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镇

1、广东海丰县海城镇海城镇是海丰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面积50.89平方公里,辖12个居委,1个村委,常住人口13.6万人,是省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3年被省定为卫星镇,2003年列入广东省中心城镇、汕尾市技术创新专业镇,是海内外、港澳台同胞投资创业的宝地。
海城于东晋咸和六年为县治所在地,历史悠久,地灵人杰,英才辈出。农民运动领袖彭湃、著名音乐家马思聪、“核弹之父”彭仕禄、国际体操金奖获得者黄曼丹、国际杂技“金小丑”金奖获得者陈小洁……等均为海城骄子。红宫、红场和彭湃故居、烈士陵园、方饭亭等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是人们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海城的历史文化底蕴深远、灿烂辉煌。
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使海城插上腾飞的翅膀。镇委、镇政府带领全镇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经济大跨越。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2.7亿元,比增14.3%,其中:工业总产值22.2亿元,比增14.5%,规模企业13家;全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8.3亿元,比增11.8%;居民人均年收入5888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618元;全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雄居全县乃至全市乡镇领先地位。
近年来,该镇坚持三大文明一起抓。中心城镇规模凸现,市政建设日新月异,红城大道、海丽大道、二环南路、二环北路、三环路、广富路、新华路、西华路等纵横交错;县城配套绿化长廊,绿化面积135万平方米; 龙津河、南门湖焕然一新,龙津渔唱、南湖泛舟,为游客所称赞。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的龙津东片民营工业区和龙津西片外资工业区已初具规模,占地面积600万平方米的长埔工业新区正在加紧筹建之中。县城商贸蓬勃发展,六大市场生意兴隆,形成了商品一条街、美食一条街、电器一条街。城西教师村、龙津教师村英才荟萃;烈士陵园文化广场、铜钱山广场、龙舌埔广场和青年公园、云岭公园等园林式公园,成为人们健身、娱乐、休闲的好去处。海城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广东省先进镇”、“广东省文明镇”、“广东乡镇企业百强镇”、“广东省卫生镇”等殊荣;教育文化、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生殡改、反腐倡廉等社会各项事业成绩骄人。勤劳、勇敢、智慧的海城人民奏响了一曲团结拼搏、奋进不息的时代乐章;今日的海城处处呈现政治清明,社会文明,人民安居乐业,一派富庶祥和的喜人景象。
海城镇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84)属兴贤坊。民国伊始划为一区,1950年成立海城镇。是海丰县政府驻地,我党无产阶级著名革命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彭湃烈士的故乡,中国第一个工农红色政权诞生地,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被省政府列为工业卫星镇,沿海经济开发区,地处粤东滨海走廊,依山傍水,总面积50.69平方公里,建成市区面积10.32平方公里,有2.6万户,总人口10.8万余。交通四通八达。广汕公路穿城而过,公路向东距汕头180公里,向西距广州290公里,往深圳197公里,向南距汕尾港27公里。深(圳)汕(头)高速公路从县城边穿过,往深圳、汕头各有140公里,是海内外、港澳同胞创业投资的宝地。海城镇人民将继续实行“以诚招商、让利招商”的措施,为外商提供‘安全、方便、有利’的投资氛围,以新的姿态,带回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优越的投资环境,真诚与海内外客商进行密切合作。尤其欢迎客商朋友参与第一、二、三产业和市政建设等方面的投资。
城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
总人口
109180
男
57092
女
52088
家庭户户数
23879
家庭户总人口(总)
105008
家庭户男
54775
家庭户女
50233
0-14岁(总)
31869
0-14岁男
18280
0-14岁女
13589
15-64岁(总)
70843
15-64岁男
35648
15-64岁女
35195
65岁及以上(总)
6468
65岁及以上男
3164
65岁及以上女
330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87964
2、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海城镇乡镇概况
海城镇地处海原县中部地带,与县内唯一的生态林保护区———南华山水源涵养林毗邻,总面积约126.5平方公里,境内海拔1100米至2955米,属典型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全镇辖10个村,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6607人,其中回族人口39625万人,农业人口32844人。
作为县府所在地,全镇境内商业交通较为发达,尤其是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迅猛,特色迭出,远近驰名的海原“清真羊羔肉”以其味美、质嫩、营养丰富已成为全县乃至全区餐饮行业的金字招牌。新兴的旅游产业发展较快,境内有“奇峰插天、登其巅可望黄河”的南华山,“四时青不断,十生水获得”的灵光寺等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是海原县人民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好去处。
特色产品
境内优质特色农产品丰富。盛产马铃薯、小茴香、葱蒜、油料等。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5万亩,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豆豆”;小茴香味纯、质优,是上等调味品,种植面积达1500亩;山门村的红葱皮红质白、辛辣、耐贮藏,种植面积1万亩;油料生产以其纯度高、品质好,颇受青睐,素有海原“油坊”之称。
全镇耕地总面积26.3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2.5万亩,人工种草留床面积6.7万亩,是一个以非农产业为主导的乡镇。 2006年全镇完成社会总产值2.14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5600万元,5500万元和1.03亿元,分别占社会总产值的26.3%、25.7%、48%;非农产业总产值1.58亿元,占社会总产值的73.7%;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10元,同比增长1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6890元,同比增长11.5%,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是全县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之一。
经济发展
2006年全镇完成社会总产值2.14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5600万元,5500万元和1.03亿元,分别占社会总产值的26.3%、25.7%、48%;非农产业总产值1.58亿元,占社会总产值的73.7%;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10元,同比增长1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6890元,同比增长11.5%,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是全县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之一。
村容村貌
中心城镇规模凸现,市政建设日新月异,红城大道、海丽大道、二环南路、二环北路、三环路、广富路、新华路、西华路等纵横交错;县城配套绿化长廊,绿化面积135万平方米; 龙津河、南门湖焕然一新,龙津渔唱、南湖泛舟,为游客所称赞。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的龙津东片民营工业区和龙津西片外资工业区已初具规模,占地面积600万平方米的长埔工业新区正在加紧筹建之中。县城商贸蓬勃发展,六大市场生意兴隆,形成了商品一条街、美食一条街、电器一条街。城西教师村、龙津教师村英才荟萃;烈士陵园文化广场、铜钱山广场、龙舌埔广场和青年公园、云岭公园等园林式公园,成为人们健身、娱乐、休闲的好去处。海城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广东省先进镇”、“广东省文明镇”、“广东乡镇企业百强镇”、“广东省卫生镇”等殊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