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荆
(1905~1991) 曾用名张承汉、张谟高。江西吉水人。黄埔军官学校第6期毕业。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被捕。1930年8月出狱后,到闽西苏区参加红军,后任红12军第34师第100团连政治委员,红4军第11师第31团政治委员,红12军第34师第101团政治委员,第34师政治部政务处处长、秘书处处长,福建军区独立第1团政治委员,独立第8师政治部主任,(龙)岩永(定)(上)杭游击纵队司令员,第2军分区参谋长,福建军区动员武装部第2科科长、代理部长、部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福建军区司令部通信主任,(长)汀瑞(金)红色游击司令部司令员、游击纵队司令员,闽赣边游击司令部参谋长,游击支队政治委员,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2支队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江南挺进纵队参谋长,新四军第6师第17旅第51团团长,第16旅参谋长,解放军冀晋纵队、晋察冀野战军第1纵队参谋长,第66军第198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平原军区、察哈尔军区副司令员,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吉林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1年2月24日病逝。
张开荆,1905年5月生,江西省吉水县人。原名张谟高,曾用名张承汉、张承谟。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吉安省立第六中学初中毕业。1926年6月参加学生运动,任吉安市学生总会常委。9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学习,学习期间秘密接受党的教育。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8月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顽强斗争。1930年8月被党组织营救出狱。由中央军委南方办事处派到闽西革命根据地工作,在福建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1月任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第一〇一团第一连政治指导员。1931年8月任第一〇一团第三营政治委员,同年秋任中共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第一〇一团委员会书记。1931年至 1932年任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第一〇一团政治委员。1932年3月任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政治部政务处处长,7月任秘书处处长。同年春任闽西军区独立第一团政治委员。同年任闽西军区独立第八师政治部主任。同年底任福建省龙岩县军事部部长。12月任(龙)岩永(定)(上)杭游击纵队指挥兼上杭县军事部部长。 1933年7月任福建军区第二军分区参谋长。8月任福建军区动员武装部第二科科长,同年冬任代理部长,1934年任部长。同年任福建军区第一军分区参谋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同年12月至1935年10月任福建军区瑞(金)会(昌)县游击司令部司令员。后任福建军区司令部通信主任。1935年12月任闽赣边游击司令部参谋长,游击支队政治委员。1936年10月至1937年10月任中共汀瑞县委委员。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全国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939年11月至12月任新四军江北挺进纵队参谋长。后任江南指挥部指导大队大队长。1940年4月至1941年2月任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参谋长。1941年3月任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八旅第五十一团团长。同年11月至 1942年11月任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参谋长。1943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华中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1月至1946年5月任冀晋纵队参谋长。1946年夏至1947年11月任冀晋军区参谋长。1947年11月至 1948年5月任晋察冀军区第一纵队参谋长、党委常委,北岳军区参谋长(至1948年8月)。1948年5月至8月任北岳军区第一纵队参谋长、党委常委。同年11月至1949年2月任华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三旅旅长。1949年2月至5月任第六十六军第一九八师师长。1949年10月至1952年6月任华北军区平原省军区副司令员兼武装部部长。1952年6月至11月任察哈尔省军区副司令员、党委常委。1953年入军事学院学习。1955年3月至1962年上半年任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1955年9月到1960年7月任黑龙江军区党委第二副书记。1958年1月至1963年3月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 1960年7月至1962年10月任黑龙江省军区党委副书记。1962年10月至1964年8月任沈阳军区副参谋长,1962年12月至1964年8月任沈阳军区司令部党委副书记。1965年9月至1967年1月任吉林省副省长。“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后平反。1977年12月至1980年4月任吉林省政协副主席。1980年4月至1983年4月任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1983年3月离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1年2月24日因病在吉林长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