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铜盉

古代一种盛酒器。一说是古人凋和酒、水的器具。形状较多,一般是深腹、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盉之间有链相连接。盉从商代至战国都有,尤其盛行于商和西周。商代的盉多欵足(空心足);还有一种异形盉,流在顶上,主要见于商代前期。周代的盉欵足的较少,多四足的。春秋战国时出现了圆腹、有提梁的盉。信宜铜盉的形制还是较为典型的。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西周。1974年于广东省信宜县出土。通高26.2厘米,口径14.2厘米。该盉造型新颖,刻镂精细。盉身似鬲,口沿外侈,流较长,三足分裆;颈中部饰一周夔纹,肩上有一条斜角雷纹;腹部以裆为界,每足都由雷纹构成一组饕餮纹,两组饕餮纹之间各夔龙一条。盖和流上饰龙纹,龙头是立体的。鋬手由两条镂空的夔龙相合面成,两夔龙之间有小圆柱相连,上部的小圆柱与盉身特铸的一条小龙的口相连构成鋬手,这种构造具有相当的科学性。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