化工工程,化学,埃及考古学,电子工程,英语,法语,地理,德语,意大利语,纸草学,语音学,心理学,动物学。
伦敦大学体系于1907年重新组合,很多学院包括UCL失去了它们法律上的独立存在性. 这种情况直到1977年才得改观,UCL获得了一个新的皇家宪章从而获得独立存在的支持。 1985年,在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UCL高尔街上的主建筑历时158年终于最终竣工。
1973年,UCL成为阿帕网(ARPANET)的第一个国际链接,阿帕网是现在互联网的前身。
1998年,UCL的医学院与皇家自由医院的医学院成功合并成一个新的医学院,这一成果加之UCL既有的诸多医学科研机构(儿科研究所,神经学研究院,伊斯特曼牙科研究院,眼科研究院),使得UCL成为世界上领先的生物医学科研中心之一。 事实上,UCL65%的收入都来自生物医学。 10位生理与医学诺贝尔奖桂冠获得者都曾在UCL学习或者从事科研工作, 学校的王牌专业包括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生理学,儿科,神经学和眼科。UCL生物医学上的强大优势随着国家医学研究中心(NIMR)从米尔希尔迁到UCL而显著巩固, 这所1913年由医学研究协会创立的首座也是最大的实验室,有着5次诺贝尔奖的殊荣,现今则有超过700名科研人员,每年2700万英镑的预算。
UCL至今仍严格保留自身的非宗教色彩,并且是唯一没有设立祈祷间的英国大学。 因此,UCL也被作“高尔街上的无神论学院”。 不过学校里并没有对学生和教员宗教自由的限制,并且有一个安静的房间为所有不同信仰人士开放以便他用。 UCL坚持世俗观念的初衷就是为了能使不同教派的学生们(例如天主教徒与新教徒)和睦相处,共同进步。这项传统保留至今,使得UCL反映了民族和宗教上双重的多样性。
UCL学生会也遵守此项政策,同时,实质上与任何政治团体保持距离,坚持自己的中立性. 学生会职务的竞选者,不能参与任何政党的投票.这项规定可能归因于UCL多次重申的自身对政治“漠不关心”,这个特色和附近的学院例如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有明显差别,但这可能也是UCL自身学生团体或行政机构的政治倾向。
Image:UCLlibrary.jpg
The Donaldson Reading Room, Flaxman Gallery, Main LibraryUCL的图书馆以它的自主权而著名,其藏品包括牛顿爵士的“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的第一版。
2002年10月,UCL与帝国学院联合发布了一项合并两所学校的计划。 这宗合并计划被广泛认为实质上是由IC取代UCL,因此遭到了来自教员和UCL学生会的抵制,更令教职工和学生愤怒的是,这项计划根本就没有经过他们的参与和质询。于是学生会紧急召开一个会议,商讨这项合并计划以及UCL在其中的立场,但是,时任校长的德里克.罗伯茨爵士愤怒的离开Bloomsbury会场,并拒绝聆听一位反对合并人士的演讲。 他本人只是随兴发表了一个演讲,内容完全是他本人的意愿. 一个月后,经过积极的反合并战役,这项计划最终被取消。
2003年8月1日,马尔克姆.格兰特教授取代德里克爵士成为新的校长,德里克爵士本人退休,只作为学校的名义管理人。
在发表就职演说的一年后,马尔克姆教授开展了一项命名为“UCL战役”的活动,旨在从UCL校友和友好人士中募集300万英镑的捐款。这种大胆公开的活动在英国大学中实数罕见,反倒和美国大学类似。 根据萨顿信托的2002年的统计,UCL以每年81万英镑的捐款排在英国大学的前十之列。马尔克姆教授的意图,旨在加强UCL和国际上的联系,将UCL塑造成“伦敦的全球性大学”。在他前几年的人其中,学校明显加强了与诸多国际知名大学间的联系。
UCL与2004年被星期日泰晤士报评为年度最佳大学。该报2005年的大学入学指南中将UCL描述为“ 无论规模或学术上,都在伦敦大学中处于中心地位”。 经过一连串的整合,UCL已经成为一个在学科多样性上可以与牛津,剑桥比肩的尖端科研与教学机构。
紧随帝国学院的一项类似举措,UCL向权利委员会申请了独立办法学位资格的权利。2005年夏天这项权利正式生效,但是只在学校在必要情况下改变其与伦敦大学之间的从属关系的时候才予以使用权。
2006年一月,UCL决定成为"欧洲科研大学联盟"(LERU)的一员,此联盟是建立在共同高端教育与科研方针的立场上的科研实力雄厚的大学网络。 LERU的成员交替的评估一系列高质高量的标准,诸如科研卷宗,影响力与基金募集,博士生培养,研究规模与深度以及认可的学术荣誉。UCL的校长马尔克姆.格兰特教授对此评价道:“ 欧洲的科研大学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目的,我们非常荣幸加入这个如此优秀的科研网络。我认为这个计划的创想和实施正是关键时刻,欧盟正在严肃认真的思考科研型大学的功能,同时也在积极构想欧洲科研委员会以及将来可能实现的欧洲理工学院的设想。 此举同时也反映了UCL的全球化眼光,我们一直贯彻的加强于全球大学之间的联系的举措,最近刚与三所巴黎的大学宣布了神经科学方面的合作项目”。
杰里米.边沁
Image:Jbentham.600px.jpg
The Jeremy Bentham auto-icon
哲学家杰里米·边沁(1748 - 1832) 由于在大学学院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公认为伦敦大学学院的“精神之父”。 尽管他经常被记载如学校的创建工程, 但事实上他本人并没有实际参入UCL的建设。
边沁本人是高等教育应广泛推广理论的强烈拥护者, 并被与学校的早期宗旨“教育人人平等”联系起来。(当然,前提是有能力支付学费) 漠视一切性别,宗教信仰,政治主张上的差异。“[[eb:International|国际化”(International)一词,就是由边沁本人创造出来的。
另外一个使边沁的大名与UCL紧密联系的事实就是,他的遗体正陈列于UCL主建筑的北部回廊,完全向公公开放。边沁在他的遗嘱中指明他希望他的遗体保存以作为永久的纪念,这项指示被毫无保留的贯彻执行。
当学校的地上餐厅2003年粉刷一新时被重新命名为“杰里米.边沁大厅”(有时亦缩写为JBR),以表示对这位大人物无上的敬意。
著名校友:
卢嘉锡前中国科学院院长
高锟(2009 华裔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圣雄甘地
泰戈尔
勃朗宁
赫胥黎
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电话发明者)
酷玩乐队
陈占祥
杨铁梁 前香港首席大法官及前香港行政会议成员
潘宗光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
徐子淇 香港著名模特儿, 电影演员
伊藤博文
小泉纯一郎
卢杰 国际著名的“长征计划”的发起人和总负责人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