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宜水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万宜水库

【简介】

万宜水库位于香港西贡区,是香港储水量最大的水库,容量达600亿加仑,折合约2.73亿立方米。万宜水库的工程计划1969年展开,1971年动工,1978年11月底完工,船湾淡水湖和万宜水库已占全港水塘总储量的87.2%,总储水量达5.86亿立方米。

万宜水库为是1970年代香港耗资最庞大的工务工程,1978年完工时用了13.5亿港元,政府亦首次因应工务工程需要而改变地方行政区分割,将新界南约理民府分拆为西贡理民府及离岛理民府,这亦成为全港范围最广的郊野公园。建造过程淹没了不少村落,包括烂泥湾村。

水库原址为官门水道,与船湾淡水湖同属在海中兴建的水库。工程包括在官门水道两端筑起两条主要堤坝,将西贡大陆及香港第三大岛粮船湾洲连接起来。这两条堤坝高达64米,另有三条副坝。

【建造背景】

香港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兴建多个大型水塘,但人口暴涨,水塘仍不敷应用。及后香港兴建船湾淡水湖,容量虽然庞大,但仍不足以应付不断增长的食水需求。在1963年至1964年严重水荒后,曾需要每四天供水一次,万宜水库的工程由此展开。

水库位于西贡半岛南岸与粮船湾洲的狭窄海道之中,工程人员将海道东西端的官门海峡加建两道堤坝,然后再将海水抽出,注入淡水,使成淡水湖。

这项庞大工程的费用最初预算为7.5亿港元,较船湾淡水湖高出1.5亿,储水量预算可达500至750亿加仑。1969年港府开始草拟计划,1971年正式动工,1978年11月底建成,历时7年,总投资远超最初预算,费用达13.5亿港元,水库容量为600亿加仑,使香港存水量增至5.86亿立方米(1,289.2亿加仑)。

【工程】

要在大海建造万宜水库,工程人员最终决定兴建东、西两条主坝。东坝面向太平洋,长1,593尺,高348尺;西坝面对牛尾海,长2,470尺,高333尺,工程极为复杂。

在兴建主坝之前,首先要在建筑堤坝地点建造围堰,将海水隔开,抽干海床范围内的海水,挖除黏土和沙,才筑堤坝,使主坝能稳固地建造在坚硬的岩石上。除主坝外,粮船湾洲、西贡半岛建有三条规模较小的副坝,以此封闭相邻的山谷,并防止水库满溢。

万宜水库的输水网络包括了多条直径10至13尺、共长约25哩的输水隧道,隧道主线长74,000尺(14里),由万宜水库北潭涌起,横越整个西贡半岛,经西贡大环村至沙田滤水厂。

此外,北潭凹隧道、西湾隧道等6条支线、共长26,000尺(5里)的隧道系统,主要收集低地河流溪涧的水。全部输水隧道于1975年完成。船湾淡水湖的存水,亦可透过输水系统,引至万宜水库。水管网络的分布相当细密,更可与船湾淡水湖存水互调,使全香港淡水资源调配更加灵活。

万宜水库面积2,000亩,只有船湾淡水湖四分之三,但水坝较高,因此容量比淡水湖多约22%。

【难民营】

在香港1980年代,港英政府面对著香港越南船民问题,于万宜水库西霸兴建万宜羁留中心,该中心已于1998年5月26日关闭,现址成为一遍草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