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鱼镇
【简介】八鱼镇位于陕西宝鸡市渭滨区,南依秦岭,北临渭河,地处渭滨区最东端,距市中心 10 公里,东与陈仓区潘溪镇接壤,西与马营镇一河之隔, 310 国道穿境而过。境内川、塬、山由北向南呈阶梯状分布,镇域面积约 180 平方公里。全镇辖 16 个行政村, 90 个村民小组,共 5385 户,人口 22928 人,耕地面积 26940 亩。镇党委下辖基层党组织 25 个,共有党员 885 名。 2005 年底, 全镇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 4.4 亿元,完成财政收入 27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489 元。
【行政区划】2003年3月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35号):将原宝鸡县八鱼镇划归宝鸡市渭滨区管辖。
宝鸡市渭滨区八鱼镇代码:610302104 邮编:721000。 区号:0917
辖姬家殿、八鱼村、鱼池、西塬、清庵堡、聂家湾、上干沟、下甘沟、高崖、淡家村、范家崖、寨子岭、孙家滩、苇子沟、张家岭、凤凰头等16个村委会。
【教育教学】宝鸡市渭滨区八鱼镇共有一所技术院校。一所初级中学,15所小学。中小学目前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即免除学费和书费,并补助学生生活费。教学师资良好,部分地区缺乏师资力量,比如八鱼镇张家岭村小学。
1.宝鸡职业学校
宝鸡职业学校也称宝鸡六校,是由凤翔师范学校、宝鸡师范学校、宝鸡市工业学校、宝鸡市卫生学校、宝鸡市中医药学校、宝鸡市财经学校合并而成,位于宝鸡市渭滨区八鱼镇淡家村附近。
2.宝鸡市渭滨区八鱼初级中学
八鱼初级中学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八鱼镇姬家殿村
3.每个村基本设立一个小学。
【医疗保健】1.宝鸡县八鱼镇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站
2. 渭滨区八鱼镇卫生所
3.各个村子设有医疗所
【农业结构】特色产业---一村一品
八鱼镇寨子岭
八鱼镇寨子岭以鲜食葡萄种植为主导产业,有三十年管理经验,现有盛产园2400多亩,主要以无核巨峰为独特产品,年产量48000公斤。果园地处无污染秦岭北麓,日照时间长,土层肥厚,昼夜温差大,产出的葡萄天然风味,色泽纯真,果肉含葡

萄糖及果糖高,酸甜适中爽口,单粒重15-25克,单穗重500-1500克,果粒着生紧密,外形美观,果皮韧性强,耐贮运,商品价值高。2003年被评为宝鸡地区葡萄第一村。
八鱼镇八鱼村

八鱼镇八鱼村千亩无公害樱桃、猕猴桃、蔬菜示范基地处秦岭北麓、渭河南岸,距宝鸡市渭滨区八鱼镇2公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及丰富的水资源使该村成为种植樱桃、猕猴桃、蔬菜的最佳区域。所产樱桃、猕猴桃果型美观、上市早、色味及果品质量俱佳。秋黄瓜、大葱等10多种秋延菜色泽鲜嫩、清脆爽口。八鱼村2000年被省农业厅、市政府、区农业局命名为无公害樱桃、猕猴桃、蔬菜生产基地,并获省优质水果金奖。樱桃、猕猴桃、蔬菜远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
八鱼镇上甘沟村

八鱼镇上甘沟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樱桃生产基地,该村种植大樱桃1500亩.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种植,其中有以下几个品种在果个.品质.产量等方面值得推广。目前有红灯,拉宾斯,大紫等优良品种。
【农业经济情况】八鱼镇现有耕地面积20437亩,2007年粮食总产量9860吨。近年来,我镇在区委、区政府和区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据各村自然优势和地域特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目标,以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为载体,以打造“一村一品”精品农业为抓手,不断加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优质农产品和特色农业,做大、做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目前,全镇特色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寨子岭村为主的葡萄面积2400亩;以八鱼村为主的猕猴桃面积1000亩、樱桃面积2100亩;以八鱼、西塬、鱼池村为主的蔬菜面积4000余亩;以姬家殿村泰林乳业为主的奶牛存栏1000多头。其中寨子岭的葡萄、八鱼村的樱桃、猕猴桃获得省级无公害体系认证,主导农产品的品牌得到市场认可。
【工业经济情况】坚持深化工业强镇方略,以姬家殿泰林(乳业)集团公司和清庵堡私营经济园区两大工业园区为发展支柱,形成了以化工、建材、钛材加工生产为龙头,种植、养殖一体化,砂石、建筑材料生产一体化的发展格局。2007年,全镇共有乡镇企业1085户,从业人员4246人,其中: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7户,镇办集体企业2户,村办集体企业7户,私营企业69户。2007年,全镇企业实现企业营业收入50600万元,企业总产值54000万元,企业增加值12700万元,上缴利税605万元。
【周边风景旅游区】1.炎帝祠
2.法门寺
3.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
4.钓鱼台
5.关山牧场
一.炎帝祠
炎帝祠位于宝鸡市渭滨区差门乡(神农乡)境内常羊山上。是神农炎帝的陵寝,为炎黄子孙拜祖祭祀的主要场所。
中华民族是炎黄青胄,中国人是炎黄子孙。神农氏族始祖炎帝始生地在姜水,轩辕氏族始祖黄帝始生地在姬水,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有定论。《国语·晋语》中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姜水在宝鸡地区,这在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代,中国古地理学家评道元就明确地写人《水经注》中。明代天顺五年《一统志》记载:“姜水在宝鸡县南。”即今宝鸡市区渭河南姜水边的姜氏城。
宝鸡市区渭河南有浴圣九龙泉,泉上有唐建神农祠,祠南蒙峪口有常羊山,常羊山有炎帝陵,均在(宝鸡市)渭滨区益门乡(神农乡)境内,都是众民百姓祭祀先祖炎帝的场所。炎帝陵主要游览建筑有:神农门、羊脚亭、炎帝陵大门、炎帝行宫、羊首亭、“神农城池”、“华夏始祖”牌坊、祭坛广场、炎帝大殿、炎帝塑像、大型彩绘、墓前石阶、陵墓等。宝鸡民间春节正月11日集会九龙泉祭祀炎帝诞辰;每年7月7日集会天台山祭奠炎帝死葬。近年来,海内外同胞多次成批来宝鸡姜水流域姜城堡、九龙泉、天台山寻根拜祖,但祠毁陵圮失修。
作为神农故乡的炎黄子孙——宝鸡人深感内疚。为此渭滨区益门乡政府先后邀请专家学者与研究宝鸡方志的同志,进行实地考察,结合史志文献记载论证.市政府、政协以及地处蒙峪沟口常羊山下的宝鸡桥梁厂领导,决心在神农氏族始祖炎帝的出生、创业与丧葬之处重修神农祠和炎帝陵,为炎黄子孙拜祖谒陵祭奠先 祖炎帝修建场所。弘扬民族文化,功垂中华历史。炎帝陵划分陵前区、祭祖区、墓冢三个部分。

陵前区:姜城堡处有一古式重檐牌坊,上书:“炎帝故里”四字。堡东“浴圣九龙泉”上有沐浴殿和九龙亭。清姜路北段十字路口有座石质华表牌坊,上书“神农之乡”四字。清姜路中段十字路口又有一座古式牌坊,上书“人杰地灵”四字。宝鸡桥梁厂门前天台山入口处的蒙峪,坐东面西有座跨路古建筑“神农门”牌坊。过神农门经桥梁厂家属区,向南即为常羊山炎帝陵,有盘山公路直达陵殿;另有直登陵殿的石阶。
祭祀区:“炎帝陵”所在的常羊山,距宝鸡市南约5公里。进入山门,有百米台阶,谒陵人可拾级登陵台,陵台处有牌坊、山门。门外竖立着一块石碑,上刻“常羊山”三个大字,是西安著名书法家吴三大的手迹。常羊山风光宜人,沟底终年流淌着清冽的山泉小溪,也流淌着永远诉说不完的美丽传说,炎帝神农就诞生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步入炎帝庙的大门,左厢房里展出着炎帝的生平及传说故事,右厢房的墙壁上悬挂着各界人士的题词。东西两侧设有中国农业展览馆和中医中药史展览馆。修建炎帝陵及祭奠炎帝活动的生动场面可以通过电视录相展示在人们眼前。院子的正面是大殿,殿前是可容纳千人的祭祀广场。大殿面5间,左右两边的大红柱子上是西安著名书法家茹桂书写的对联:“创始定有人千载岐黄崇炎帝”,“流传安无据八方稼穑念神农”。正面门额上是“炎帝大殿”四个大字。殿堂正中央是炎帝的大型塑像,殿内灯火辉煌,香火不断,宏亮的钟声悠扬 悦耳,回荡整个山谷…… 祭祖区内还修建姜炎圣母宫和神农阁。西山腰有百草堂、药王洞建筑,既是研究中医中药的场所,又可以为群众看病。
陵墓区:穿过殿堂往南,便是一条笔直的通往后山顶的小道。炎帝陵就在这后山顶上。人们迫不及待地登上陡峭的、层层相叠的台阶,直至登上第999个台阶,才算终于到达常羊山的中峰顶。这是个庞大的圆形陵墓,墓冢周围用青石砌筑,墓碑上刻有“炎帝陵”四字。四周松柏成林。墓前通道两边为历代帝王塑像,陵家后为颂扬炎帝功德的诗词、楹联和绘画作品的碑林。
陵墓东连天台山风景名胜区,北隔蒙峪河与诸葛山相望,南边松柏成林,越林梢可远眺高耸人云的秦岭大散关,向西俯视清波滚滚的姜水,姜水萦绕姜氏城北流人渭河。陵墓整体以山取势,古建成群,三面凌空,给人以雄伟、神圣、肃穆、古雅、幽静的感觉。“国之大事,在祀与戒。”“盖古圣之功德,惟帝最大。故后世之报享,帷帝最隆。”作为农业、医药和市场的创始者,炎帝神农氏在历代祀典中,一直居于崇高的地位。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大陆各界人士纷纷来炎帝陵祭祖拜谒。这里有江泽民、李鹏、赵朴初、周培源、周谷城、杨静仁、张爱萍、王首道、钱伟长、江华、王任重、耿飚、张平化、严济慈、萧克、罗青长、屈武等人的题字、题词,也有社会各界人士留下的墨宝。
二.法门寺
世界最高佛塔
148米的法门寺合十舍利塔于2009年5月9日落成。当日上午9时许,世界唯一的佛指舍利在法乐融融之中顺利安放其内,以供世人瞻礼。歌星王菲也参加了安奉大典并在晚上的佛光音乐会上献歌。两万多高僧参加安奉大典 当日,佛指舍利安奉大典在

法门寺举行,海内外有两万多名高僧大德、社会贤达、企业家、八方信众等人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陕西省省长袁纯清等人参加了合十舍利塔的落成典礼。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对舍利塔的落成表示祝贺,并转达了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等人的祝贺。
世界最高佛塔高148米
历时3年建成的法门寺合十舍利塔高148米,造型如同合十的双手,中间镂空部分是一座传统形式的唐塔。塔前铺设了一条长达1230米、宽108米的佛光大道,一些源于佛教经典题材的景观小品及金色菩萨像点缀在大道两侧。大道两头分别是可容十万人的朝圣广场与山门广场。
据佛典记载,释迦牟尼的弟子从其遗体灰烬中拣出1块头顶骨、2块肩胛骨、4颗牙齿、1节中指指骨和众多珠状舍利子。唐代时,这枚指骨舍利曾被6次迎请至皇宫供奉(著名的八帝六迎,每三十年一次,据说在当时三十年是一个时代,三十年一现有送走一个不好的时代迎接一个崭新时代的意思)。公元874年最后一次迎请供奉后,这枚舍利被密封珍藏于扶风法门寺塔下地宫,直到1987年重新面世。
法门寺文化景区佛光大道
佛光大道
佛光大道全长1230米,宽108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是一条成佛之道,同时又是景区的景观主轴。佛光大道分别设有经幢、菩萨,等景观,它是按佛教“五时判教”而设,我们将山门比喻为“此岸”(现世),佛光大道接引众生通过“五时判教”到达“彼 岸”——合十舍利塔(佛国),这样一轮回即为一大度。同时佛教中讲究因缘所生法,

大道内两侧的10尊菩萨是为佛之因,佛是为菩萨之果。在佛光大道上穿行,感受由菩萨之因到佛之果的成佛过程,二侧菩萨表一佛,佛在中间,佛即是我们自己,佛在我们心中。位于佛光大道东侧的林荫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共由八组景观雕塑组成的佛陀圣迹,其主旨表现人间佛陀,人间佛教。此佛陀像非圣化之佛陀像,按不同的年龄做出不同的模样,体现佛陀由凡入圣的伟大精神;而西侧的林荫道中为您呈现的八组景观雕塑则为法界源流,其主旨接释迦涅磐后佛教的发扬光大,如汉传佛教净土宗、禅宗、中国八宗、藏传佛教、南传佛教等。
三.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陕西宝鸡,秦岭北麓,眉县、太白县、周至县三县境内。是我国著名的秦岭山脉的主峰,也是我国大陆东部的第一高峰,海拔3767米。秦岭山脉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天然屏障,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太白山作为秦岭山脉的主峰,其自然地理条件就更为独特,它那高耸入云的雄伟气势,瞬息万变的气候神姿,自古以来就给人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为中外科学家和文人学士所向往。


太白山以其高、寒、险、奇、秀富饶和神秘的特点闻名于世,称雄于华夏。“太白积雪六月天”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唐诗人杜甫有“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之比喻。柳宗元的《大白山祠记》写道:“雍州西南界于粱,其山曰太白,其地恒寒,冰雪之积未尝已也”;元代朱铎《太白山》诗申有“雪花点翠屏,?秋风

吹不起”之诗句;元《一统志》中载:“山(太白山)极高,上恒积雪,望之皓然”;明代王昕《三才图会》中,对太白山的终年积雪的描绘是:“山巅常有雪不消,盛夏视之犹烂然。可是太白山盛夏积雪之景色奇丽、时间之久、蔚为奇观,银光四射,百里可见。非夸张于虚构,确实来历已久。
太白山由于地质地貌、山岳冰川、源泉秀水、森林群落、天象景观、奇花异草、人文历史构成了完美的景观体系,是最佳的生态旅游景区。
四.钓鱼台
在宝鸡市宝鸡县东南约30里天王镇的伐鱼河谷,即幡溪谷中。溪中有一台石,传说是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姜子牙涉政前隐居垂钓之地,故而得此名。
历史上的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生在商,因见纣王无道,遂弃官出走,隐居在此,终日以垂钓度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成为后世人们的俗话。后来他终于被周文王发现。文王礼贤下士,亲到伐鱼河畔迎聘。于是,被尊为军师的姜太公遂辅佐文武二王开创了在中国历史上卓有成就的西周霸业,名留青史。
钓鱼台及其所在的伐鱼河谷处在秦岭北麓。这里有钓鱼台等八大景区,100多个景点。至今人们还可以看到“太公庙”、“文王庙”、“望贤台”、“乞子崖”、“钓鱼台”等一些庙宇古建和传说中的遗迹。
钓鱼台距宝鸡市40公里,离高速公路不远。宝鸡市乘车去宝鸡县转开往天王镇的小巴即可。
五.关山牧场
关山草原位于陕西省宝鸡市西北百余公里处,是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唯一以山地草原为主体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内荟萃了森林、草原、河流、山峦、峡谷等自然景观,纯朴自然又不失壮观。这里有金钱豹、林麝、锦鸡等珍稀动物,还有野兔、山鸡等可以捕猎的动物,是尽情体味山野生活之趣的好地方。
牧场的气候受垂直地带性地理条件的影响,冬春无界,夏秋相连,有“关山六月寒凝霜”可以做为景区的真实写照。自古以秦非子养马而闻名于世,为陕西最大的林牧区,我国内陆中东部地区最大和唯一的天然草原,1995年被陕西省确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现在牧场有景区标志塔、秦非子牧马滩、砬塔县遗址、汉唐校马场阅马墩、观景台、射击场、蒙古包、游乐园、垂钓池、民俗村、篝火晚会等游乐设施,到了这里可以尽情享受草原的魅力。
关山牧场有着良好的住宿条件,绿园山庄提供三星级标准的条件。关山牧场景区中心区还有蒙古风情度假村和藏族风情度假村,还可以在此露营,度假村提供情侣帐篷,200元/顶,也可以自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