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临沧市

市情概况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临沧”,是中国西南边陲待开发的一块宝地。北回归线横贯南部,东邻普洱市,北连大理白族自治州,西接保山市,西南与缅甸交界。土地总面积24469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19万(2006年),其中以佤族为代表的23种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38.6%。临沧属亚热带低纬度山地季风气候,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明显,有亚洲恒温城之美称,年平均气温17.2℃。全市地势高峻,中间高、四周低,并由东北逐渐向西南倾斜。境内最高点是永德大雪山主峰,海拔3504米,最低海拔为南汀河出境处,海拔450米。

临沧是中国佤文化的荟萃之地,全市现有佤族人口35万人,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沧源佤族自治县是佤族最集中的地区,神奇美丽的阿佤山有闻名海内外距今3500多年历史中国八大古崖画之一的沧源崖画,有与缅甸山水相连的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建于清代道光年间,集建筑、雕刻、绘画 为一体的云南民族地区南传上座部佛教代表建筑之一的广允佛寺;有保留较完整的从奴隶社会直接跨入现代文明的佤族原始群居村落,有丰富的佤族民间文学艺术和独特的饮食文化,其中木鼓舞、甩发舞享誉中外,集中展现了中国佤族文化的内涵。

临沧是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是世界种茶的原生地之一,有500余年的种茶制茶历史。1938年,“滇红”在凤庆试制成功,成为中国的出口名茶,年出口量均占全省茶叶出口量的40%以上,创汇占全省茶叶出口量的50%以上,云南凤庆滇红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云南目前最大的茶叶生产企业。全区茶叶面积达65万亩,年产量达2万多吨,面积和产量均为云南第一。

临沧是亚洲独具特色的水电基地。澜沧江境内流程232公里,属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中间地带,有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国家和省规划已建成的三座百万千瓦级电站--漫湾(装机量150万千瓦)、大朝山(135万千瓦)、人小湾(420万千瓦)均在临沧境内。在180多公里的水面流域建成三座百万千瓦级电站在全国乃至亚洲尚属独有。

临沧是昆明通往缅甸仰光的陆上捷径;全市有沧源、耿马、镇康三个县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290.8公里。昆明经临沧出境至缅甸仰光公路里程仅1893公里,临沧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西南丝茶古道”,孙中山先生曾规划在临沧建立“欧亚第三大陆桥”。

临沧市委、市政府为加快临沧经济社会的发展,顺势而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把临沧旅游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初步开发建设了一批旅游产品,开发了精制茶叶、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术品、天然绿色食品等众多旅游商品。改善了区内外交通条件,建成了贯通县、乡、村交通网络,临沧机场已建成通航,祥临高等级公路及地区至各县油路工程正在建设中,基础接待设施日趋完善,接待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现有二至四星级宾馆酒店共23家,日接待游客量可达1.2万人,基本具备了招徕和接待海内外旅游者的条件;有国内旅行社8家,开辟了茶文化风情游、澜沧江百里长湖游、边境跨国游、民族风情游等线路。

行政区划全市辖临翔区、云县、凤庆县、永德县、镇康县、沧源佤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1区4县3自治县。

临翔区,面积2652平方千米,人口28万,邮政编码677000,区号0883。

凤庆县,面积3451平方千米,人口43万,邮政编码675900,区号0883。

永德县,面积3296平方千米,人口33万,邮政编码677600,区号0883。

镇康县,面积2642平方千米,人口16万,邮政编码677704,区号0883。

云县,面积3760平方千米,人口41万,邮政编码675800,区号0883。

沧源佤族自治县,面积2539平方千米,人口16万,邮政编码677400,区号0883。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面积3837平方千米,人口26万,邮政编码677500,区号0883。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面积2292平方千米,人口16万,邮政编码677300,区号0883。

旅游资源临沧市少数民族众多,民族风情、歌舞、民俗异彩纷呈、绚丽多姿。尤其是沧源佤族自治县,保存完整的翁丁佤族原始群村落、独具特色的佤族歌舞、服饰、风味食品及沧源崖画、广允佛寺等众多的名胜古迹,集中展示了佤族文化内涵,可称中国佤族文化荟萃之地。临沧旅游以滇茶文化、边境贸易、高峡平湖、密林幽境、跨国风情为基本特色。主要景点有广允佛寺、翁丁佤寨、永德大雪山、沧源崖画、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凤庆文庙、五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漫湾哀牢山、德昂族山寨、东文笔、茶文化风情园、跨国溶洞、芒海湖、芒况土林等。

广允佛寺

广允佛寺,也称广允缅寺。位于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城勐懂镇大街北侧,俗称“学堂缅寺”,始建于清代,为小乘佛教建筑,是云南省西南省民族信仰小乘佛教较有重要影响的寺院之一。广允缅寺建筑,据传是道光八年(1828年)汪政府调停耿马土司内讧,册封罕荣高为土司的时代所建,距今170多年。建筑风格较多地受到汉族建筑风格的影响,保留了小乘佛教寺院的基本形式,是汉式建筑外形与傣族庭院内部装饰的有机结合,在建筑艺术风格上独具一格。广允缅寺由于其历史、地域、人文、宗教的重要地位,于1988年元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临沧市
广允佛寺

寺院占地2200平方米,为多层穿斗木架结构,经过修复的主殿建于高0.5至1.5米的基座上,门面阔14.8米,大殿进深24.4米,为穿斗式木结构。整座大殿由一围廊式歇山顶三重檐殿堂与四方型五重檐亭部长组合而成。亭阁作重檐歇山顶,檐下饰斗拱,五重上跳,拱部雕刻云纹。大殿作三重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第三层檐下侧面和背后形成殿堂四周的围廓。殿堂门窗作有透雕装饰,梁坊门柱启蒙饰刻板漏印的“金水”图案,技艺精美,是傣族的传统工艺。大殿内并列金柱六根,尤其是缅寺门面柱上倒悬两条木雕巨龙,盘旋在门厅入口的左右二柱上,使殿堂更显得辉煌华贵。大殿内的10幅壁画以佛教故事和当地风俗为内容,精美且保存完好。

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南滚河,傣语意为“沙洲之水”,是云南怒江一个不起眼的小支流。她流经中缅边境的阿佤山深处,孕育了一个热带野生动植物集中、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的宝库——南滚河国家级自然

临沧市
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区域内原始植被完好,热带季雨林景观多姿多彩,生活着亚洲象、孟加拉虎、猕猴、绿孔雀、熊狸、金雕、金钱豹等1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白掌长臂猿的唯一分布区,并且为国内亚洲象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本区地处云贵高原向缅甸掸邦山地的过渡地带,其山体为横断山南端余脉、怒山山脉南延部分,海拔520-1747米,属中山深切割的山地地貌。本区的自然条件优越,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植被类型主要有热带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保护区高等植物有97科400多种,鸟、兽有55科120多种,其中兽类有22科40多,鸟类有33科80多种。

历史沿革云南历来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2000多年前,滇池地区已步入奴隶社会,而滇中、滇西等广大地区却处于“无君长”、“随畜迁徙”的原始游牧社会。

秦汉时期,由于筑通“五尺道”,云南开始了和内地的联系。铁器和其他物资从四川进入云南,促进了云南边疆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汉时期,益州郡的设置,使滇东北和滇池地区的人们在农业方面学会牛耕、灌溉;在工业方面学会铜、锡、银的开发和加工等先进的生产技术。虽然仅是运用手工方式进行生产,但却开阔了边疆人民的视野,提高了产品的产量,使滇中、滇西、滇东北的一些坝区逐步向奴隶制生产方式过渡。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便在云南劝课农桑,大兴屯田,发展生产,使今曲靖地区成为当时云南的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从西晋一直到唐朝中期,云南始终处于社会动荡、连年争战中。到了南诏、大理国时期,才逐渐稳定下来。当时南诏是一个奴隶制政权,作为云南的统治政权,南诏把种族奴隶制——“佃人制”推行到各地。如征服“西爨”后,即把滇池地区的居民移迁到保山、大理一带,降为生产奴隶(佃人)。奴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四川掳掠来的工匠,他们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对云南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使用奴隶成为南诏统治的基础。南诏末期,洱海地区已基本完成了奴隶制向封建领主制的转化。

唐朝时期,大理国实行封建分封制,农奴主利用分封和占有的土地建立庄园,强迫农奴无偿地在庄园耕作,并负担沉重的劳役、兵役和苛捐杂税。不过,由于当时农奴还有人身自由和属于自己的少量土地,所以生产积极性比较高。大理国历时300多年,政治稳定,与中原地区的交流不断增强,社会经济也得到了较大发展。

元代初,洱海一带基本保持着封建农奴制,而滇池地区封建地主经济则得到较快发展,到了元朝末期,封建地主经济已占主要地位。元王朝在云南省修建松花坝及六河堤,第一次对滇池进行综合治理。此外,大规模地组织军队和百姓在今昆明、曲靖、楚雄、红河、大理、保山6个地方实行屯田,由此出现了自耕农的私有土地和个体农民所有制。这些个体农民摆脱了封建农奴制的人身依附关系,除直接向政府交纳赋税处,还可享有土地上的其他收入。元朝以后,云南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实行了“兵自为食”的卫所屯田制度。

商朝时期,称为“百淮”(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先民)的族群已向商王献珠宝、短狗等特产。武王十三年春,睽参与伐封,会于孟津。

秦、西汉,今临沧地区地属哀牢国地,出现永康岩画。

《山海经》首次记述耿马县孟定为“寿麻”地。

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10),滇置益州郡,辖二十四县,云县属益州郡辖。

东汉

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哀牢王柳藐请求归附汉王朝。汉王朝以哀牢王辖地设哀牢(今腾冲、龙陵和德宏州、临沧地区)、博南(今永平)二县,割益州西部六县为澜沧郡,后改为永昌郡,治不韦(保山)。

建兴三年(225),镇康县在永寿境,属永昌郡辖。出现锹形铸犁及牛耕。

同年,诸葛亮“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南征,“师至白崖”,追击孟获。“获因南走庆甸(今凤庆县)’,。

三国

蜀汉时,永昌郡增设雍乡、永寿县,此两县域均在今临沧地区境。

两晋

西晋元康九年(299),永昌郡治南移永寿(今耿马)县,历时43年[东晋咸康八年(公元342)止]。

唐宋

高宗麟德元年(664),唐王朝设剑南道姚州都督府(今姚安县境),云县、凤庆属其辖地。

南诏时期,以十败为一区域,加七节度、二都督共十个区域,凤庆地属永昌节度管辖的唐封川一带。南诏时期(748^895),在永康设拓南城,归永昌节度。

大理国前期,凤庆地仍属永昌节度,为蒲蛮孟柞地。

大理国后期,凤庆称庆甸,隶属永昌府,将南诏时期的拓南城改为镇康城。绍圣三年(1096),镇康分属金齿镇的镇康城和永昌府的庆甸。

元朝

宪宗四年(1254),元兵克昆明,遂定云南诸郡,蛮部三十六路、四十八甸皆设土官,归大理金齿都元帅统辖。

至元八年(1271),分金齿白夷为东西两路安抚使,镇康置东路安抚使。至元十二年(1275),赛典赤改东路安抚司为镇康路安抚使。

至元十五年(1278),镇康路安抚司改为宣抚司,立镇康路军民总管府。

至元二十一年(1284),元将罕的斤破金齿。二十四年(1287),金齿孟定甸官俺嫂、孟缠甸阿受、夫鲁寨木拜率民25000人降。至元二十六年(1289),立孟定路。至元三十一年(1294),置孟定路军民总管府,以金齿归附官阿鲁为孟定路总管,佩虎符。

至元二十三年(1286),撤镇康安抚司并入大理等处宣抚司。

大德、至大年间(12981311),梁王派苏庆任镇康军民总管府同知。

泰定二年(1325),顺宁(凤庆)部落首领孟氏,请求内附。木邦兵侵入镇康县境,土司泥囊率众抵抗七月,土官泥囊叛变,奉诏后出降。

泰定三年(1326)三月,孟定路东南置谋粘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三月废」。

泰定四年(1327)十一月,置顺宁土府,以孟氏为土知府,左氏为土同知,属大理路,并赐姓氏。文宗天历元年(1328),设顺宁府宝通州、庆甸县及大侯长官司。

1956年

1月12~16日,地委召开县委书记联席会议,修订全区农业合作化、农业生产规划,讨论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和对高级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

1月23日,大理青年志愿垦荒队104人到云县幸福区组建青年农庄(1958年更名为农场,1976年划归地区管理)。

△成立地委边疆外事工作部。

1月,昆明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员共230人到临沧专区,其中57人到双江农场,118人到勐撒农场,55人到镇康勐底农场。区内临沧、凤庆、双江农村青年142人相继到双江农场。

2月9日,镇康县捕获潜居在韭菜塘村的国民党军统特务组长杨文智。

2月,建立临沧地委财贸部。

3月4日,地委决定,各县委创办县委小报。

3月7日,设立临沧专区邮电局长途线务站,隶属下关长途线务技术中心站管理。

3月19日,耿马芒洪尼俄、英德哥等人以做赕拜佛为名,煽动10个村寨的192人进行骚乱,与前往做工作的公安部队、公安干警和地方民族干部发生冲突,迫使公安部队武力平息暴乱。战斗中毙敌4名、伤3名、俘137名,缴获火枪15支,长刀78把,弩39张,箭633支。

3月,凤庆县委机关报《凤庆报》社成立

4月1日,镇康军垦农场改为镇康农场。

4月16日,勐撒军垦农场改为国营农场。

4月22日,创办《双江报》。

5月5日,地委成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5人小组,并发出《关于我区私改工作的报告及今后私改工作的意见》。12月,全区在临沧、双江、云县、凤庆、镇康5县改造1469户,从业人员1779人,入股资金19.8万元。

5月18日,《镇康报》在德党创办。

5月,成立中共临沧地委地直机关委员会。

△设立临沧专区邮电督察员办事处,属省邮电局派出机构,代替原中心局。

△临沧圈掌大慈寺长老俸义富、勐旺佛寺佛爷俸传安到北京参加“五·一”观礼,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并赠送礼物。

6月30日,云南省委将凤庆、云县划归临沧专区。8月1日两县全部工作由临沧专区领导管理。

6月,凤庆杨世侯出席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先进分子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

上半年,执行直接过渡政策的3个县64个乡(沧源53乡、耿马9乡、双江2乡)先后组织互助合作,没有经过土改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7月20日,地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改称为地委监察委员会。

8月18日,张印堂任副专员。

8月23日,佛牙从昆明护送到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县城,7000多人前来奉迎。10天时间,朝拜信徒达38100多人次,护侍团访问了县城睡佛寺等4所主要佛寺。朝拜期间有关部门组织物资交流会、工业品展览。9月4日,佛牙护侍团离开耿马。

8月,设立统战部办公室,副专员张杜千兼任部长。

9月,云南省临沧专区师范学校成立。

△云县、凤庆先后组织200余人的援藏运输大队,负责运输给养和军用物资,支援解放西藏。

10月1~3日,在镇康新寨坝、南伞两地举行中缅边境军民联欢。

10月3日,地委成立逃缅蒋军工作组和临沧专区佛教分会。

10月,中共临沧地委设立书记处,原任地委书记改称地委第一书记,地委副书记改称为书记处书记。11月23日,中共临沧地委设立常委会。

11月底,执行和平协商土地改革政策的4个县162个乡先后完成和平协商土改任务11月,成立云南省总工会临沧专区办事处。

△设立专署计划委员会

△成立专区扫盲协会。

12月,撤销地委民族工作队。

△沧源自治县佤族高耀星任全国政协委员。耿马自治县傣族贺党被推选为全国青联委员。

△《佤文方案》制定完成(1958年正式推行)。

当年,成立专署手工业合作办事处,1957年4月合并成立工业交通局,1963年12月又恢复。

△成立中共临沧地委山区工作委员会,同年撤销。

△开办凤庆县大兴煤矿。

△凤庆县洛党区永和茶叶初制所制成磨龙杆带动筛茶机。

△双江县首次开展猪瘟结晶紫疫苗接种预防238头。

△临沧县三、四、五区在夏荒中,饿死106人,经查明原因为“三定”任务偏高,购了过头粮。

△全区选送高三保(镇康)、曾双陶(临沧)、邓天成等人出席云南省烈军属、革命残废军人、复员军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会。

△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5月,各县和地直机关先后召开党代表大会、党员代表会和党员大会,讨论制定19561962年农业发展规划。

1957年

△春,禁止英国货币“小洋”流通。

1月,双江县列为民族贸易地区(即三照顾县),银行对国营商业贷款利率实行优惠。

3月18日下午3时,勐永城3个小孩玩火引起火灾,100多户民房和佛寺、区公所、商店仓库、银行被焚毁,烧死10人。

3月19日,镇康县公安局查获贩卖鸦片犯刘正基等3人,缴获鸦片107两。3月,沧源县首次征集佤族青年参军。

△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工作队第3队队长罗季光到沧源县岩帅,指导佤文的创制工作,写成《佤语岩帅话的音位系统》。

△镇康县内大牲畜口蹄疫蔓延,感染1.6万头,死亡400头。

4月1日,中共临沧地委机要交通局并入邮电局管理,交寄机要文件实行计费收寄。

5月下旬,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临沧地方工作委员会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地方工作委员会。5月,云南省共青团委员会慰问团到幸福青年农庄慰问。

6月23日,临沧专区佛教协会筹委会在耿马县城召开会议,6月,临沧茶厂建成投产。

7月1日,中共临沧县委机关报《临沧报》油印版创办,1963年初停刊。

△临沧电影院建成开映

7月21日,双江县发生特大洪灾,勐勐大河决口29处。

7月,临沧边防军分区划归云南省军区。

8月1日,临沧地委、军分区组织地方有关人员和部队,对临沧专区北起怒江与地界沟汇合处,南止南帕河与南汀河汇合处,全长140公里的中缅己定界段进行了清查。依照“垒石清单”和“垒石图”及其它界务资料,基本查清界线走向、国界标志的历史与现状。

9月20日,由苏联地质、物探专家兹罗滨、契尔洛夫组成的7个专家小组和队长李野光、队党委书记李金刚等3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铀矿专业地质队(对外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209支队云南第3地质队)到达临沧,进行铀矿资源调查。在临沧县境内勐旺的白塔地段、邦卖盆地、勐旺盆地等地发现了铀矿资源。宋任穷、苏联铀矿地质总顾问鲍金亲临实地考察

10月27日,镇康县人民委员会在城南大忙岗动工兴建革命烈士陵园。

10月,胡忠华出席在青岛召开的全国民族工作座谈会,要求国家尽快帮助沧源建设公路,治理勐来落水洞。

△沧源县佤族青年田老大被选送昆明学习驾驶技术,成为区内第一个佤族汽车驾驶员

12月1日,全区发行金属分币,面额为1分、2分、5分3种。

当年,全区开展整风运动,有331人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同时,全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受批判和处分达6327人。

△人民公社化以后,全区有68个公社87乡2镇,相当于乡的行政区15个。

△中国农科院金善宝教授到临沧专区考察,于云县、镇康、临沧、双江等地发现“铁壳麦”,(后定名为“云南小麦亚种”)。此后,金先生和由中国农科院薄元嘉先生、云南农科所、云南省农大、华北农大及江苏农科所组成的云南小麦品种资源考察团分别于1960, 1974年到临沧地区考察,认为“铁壳麦”的来源和演变可能与拉祜族的迁移有关。1980年,考察团再次到临沧考察,搜集到各种作物的种子和标本,其中小麦90份(铁壳麦25份)

△凤庆茶厂试点双轨评茶法。

△建立专署工业局。

△凤庆县凤山区委书记王丕承在平田初制所试制成功茶叶土烘机。

△凤庆县洛党区和德初制所主任杨春玉试制成功水力带动搓板式解决筛分联动机。△凤庆县将水力揉茶机单桶轴改为双桶轴或四桶轴。

△凤庆茶厂开始生产轧制红碎茶。该厂生产的滇红一级功夫茶参加中国茶叶总公司在北京组织同类产品密码鉴评中,名列全国同类产品第一。

△苏联专家3人来临沧考察煤炭矿藏。

△省内有关专家在耿马和双江两县毗邻的大丫口捕捉到的螃蟹体内发现肺吸囊蚴。

1958年

1月1日,太平关设立水文站。

1月13日,成立专区劳动教养所。

1月,专员公署和县人民委员会双重领导的临沧县人民医院,归专署统属,改称临沧专区人民医院

△省级机关下放干部109人到双江农场参加生产建设。

2月28日,专区农业机械厂建成投产。

2月25日至3月4日,地委召开县委书记会议,学习毛泽东《工作方针60条(草案)》和贯彻省委地书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全区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等问题。

2月,《云县报》创刊,1961年停刊。

△地委、专署110名下放干部组建云丰农场(1960年并入耿马农场)。

3月1日,镇康县下放干部33人、德党青年农民78人、南桥河民工15人组建永康农场。3月14日,临沧军分区转业军官140人到耿马组建国营耿马农场。

3月15日,从昆明军区机关直属队转业干部为主建立孟定军垦农场。

3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14军机关、11速成中学、40师共530名转业军官、职工家属组建国营勐省农场。

3月17日,陈和任专员。

3月,全区开展安全运动,逮捕800多人。

5月13日,撤销地委外事部,同时成立地委外事小组。5月,设立专署农林水利局。

6月4日,刘政文任地委秘书长。

6月7日下午2时,孟定下城寨失火,烧毁民房60多户、部队营房2幢,烧死2人。

6月23日,越南人民军代表团到双江、勐省农场进行考察。

7月1日,地委机关报《新边疆报》创刊。

7月14日,专区民主妇女联合会改称专区妇女联合会。

7月,临沧驻军开展文化教育和扫盲运动,40师118团被评为文化教育先进单位,受到总政治部和国务院嘉奖。

△沧源岩帅区贺南完小、岩帅完小首届毕业生赵家顺、赵家兴、田学明、赵家勤,耿马县桂玉发、李恒义,双江县魏学成等7名佤族同学被保送到中央民族学院预科一部学习,后升入中央民院本科深造。

8月16日,地委工业交通工作部成立。

8月,昆明军区慰问团赴各国营农场慰问转业官兵。

9月11日,张振军、李金安等17人出席中共云南省第3次代表大会。

9月19日,中共云南省委批复临沧等边疆地区镇反问题的意见

9月24日,国务院批准成立沧源佧佤族自治县。

9月25日,全区最大的中型水库博尚水库开工兴建。

9月,临沧专区卫生学校成立,附设在专区医院。

△昆明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先后到双江、勐省、孟定农场视察。

10月上旬,全区试办16个公社。

10月10日,全区开展“扫残”和在边疆进行镇反运动,逮捕反革命等各种案犯875人。

11月5日,专署商业局在云县设立二级批发站。

11月14日,设立临沧邮车站。

11月,昆明农校下放到双江办学。

△全区第一个“政治电站”—沧源贺南小水电站建成,装机20千瓦,受益14个农业合作社390户1837人。

12月1日,专署农业局成立。

12月29日,临沧、双江两县合并,成立临双县。

12月31日,地委批准撤销中共大雪山区工作委员会及生产治安委员会,成立花山和南屏人民公社,划归镇康县辖。

12月,云县荣获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

△外交部副部长耿飙到耿马河外乡视察,并解决修建人畜饮水工程1件

△当年,建立专区物资局、气象站、水文组、建筑公司。

△广东、广西等地到双江引种勐库大叶茶。

△0060部队高炮2连击中美国空探气球。

△全区在学习“总路线”的基础上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西南209地质队发现3034矿区,经初探和详勘揭露或探明205, 203矿床和204, 202矿点。

△沧源县被评为云南省农业先进单位,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奖励大型拖拉机1台、奶牛1头,新疆细毛绵羊10只。

△凤庆茶厂创制生产出“超级功夫茶”(又称金芽茶)、“特级功夫茶”等名牌产品,其中金芽茶创伦敦国际市场每磅500便士最高价,获中共中央办公厅电贺。特级功夫茶被国家定为国用外事礼茶,同时,被茶叶口岸公司誉为“世界珍品”。

△沧源县开展“小春大革命”,种植小春粮豆24892亩,结束了区内种植罂粟的历史。

△凤庆茶厂试制成功超级红碎茶敬献毛泽东主席,中共中央办公厅复电鼓励,电文为“多生产优质茶叶,出口创汇,支援国家建设事业”。

△临沧军分区、陆军第14军40等单位分别在临沧县建冶炼厂,在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汪家鼎教授等人指导下,用土法从含矿煤中提炼出铀浓缩物(重油酸钠)产品,为中国发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提供了部分核原料,受到国务院嘉奖。

1959年

1月,地委生产合作部改称为地委农村工作部。

△唐惠仙任中共临沧地委书记处书记。

2月6日,撤销临沧专区邮电督察员办事处,成立专区邮电局。

2月25日统计,截止元月12日,全区外迁边民共22366人。

2月,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周赤萍到临沧视察。

△云县、凤庆县合并为云凤县,10月分设,恢复原建制。

△省政府、省军区慰问团到勐省国营农场进行慰问。

3月9日,外交部副部长耿飙到临沧,在军分区礼堂作国际国内形势报告。

3月,境外蒋军残部派遣第3行动组长曾开富(双江人)率武装匪特8人潜入安雅一带,经部队、公安、民兵3天围剿被歼。

△凤庆中学民兵组织被评为民兵先进单位,出席北京全国民兵先进代表会,获奖半自动步枪1支。6月1日,姑老河水文站设立。

6月20日,云南省军区在边防公安7团(驻沧源佤族自治县)召开对敌斗争现场会。总政治部、云南省军区、省公安总队的领导同志和保山、思茅、丽江、蒙自、临沧军分区等23个单位153人参加会议。

6月22日,国营孟定农场5队首次定植橡胶实生树苗42亩。

6月25日,地委在耿马召开边四县县委书记会议,传达省委对边疆民族工作的指示,对宗教、统战工作作专门研究

6月,撤销交通局,设立工业局。

△全区提灌工程建设起步,首建勐省柴油机抽水站。年底开始抽水灌溉。

7月,胡玉堂、胡忠华、肖子富、高耀星、罕万贤、罕富民、李三木戛、胡玉胜、赵布境任省政协二届委员,胡玉堂、胡忠华、高耀星任常委。

△全区缺粮人数达31.8万人,占农业人口的33%,因缺粮疾病突发,疟疾、百日咳、肿病蔓延,死亡137人。当年发放救济款22万元,拨返销粮700万公斤。

8月6日,专区公安处汽车监理所成立。

9月,设立专署劳动科。

10月16日,中共临沧地委批转政法党组《关于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特赦罪犯的指示”的意见报告》,12月30日,全区宣布特赦改恶从善的罪犯39名。

10月31日,地委发出《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意见》,在全区开展社教运动10月,云县少数民族李昌林、李金妹,双江县拉祜族李章妹到北京参加国庆活动。

△永德县水头箐水电站建成,装机7千瓦,为区内第一座蓄水调节电站。

11月17日,地委发出《关于边疆地区如何贯彻“省委关于开展以两条道路斗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纲的整社整风运动的指示”的指示》。

11月20日,地委办关于1959年对敌斗争工作总结中指出:“一年来,全区军民与敌作战35次,歼敌233名,缴获各种枪支61支,大刀37把,牲口19匹”。

12月,临双县分设为临沧、双江两县。

△镇康县选送首批少数民族青年李国安等6人到云南民族学院学习

△当年,临沧茶厂制成金尖红毛茶,每磅售价800便士,创国际市场高价。

△沧源县天花流行,发病千余人,死亡65人。

△临沧运输公司成立。 △云县幸福农场从海南引进香蕉试种成功。 △成立专署交通局、科学技术委员会。

自然保护区临沧市已有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54872.3公顷(增加5532.5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0.42%。

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临沧地区“青山绿水”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沧地区实现“园林化大区”的重大举措。目前,我区共有自然保护区5个,分别是:

1、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0年3月国务院批准建立,2003年8月国务院批准扩大保护区范围和面积。保护区地处沧源、耿马两县,面积50887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亚洲象、孟加拉虎、白掌长臂猿、豚鹿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及栖息其间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等森林生态系统。

2、永德大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省政府批准建立,地处永德县,面积15786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以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代表的南亚热带山地垂直自然生态系统,及黑长臂猿等珍稀特有野生动植物物种。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临沧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6月省政府批准建立,地处凤庆、云县、临沧、双江、耿马5县,由9个子保护区组成,面积143896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完整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长臂猿等珍稀特有野生动植物物种和野生古茶树群落。

4、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10月省政府批准建立,地处镇康县,由4个子保护区组成,面积3697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季风常绿阔叶林及栖息其间的黑长臂猿、绿孔雀等珍稀特有野生动植物物种。

5、德党后山县级自然保护区。1984年永德县政府批准建立,地处永德县,面积7333.3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季风常绿阔叶林及栖息其间的绿孔雀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