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元老
〖成语〗三朝元老
〖拼音〗[sān cháo yuán lǎo
〖解释〗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某个政府部门任职很久,已经经历了几个领导的人或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
〖出处〗《后汉书·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
〖示例〗享堂落成,数人直宿其中,天明见堂上一匾云:“~”。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三朝元老》
〖反义词〗初出茅庐
【聊斋志异——三朝元老】在聊斋故事中,有一篇文章《三朝元老》,其原文如下;
某中堂,故明相也。曾降流寇,世论非之。老归林下,享堂落成,数人直宿其中,天明见堂上一匾云:“三朝元老。”一联云:“一二三四五六七,孝弟忠信礼义廉。”不知何时所悬。怪之,不解其义。或恻之云:“首句隐亡八,次句无耻也。”
洪经略难征,凯旋,至金陵,醮荐阵亡将士。有旧门人谒见,拜已,即呈文艺。洪久厌文事,辞以昏眊(音:冒),其人云:“但凡坐听,容某诵达上闻。”遂探袖出文,抗声朗读,乃故明思宗御制祭洪辽阳死难文也。读毕,大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