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勒里奎因
艾勒里·奎恩是费雷德累·达奈与曼里德·李合作的笔名,两位作者从1932年开始合作,创作出一系列独具风格的侦探小说,其中大部分以艾勒里·奎因的笔名发表。其代表作是《罗马帽子之谜》《希腊棺材之谜》《法国粉末之谜》和《荷兰鞋之谜》。1932年问世的《希腊棺材之谜》曾获得爱伦·坡奖(这是美国推理小说家协会所发的年奖,相当于电影界的"奥斯卡奖"),他们两人合作,一共创作了50多部侦探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上,艾勒里·奎恩的地位相当于英国文学史上的柯南道尔。
书中侦探:艾勒里·奎因(这个是侦探,与作者同名)
他有着运动员的魁梧体魄和迷人的银灰色眼睛。他思维敏捷,具有高超的推理能力。这一形象成为美国侦探人物的标准模式——一个极具性感的现代美国的福尔摩斯。理查德·奎因则是一位温和慈祥的老人,他常常出现在极具智慧的儿子的影子中。
作品目录:
《罗马帽子之谜》1929、《法国粉末之谜》1930、《荷兰鞋之谜》1931、《希腊棺材之谜》1932、《埃及十字架之谜》1932、《X之悲剧》1932、《Y之悲剧》1932、《z之悲剧》1933,《雷恩先生的最后一案》1933,《美国枪之谜》1933,《暹罗连体人之谜》1933,《疯狂的下午茶》1934,《中国橘子之谜》1934,《《西班牙披肩之迷》1935,《半途之屋》1936,《生死之门》1937,《恶魔的报酬》1937,《红桃4》1938,《龙牙》1939,《上帝之灯》1940,《凶镇》1942,《从前有个老女人》1943、《凶手是狐》1945,《十日惊奇》1948,《九尾怪猫》1949,《双倍,双倍》1950,《恶之源》1951,《王者已逝》1952,《犯罪日历》1952,《血色的信》1953,《玻璃村庄》1954,《奎因调查局》1955,《奎因探长自己的案子》1956,《最后一击》1958,《另一方的玩家》1963,《然后在第八天》1964、《三角形的第四边》1965,《恐怖的研究》1966,《奎因出击》1967,《铜屋》1968,《脸对脸》1967,《逃避》1968,《奎因的推理实验》1968,《他生命中最后的女人》1969,《美好的秘密之地》1971。
悲剧系列:
埃勒里·奎因的“悲剧系列”是全世界水平最高的系列推理小说之一,全球销量超过两亿册。这四幕“悲剧”的精彩不仅仅限于故事本身,台前幕后的花絮时至今日依然是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埃勒里·奎因的“悲剧系列”是全世界水平最高的系列推理小说之一,全球销量超过两亿册。这四幕“悲剧”的精彩不仅仅限于故事本身,台前幕后的花絮时至今日依然是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从1932年到1933年期间,埃勒里·奎因以巴纳比·罗斯的名义共创作了四部长篇作品——《X之悲剧》、《Y之悲剧》、《Z之悲剧》以及《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这四部长篇小说故事中的破案人都是一个叫哲瑞·雷恩的老人。哲瑞·雷恩贯穿了这四部作品的主要线索。其中,《X之悲剧》与《Y之悲剧》是巴纳比无可厚非的最经典的作品,毫无争议,这两部作品代表了推理小说的一个颠峰。首先,《X之悲剧》与《Y之悲剧》首创了奎因时代中的招牌特色,作品把谜与线索之间的关系整合到一种非常微妙的地步,最大可能地把故事谜题离奇地呈现出来。越是神秘的事情,就越是一出荒诞的悲剧。其次,小说犹如是一个个寓言传奇故事,然而中间人物的思想又是那么地微不足道。罗斯通过这两部“悲剧系列”作品,呈现出一个很恶意的说教——人的思想在逻辑面前没有任何力量。有时候那些人物好象说得很有哲理,仿佛把读者吸引了进去,其实思想在罗斯的小说中是最大的愚者。因为在他的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没有象征意义,那只是一个名字罢了。这一点是罗斯与奎因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