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筒瓦

名称: 筒瓦

筒瓦为半圆筒形的瓦,由筒型陶坯对剖制成,覆盖在仰板瓦的交界处,构成筒瓦屋顶,靠近屋檐口的筒瓦为勾头(宋代称华头筒瓦),顶端粘挂有圆形瓦当。

中国宋代《营造法式》规定,筒瓦共有六个品种,自六寸至二寸五分。清代普通筒瓦宽自四寸五分至二寸五分,琉璃筒瓦宽自六寸五分至三寸。

筒瓦有罗锅筒瓦、花脊筒瓦等形式。

制造年代:战国

材料:陶

规格: 长90.2厘米,直径36厘米

收藏地:中国历史博物馆

战国建筑材料。战国时期城市建设日益发达,随之而起的是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这时,几何印纹硬陶的发展,使它成为建筑材料的理想选择。几何印纹硬陶是在战国时期流行于东南地区的一个品种。这类陶在胎土中含氧化铝较高,需经高温烧制。成后胎骨坚硬,呈灰黑色。战国时期,制造大量硬陶,并在入烧前,在胎体上模印出回纹,米字纹等。几何纹饰,作为建筑材料,同时达到装饰效果。

这块燕国筒瓦,瓦身镶贴的三角形黻黼纹,交错排列分成两组。这类瓦可能是当时覆在宫殿墙头上保护墙头的“护墙瓦”。燕下都故城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中间有一南北纵贯的河道将其分为东西两城。从东区出土的黻黼纹大型筒瓦看,当时燕下都的宫殿建筑是非常宏伟高大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