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采茶戏

戏曲剧种。
是由湖北黄梅的采茶歌与高跷、道情等民间歌舞相结合,经长期发展演变,约于清嘉庆年间形成。唱腔有七板、二行、火攻、高腔、花腔、还魂腔等,还有丰富的小调。传统剧目《私情记》、《告经承》、《告堤霸》等,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斗争生活。解放后整理的剧目有《过界岭》。
黄梅县的紫云,龙坪,多云等山区,早在唐宋时就盛产茶叶。每年春天采茶时,茶农们习惯于一边采茶一边唱着山歌小调和民歌。就在这种漫山遍野歌声不绝之中,黄梅采茶戏孕育成熟。
黄梅采茶戏在自身不断地发展过程中,积极向外地拓展,约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黄梅采茶戏随着黄梅县的逃荒难民和说书艺人大量入赣而流传到安徽,并形成成熟的黄梅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