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冲
Wang Xianchong
王先冲
(1917~)
简介中国电工教育家。安徽无为人。1917年 8月17日生于北京。1936年入上海光华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流亡西南。1941年入西南联大电机系,1945年毕业。在此期间他是电机系中唯一获资源委员会奖学金的学生。1945~1946年任昆明清华大学无线电研究所助研、西南联大电机系助教。1946~1953年任清华大学电机系助教、教员、讲师。1953~1979年升任电机系副教授兼基本电工教研室主任。1979年任教授,是中国第一批博士研究生导师之一。1955~1957年赴苏联进修,入莫斯科动力学院。期间,研究宏观磁化问题,得出典型形状物体的普适磁化曲线,其结果与分析磁性记录的存取速度有重要关系。王先冲任教40多年中,曾讲授应用电子学、无线电技术、有线传输原理、普通物理、电工原理等课程。其中电工原理从1951年开始讲授,先后30多年。
研究成果王先冲在教学的同时,积极从事科研工作,取得多项成果,除前述磁化曲线成果外,主要有:①1961年任计量科学院兼职导师期间,协助建立中国第1个电感基准原器,1964年又指导研究生与该院合作,完成变动边界微扰法论文,用于分析电容基准原器的尺寸误差影响,使中国建成的电容基准的精度迄今居世界前列;②发展电磁场理论的广义能量概念,证明了静电场、似稳电磁场、时变电磁场的和形式及差形式的广义能量定理,可与电电路理论中的特勒根定理相比;③由差形式的广义能量定理,导出场中局部材料改变时的容差及灵敏度公式,导出磁场容差公式前者用于高电压技术的一些计算中,大大提高计算效率;后者用于永磁电机的优化设计,取得明显经济效益(以1.5千瓦电动机为例,设计产品比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同类产品节省永磁体1/3)④在电工科技史研究中,撰写论文“中国古代对电和磁的贡献”,在第五届国际科技史讨论会上,引起各国学者极大兴趣。主要论文有“脉冲磁化动态过程考虑磁粘滞性时的计算”(1958)、“三维电磁场计算的某些最新进展”(1988)、“The Contrbuton on Eectrt nd Mnetsm n Ancent Chn”(1988)等多篇。著有《电磁场理论及应用》(1986)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