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楼
人物概述王少楼(1911~1967),男,京剧老生、教师。字兆霆。祖籍山东,1911年11月8日,宣统三年(辛亥)九月十八日生于北京,1967年1月22日,农历丙午年十二月十二日逝世。
出身梨园世家。祖父王顺福为旦角演员;父亲王毓楼工武生。姑母王明华是梅兰芳夫人。王少楼的夫人徐咏芬是梅兰芳大师的琴师徐兰沅先生的长女。
艺术经历少楼从小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稍长,曾在梅宅观看姑夫与余叔岩排练《游龙戏凤》和《打渔杀家》等剧目。1919年拜张春彦为师学戏,家中先后延请了李鸣玉、雷喜福、李洪春等前辈教授文武昆乱各种老生戏,同时由父亲教练武功。
1923年,他12岁时正式拜余叔岩为师,从此时得余叔岩亲自指授,同年3月开始挂牌公演。不久入斌庆社科班,边演出边学艺,与李万春合作多年。出科后曾向高庆奎学戏,又特聘名琴师陈鸿寿操琴,并随陈鸿寿精研谭鑫培、余叔岩派系唱腔。遂成为蜚声艺坛的优秀青年须生,因天赋极佳又兼功底深厚,而受到京剧界内外特殊的重视。他曾为荀慧生、尚小云、雪艳琴等配戏,1930年5月参加程砚秋的“鸣和社”,与程砚秋合作达10年之久。
不料,正当他声誉日隆之际,却因嗓音失润,致使无法再正常发展自己的演出事业,1942年后,他勉强维持了一段舞台生涯,虽然以自己的功力依然与程砚秋、荀慧生等合作,但是终不如前,因家境困难,竟沦落到参加北平的彩头班演出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他于1952年被聘任为私立艺培戏曲学校教务主任兼老生教师,1953年“艺培”由政府接管,改为北京市戏曲学校,他在学校辛勤耕耘15年,成为我国杰出的戏曲教育家,他谦诚和蔼,业精德高,在京剧界享有盛誉。
艺术特色他扮相清秀俊雅,眼神奕奕,表情生动,嗓音圆润有韵味,并且文武兼备,唱念做打取法乎上,以余叔岩为宗,被当时权威评论家陈彦衡、苏少卿、徐筱仃、吴幻荪等一致认为是难得的“全才”、“美才”、“学余最为神似”、“唱做不愧为余派真传”,是“将来可传余派衣钵之第一人”。
代表剧目他长于余派戏《捉放曹》、《失·空·斩》、 《骂曹》、《珠帘寨》、《战太平》、《探母》、《打鱼杀家》、《乌盆记》、《问樵闹府·打棍出箱》、《桑园会》、《武家坡》、《梅龙镇》等戏。曾与程砚秋合演《朱痕记》、《贺后骂殿》、《汾河湾》、《法门寺》、《珠帘寨》、《二进宫》、《探母》、 《宝莲灯》等,均脍炙人口。
主要弟子他以全副心血培育出张学津、李崇善、安云武、赵世璞、谭孝曾、李宝春、沈宝祯、蒋弘翔、梅葆玥等新一代优秀演员。
王少楼,男,京剧武生。
在上海共舞台演出多年,以一条腿(单腿立着表演各种武功)闻名江南。
越剧演员王少楼王少楼
女,一级演员。浙江临海人(原籍湖南桃江县),1942年3月出生。1953年1月进上海曲艺越剧团学艺。1955年加入上海建立越剧团任小生。1960年前后曾去上海第七纺织机械厂等当工人。1961年回临海梅浦村组成业余越剧团,活跃于山区、海岛。1978年招入浙江乐清越剧团任主要小生。她功底扎实、扮相俊美、音域宽广、吐字纯正,唱腔主承范派,韵味隽永。1980年始得范瑞娟亲自指点、提携,唱腔更上层楼,被誉为浙南小范瑞娟。40余年艺涯中,曾饰演《梁祝》中的梁山伯、《双玉蝉》中的沈梦霞、《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秦宫遗恨》中的扶苏、《三试浪荡子》中的贾金龙、《莫问奴归处》中的唐仲友、《李娃传》中的郑元和等数十个剧目的小生角色。1985年获浙江省二届戏剧节表演一等奖、1987年获全国中青年越剧演员广播大奖赛优秀演员奖、1989年获浙江省中青年越剧精英大奖赛最佳演员奖。1987年中央广播电台专题播出“王少楼说戏谈剧”讲话录音和唱段。1988年应上海越剧院邀请随团赴港演出。2000年随本团再次赴港演出。她主演的《双玉蝉》、《春留人间》、《秦宫遗恨》、《三试浪荡子》被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灌制成唱片。浙江、江苏等地电视台分别为她主演的几本戏录了像。浙江音像公司录制的《浙江五大名小生》录音带,她是其中之一。1983年当选为温州市“三八”红旗手、1989年当选为温州市首批拔尖人物。多次当选为乐清市和温州市人大代表、乐清市人大常委、市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