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霍洛维契奇界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简称“莫霍面”或“M界面”。1909年由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契奇在研究萨拉布地区一次地震时发现的,并用他的名字命名该界面。莫霍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是不连续面。在莫霍面上,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急剧改变,说明地壳和地幔之间密度不同。界面埋深各地不同,大陆上的平均深度是30~40千米,其中在褶皱山系区域可到50~75千米,在岛弧地区约为20~30千米,而在大洋地区只有6~10千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