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三都澳区域
环三都澳区域
环三都澳区域包括福建省宁德市沿海蕉城、福安、霞浦三个县(市、区)的20个乡镇(街道),陆地面积1630.10平方公里,占宁德全市总面积的12.2%;海域面积714平方公里,占宁德全市总面积的1.6%;2006年末,该区域人口71.08万人,占宁德市总人口的21.7%。
三都澳地处我国大陆黄金海岸线中段,是世界少有、国内仅有的深水良港,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一是水域宽阔,水深良好。三都澳10米以上深水域有173平方公里,是宁波北仑港的26倍,是荷兰鹿特丹港的8倍,可建数十个1万-50万吨级泊位,在任何潮位上都可以随时航行和停泊30万吨巨轮;环三都澳岸线总长171.4公里,其中深水岸线78公里,是宁波北仑港的5倍,是日本横滨港的3倍,超过荷兰的鹿特丹港,深水岸线、深度水域均居世界第一位。二是水道优良,避风条件好。三都澳拥有天然的深水航道,主航道水深30-115米,澳内有6个10米以上水深的理想锚地,河床为泥质,锚着力强,且无碍航暗礁,第五代、第六代国际集装箱轮船和50万吨级巨轮可自由进出,符合世界航运船舶大型化、航道深水化的趋势。同时,澳内口小腹大,澳口宽仅3公里,四周群山环抱,两侧山峰夹峙,构成天然屏障,绝大部分时间是风平浪静。三是不冻不淤,地质结构稳定。三都澳港区属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3.80C-19.30C,平均降水量1616-2143毫米,全年无霜期达240-310天,日照充足,气候宜人,从不封冻。同时,三都澳又是一个极为典型的溺谷型深水港湾,汇入澳内的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小,不易淤积。港区内地质结构稳定,百年内最大地震强度仅为6度。
三都澳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建设大型港口和国际中转港的理想港址,是我国东南沿海与海外通商较早的港湾之一。早在唐朝以前就已开发;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这里设有宁德税务总口,下辖9个口岸。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设福海关关后,即成为福建三大茶叶出口口岸之一,最繁华时有24个国家在三都岛设立办事处或代表处,保险公司有10家、民间钱庄有15家,意大利还在这里设立领事馆。抗战时期,三都澳曾为大半个中国供应“美孚石油”和其它日用品。孙中山先生早在20世纪初《建国方略》中,就将三都澳规划为未来的东方大港。1993年9月,国务院批准宁德城澳港对外籍船舶开放。1997年11月又批准白马港作业区对外国籍轮船开放。2005年10月,国务院同意三都澳城澳港口岸更名为宁德港口岸,并从2005年10月30日起正式开放,开放范围扩大至宁德全港赛江、三都澳、三沙和沙埕四个港区十六个作业区。
初步估算,2006年环三都澳区域生产总值为99.21亿元,占宁德市生产总值的25.7%,比2004年增长30.5%,年均增长14.2%,比全市年均增幅高3.4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2.06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由2004年的6.7%提高到7.4%,比2004年增长78.9%,年均增长33.7%,比全市年均增幅高6.5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02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1.5%,比2004年增长13.5%,年均增长6.5%,比全市年均增幅高4.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2.4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4年的19.3%提高到23.7%;农民人均纯收入3873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40元。
素有“海上明珠”之称的三都岛位于天然良港三都澳的中心区域,是三都澳内最大的岛屿,面积29.6平方公里,现有9个行政村、居,岛上面常住人口约1.08万人,可用地约16平方公里(含浅滩围垦8平方公里),岛岸线总长29.2公里,可建设20万吨级以上泊位岸线10公里(含特殊岸线5公里),可建设20-30万吨泊位22个,其中长撬尾一带岸线可建设5-20万吨泊位4个,30万吨以上泊位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