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宅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斯宅乡

斯宅乡位于诸暨市东南部,东部接嵊州市,东南毗东阳市,属典型的山区,距市区中心26公里。2001年,总面积106.28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130个自然村,有5159户,15840人。全年工农业总产值22695万元,国内生产总值905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2963万元,第二产业3032万元,第三产业3062万元,财政收入9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02元。斯宅乡先后获得浙江省“板栗之乡”、绍兴市“名茶之乡”等殊荣。

全乡有工业企业209家(含个私),骨干企业有大鹏冶金机械有限公司、兴荣防火门窗厂、斯奥藤业有限公司、精制茶厂、玩具厂等,其中斯奥藤业有限公司采用进口原藤,专业生产各类藤器家具,产品豪华美观,式样新颖,尤受用户喜爱。全乡有耕地面积5957亩,其中水田4696亩,旱地1261亩,山林面积14万亩。以生产毛竹、木材、茶叶、蚕茧、粮食为主,特产有名茶、板栗、香榧、竹笋等,尤以“石笕”名茶及“笔峰春”名茶最为闻名,多次被省农业厅、国家农业部评为省优、部优产品,曾荣获泰国“博览会”金奖。斯宅乡是全市板栗重要产地,又是板栗良种“毛板红”嫁接苗的主要供应地,种苗供应湖南、江西、福建等地。交通便利,乡驻地有公路客运班车直达市区与杭州。

斯宅乡有中学1所,完小3所,教师72人,在校学生1471人,2001年被绍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高普九合格镇乡”。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自来水饮用全面普及,86%的村通有线电视,程控电话达2572门,有医院1所,分院2所,医疗服务点3个,床位12张。民政优抚进一步加强,47户109个最低生活保障线对象得以落实。

浙江诸暨市是西施的故乡,曾为越国古都,是古越文化发祥地之一。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222年)就设县,1989年撤县建市。这里地灵人杰,绝代佳人西施、郑旦忍辱负重,以身许国,历代传扬。这里山河秀美,拥有神州独有的五级飞瀑———五泄。然而,我们最近获悉斯宅古建筑群现在已申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斯宅过去连省级文保单位也不是,现在要申请为国家级,可见她的魅力。

由于斯宅民居建筑群潜藏于会稽山脉西麓,地处诸暨、东阳、嵊县三市(县)接壤处,加上没有被人们引起重视,就成为她的第一特点:鲜为人知。其二,由于这里民风淳朴和斯氏后代对祖居的珍惜,这些民居得以如此完好保存。曾有文物贩子出几十万要买一块石雕,他们也不动心。第三,斯宅的民居不同于常见的一家一户一个园子,而是一宅多园外围高墙,其中门前畈台门竟占地12500平方余米,几十户农家和睦聚居于内。

这里的民居最典型的要算千柱层了。是由八个四合院组合在一起,有十个大天井,三十六个小天井,面宽124米,纵进深60米,共有121间房间,有1200多根柱子,因此,称“千柱屋”。不像私宅,倒像一个村子。这屋是山里人斯元儒建造,当时他拥有山林万顷,由于财力富足,就不断购置田产,近至县城中湖田,远至东阳、嵊县山地。斯元儒虽然是巨富,他在嘉庆年间捐银万千以赈灾民,道光年间又以二千金首倡建举子赶考的考场,善举颇多,道光皇帝钦赐了匾额,誉之“活十万户饥民不让义田种德,庇廿四乡学士允称广厦树功”。道光皇帝旨准建造“乐善好施坊”。

斯宅古建筑里砖雕、石雕、木雕到处可见,而且工艺高超,艺术价值很高,这千柱屋正厅照墙上有砖雕《百马图》,用宽30公分、长34公分共21块青砖浮雕拼幅而成,总长7.20米,可是您一数只有67匹马,这些马坐卧行奔、或安闲或长嘶、或嬉戏或翻滚,千姿百态,无一雷同;连上面的牧马人也是刷马的刷马,歇着的歇着,吸烟的吸烟,睡觉的睡觉,神态各异。背景衬以飞禽走兽,林木山水,蔚为大观。为何这艺术珍品《百马图》不足百马?是艺人寿终正寝,还是特地将真功夫“藏而不露”,至今还是个谜。

在千柱屋隔溪斜对面,是“上新屋”,是斯元儒胞兄斯元仁所建。且后于千柱屋,就以“新屋”称之。通面宽67.80米,纵进深49.70米,占地也有3300余平方米,这屋里的石雕与木雕非常精美,门、窗、梁、壁,多有恰到好处的雕品,连马头墙边也按上砖雕,鱼池边的石栏上也满是雕刻。上新屋设有砖雕门楼3座,正门额镌“於斯为盛”四字,四周饰雕花卉人物,图案精美。“於斯为盛”是宋代书法家米元章所书之字,“惟楚有材,於斯为盛”见于湖南岳麓书院题匾,不过斯宅人用来作为斯宅的题匾,除原意外,更巧妙的是将斯姓镶嵌了进去。边上是下新屋,通面宽60米进深51米,约有3000平方米,建筑一样用透雕、浮雕工艺,其突出的是木雕。

像这样在二三千平方米的宅子还有十余处,小的也有不少。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可是值得一提的是位于斯宅村口的华国公别墅,这一民宅建筑群,实为后人追念斯继荣而设的家庙学塾混合院落。斯继荣酷好读书,愿为国培育人才,一直想建家塾。让子弟肄业其中,然年高不能完成夙愿。他的儿子斯志浦、孙子斯源清为他建造了这所学塾,并叫“别墅”,好像他还在人间。这种集家庙与学塾于一体的古建筑,在全国也是罕见的。因建于象山之麓后改名“象山民塾”。如今在中厅山墙壁上,还保留有清光绪年间,曾就读华国公别墅弟子的捷报10余件。有学报即某某考取什么学校,有官报,某某考中什么。如东墙壁上的一张官报是斯名康中举人。整个建筑建于清道光庚子年,有三开间,三进,占地面积1800余平方米。门厅前有一半月形池塘,名泮池。历来池塘或圆或方,半月形不但少见,而且不经恩准是不能建的。宅内有几块大型石雕花窗嵌于墙上,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曾有文物贩子,出价数十万元一块,被斯宅人拒绝。厢房天井内有一惜字亭,当时凡写过字的纸,要在这惜字亭烧毁,不可将写过字的纸到处乱丢,可见尊重知识,尊重为知识付出的努力。

“千柱屋”位于斯宅乡螽斯坂村东首,距诸暨城关镇30公里。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当地巨富斯元儒私宅。占地6900多平方米,有屋118间,弄32条,内含10个天井。10个四合院分别冠以“双槐堂”、“双桂堂”等名称,各自成章,院落之间又有廊檐相连,四通八达,使整个建筑浑然一体。巨宅共有柱子近千根,故名为“千柱屋”。

巨宅造作讲究,工艺精湛。大门五扇,正中大门上方青石浮雕大篆“于斯为盛”为米元章手迹。其余四门均饰以砖雕,雕工精细,层次分明,内容多为历史故事。环宅数十窗户,窗棂均用青石透雕,花鸟虫鱼,栩栩如生,宅内门、窗、柱、梁、牛腿等雕饰十分华丽,都出自民间,建筑工匠之手,使千柱屋成为民间建筑雕刻艺术的瑰宝。

位于正屋天井照墙的“百马图”, 由21块方砖合成,总长704厘米。其中所雕马匹神形毕肖,人物形态各异,所描山水林木,细致入微,自然得体。或枯或荣,或简或繁,虚实相同,结构严谨,是罕见的砖雕艺术珍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