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鳞鳞毛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种中文名:多鳞鳞毛蕨

种拉丁名:Dryopteris barbigera (T. Moore et Hook.) O. Ktze.

科中文名:鳞毛蕨科

科拉丁名:Dryopteridaceae

属中文名:鳞毛蕨属

属拉丁名:Dryopteris

国内分布:青海、四川、云南

国外分布:克什米尔地区、尼泊尔、锡金、印度北部

【药 名】:多鳞鳞毛蕨

【拼 音】:DUOLINLINMAOJUE

【来 源】:为鳞毛蕨科植物多鳞鳞毛蕨的根茎。

【功 效】:清热平肝、杀虫。

【主 治】: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循经上扰清空之头晕目眩诸症, 用于治疗各种肠道寄生虫。

【性味归经】:苦,微寒。入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9一15克,水煎服。

【别 名】:芒齿鳞毛蕨 (《中药鉴别手册》)、密毛鳞毛蕨(《台湾植物志》)、髯毛鳞毛蕨、贯众(云南)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青海、台湾、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区。

【拉丁名】:Dryopteris barbigera (Moore) O. Ktze-Moore

【考 证】: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