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乎者也

【汉语上古音】tj gaa tjaa iaa
【汉语中古音】cji gho cja ya
【日语音读】しこしゃや
【日语罗马字】shikoshaya
【朝鲜语音读】지호자야
【朝鲜语罗马字】jihojaya
之乎者也,是古汉语的文言助词,在南方方言中依然沿用,只是因为汉字和古汉音的脱离,一般不再用本字记录,而是用诸如“切、滴、的、噶、咯、啥、哈、呀、耶”这些现代普通话注音的汉字来标注;或者用现代的“这个”“那个”“是”“……的东西”来代替“者”的语法提示词功能。
比如南方方言中“真滴呀”实际上就是文言的“真之也”。另外例如“于是咯”就是文言中的“于是乎”,“进切呀”就是文言中“进之也”。之乎者也是很重要的语法提示词,虽然因为汉字本字读音变了,人们也必须根据汉字现代音用其他字来代替,有时候即使方言口语中有读这个字没有写出来,这绝非不讲实际的做法,而是因为没有语法提示词,人们是无法交流的。
成语【解 释】 古汉语的文言虚词,借为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不讲实际。
【出 处】宋·文莹《湘山野录》中卷:(太祖)上指门额问普曰:“何不只书朱雀门,须著之字安用?”普 对曰:“语助”。太祖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用 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示 例】鲁迅《呐喊·孔乙己》:“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教人半懂不懂的。” ★蔡东藩《明史演义》第十八回:“之乎者也,满口不绝,弄得迂腐腾腾,毫无实学经济。”
【近义词】咬文嚼字、焉哉乎也
【反义词】 的了吗呢
【歇后语】 孔夫子讲学
【典 故】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以后,准备拓展外城。他来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门”四个字,觉得别扭,就问身旁的大臣赵普:“为什么不写‘朱雀门’三个字,偏写‘朱雀 之门’四个字?多用一个‘之’字有什么用呢?”赵普告诉他说:”这是 把‘之’字作为语助词用的。”赵匡胤听后哈哈大笑,说:“之乎者也这些虚字,能助得什么事情啊!”
后来,在民间便流传一句谚语:“之乎者也已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 出处文莹《湘山野录》
《之乎者也》专辑罗大佑音乐专辑

1982
曲目
1.鹿港小镇
2.恋曲1980
3.童年
4.错误
5.摇篮曲
6.之乎者也
7.乡愁四韵
8.将进酒
9.光阴的故事
10.蒲公英
专辑文案
这一趟音乐的路,走得好辛苦。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严肃与通俗间,我几乎是一路跌跌撞撞摸索过来的。因为前面没有足迹可寻。而现在,我想果实已经在成长了。因此,请开启你通向心灵的耳朵——至少这里没有不痛不痒的歌。假如不喜欢的话,请回到他们的歌声里,因为这中间没有妥协。
我们的音乐成长得很慢:“歌曲审查之,通不通过乎,歌曲通过者,翻版盗印也”,是不是大家都得想一想。处处防范,胸襟狭窄的执行者,就像坐在角落一边摔玩具发脾气一边啼哭的小孩子,谁也无能为力。
该感谢的人太多了,但我知道不用一一列出,因为他们知道我衷心的感谢,虽然我不善于表达。但我必须谈到我的父母,他们为我的叛逆承受的太多太多了。当然,还有向我们预示“凡走过的,必留下足迹,凡努力过的,必将收获”的那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