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窑湾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大窑湾港

1988年12月5日,一阵阵震天荡海的爆破声,拉开了我国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的大窑湾港建设工程的序幕。

海阔、水深、岸长及避风、不冻不淤的大窑湾,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交通及经济环境上优势。它与大连港隔海相望,毗邻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连保税区,距沈大高速公路15公里,距大连市中心40多公里。

大窑湾港是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采用国际招标建设的港口工程,总投资近10亿人民币。在27公里的海岸线上,第一期工程国家批准10个泊位,前期4个泊位于1993年1月18日通过国家验收。这4个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260万吨,2个2.5万吨级的多用途泊位配备各种装卸设备60余台,其中3台负荷量16吨的门式起重机,采用了美、德先进液压技术,属世界先进水平。与之配套的码头堆积、库场面积12万m2,可一次性堆存8万余吨货物。2个集装箱泊位,可停靠第三代集装箱船舶,设计年通过能力20万标准箱,配备了各种先进的装卸机械110多台。与之配套的集装箱前沿堆积场15万m2,码头箱位4000多个,码头及防波堤长达3000余米。

1993年7月2日,大窑湾港正式对外开放。国务副总理邹家华为开港剪彩,并为第一期工程后6个泊位奠基。

大窑湾港工程是一项跨世纪、分期分步实施的大型工程。按照远景规划,大窑湾港作为大连市新市区的港口,将建成80至90个泊位,形成8000万吨的吞吐能力,即大于现在全市所有港口吞吐能力的总和。届时,大窑湾港将成为适应船舶大型化、大中小泊位结合的现代化、多功能、高效率的国际深水中转大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