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猎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小猎龙
小猎龙

名称中文名:小猎龙

拉丁文学名:microvenator

含义:小型的 猎人

科学分类目:蜥臀目saurischia

亚目:兽脚亚目theropoda

类:新兽脚类neotheropoda

坚尾龙类tetanurae

鸟兽脚类avetheropoda

虚骨龙类coelurosauria

手盗龙形类maniraptorifromes

手盗龙类maniraptora

属:小猎龙microvenator

时代白垩纪早期

分布美国蒙大拿

基本数据及特征食性:肉食

典型状态:长1.2米(未成年)

推测体重:3公斤(未成年)

发现者及命名者Ostrom,1970

简 介

小猎龙
小猎龙复原图

小猎龙(属名:Microvenator)意为「迷你的猎人」,是种兽脚亚目恐龙,化石被发现於蒙大拿州的Cloverly组,年代为早白垩纪。小猎龙是已知最原始的偷蛋龙科恐龙。如同其他小型兽脚类恐龙,小猎龙可能也是肉食性。小猎龙的化石极可能来自於未成年个体,并显示这些未成年个体的生前身长约为4呎,而小猎龙的成年个体经估计接近10呎长。

在1933年,巴纳姆·布郎(Barnum Brown)将小猎龙的模式标本(编号AMNH 3041)挖掘、收集。但布郎将恐爪龙的牙齿混在标本之中,因此他认为这种动物拥有小型身体与大型头部。因此,布郎将这些动物非正式地称为Megadontosaurus,意为「有大型牙齿的蜥蜴」。布郎并做了这种动物的想像图,但从未公布它们的名称,如同其他的Cloverly组恐龙。小猎龙的模式标本包含:部分头骨、手部、脚部、左腓骨、23节脊椎、4个肋骨、相当完整的肠骨、耻骨、股骨、胫骨、左脚踝、左肱骨、桡骨、与尺骨。在1970年,约翰·奥斯特伦姆(John Ostrom)叙述了这个模式标本,并正式命名为小猎龙;奥斯特伦姆并将耶鲁大学皮柏第博物馆的一颗牙齿(编号YPM 5366标本)归类於小猎龙。奥斯特伦姆还命名了其他的Cloverly组恐龙,例如:恐爪龙、蜥结龙、以及腱龙。在1998年,马克维奇与苏斯的一份详尽的专题论文,公布了布朗的最初想像图。他们无法确认编号YPM 5366标本是否属於小猎龙。但他们确定小猎龙属於偷蛋龙下目,并且是北美洲已知最早的偷蛋龙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