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中国发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知识经济与中国发展

内容简介

知识经济的兴起及特征

自从1996年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其科学技术

和产业发展展望报告中系统地提出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概念

以后,在世界各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并成为许多国际会议的

重要议题。世界银行把其1998年的世界发展报告命题为《知识

促进发展》。知识经济的概念也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尤其是学

术界的关注。我们试图从人类社会的演变、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社会学的预测等不同角度分析知识经济兴起的原因,并对知识

经济的特征加以描述。

一、知识经济社会正向我们走来

1.从人类社会的演变看知识经济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杜宁在分析生产的组织形式时,

对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本社会进行了划分,即:从17世纪初叶到

19世纪是以土地为基础的农业经济(LandbaseDAgri—

business)。这有别于农业社会,是工业社会的早期阶段。它的

管理体制是封建封闭式或个体组织经营型(Feudal/

Entrepreneurial),经济活动的地域形式是一地化或一个局部区

域(Local/Regi0nal)。从19世纪到20世纪末叶,是以机器或

金融为基础的工业或制造业经济(Machine/Finance based

Manufacturing),其管理体制是经营型或等级制度

(Managerial/Hierarchical),地域的形式表现为局部区域性的或

国家的范围(Regional/Nationa1);到了20世纪最后的若干年及

未来,则要过渡到以金融或知识为基础的服务性经济(Finance/

Knowledge based Services),新的管理方式是一种联合式的非

严格等级式管理关系(Alliance/Heterarchical),其地域特征为

全球化或一地簇群化(Global/Local Clusters)。

事实上,农业社会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也就是说:

除去蒙昧野蛮的原始时期,人类文明已经历了两个主要的经济

时代,即以使用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为主的农业经济时代和以

使用能源与机器为主的工业经济时代。这两个时代已经为人类

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做出了巨大贡献。知识经济时代是人

类将要进入的第三个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兴起的背景是:在工

业文明中的物质生产和经济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后,经济比以往

任何时候都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知识密集型产业

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愈益突出,知识作为投入要素的重要性

与日俱增。

那么,为什么人类社会要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转变呢?知

识经济社会演变的基础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因,一是有生产力发

展的推动,二是有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农业社会,种植业

是生产的主要形式,人们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围绕土地而

开展的,不论是耕种或是放牧或是养殖都离不开土地,而产品

也是为了满足人们基本的温饱和生存繁衍的需要,分配形式是

以土地的占有量为基础。在这个阶段的生产力表现为对劳动力

资源的需求。这时的生产力水平是很低的。正由于此,人类自

身发展的需求一般来说主要停留在满足生存的低层次上,还无

从谈到精神上的消费,至多也只是有一些民俗文化而已。工业

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人们已经离开了土地,生产的

对象转为对资源的开采和使用机器,而形成以制造业为中心的

生产经营方式。

作者:冯之浚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