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反清乡作战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941年(民国三十年)7月至1942年10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新四军第6师一部在江苏省苏(州)常(州)太(仓)、澄(江阴)锡(无锡)虞(山)地区粉碎日伪军清乡的作战。

1941年7月1日,日军一个旅团,伪军两个师共15000余人,采用闪电战术,从四面八方对苏常太地区反复进行梳篦式“清乡”与搜索,同时,大量设置据点,并在各据点之间,用铁丝网、电网、竹篱笆等构成小块封锁圈,进行分区搜剿,企图以残酷的屠杀、抢掠等手段,割断人民与新四军的联系,以达到消灭新四军与从点线占领进入全面占领的目的。新四军第6师第18旅在日伪军对苏常太地区清乡开始后,主力即转入外线,对日伪军积极发动攻势作战,直逼无锡、苏州和江阴近郊。8月下旬,第18旅除留少数部队配合地方武装坚持斗争外,主力奉命北渡长江,进入江都(今扬州)、高邮、宝应地区执行开辟抗日根据地任务。9月至12月,日伪军又先后对澄锡虞地区进行了三期清乡,因其兵力减少,加之新四军接受了苏常太反清乡的经验,采取合法斗争为主的方针,并作了充分准备和周密部署,达到了隐蔽坚持的目的。新四军第6师第16旅为配合苏常太、澄锡虞地区的反清乡斗争,于7月至11月,在句容、丹阳、武进、金坛、溧水间广大地区向日伪军积极发动攻势,先后攻克延陵、九里等据点30余处,恢复了金丹武及茅山地区。11月18日,第16旅旅部被日伪军3000余人包围于丹阳县之塘马,虽反复冲杀10余次,毙伤日伪军数百人,但终因众寡悬殊,除一部突围外,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以下270余人牺牲,此后第16旅余部转入茅山地区坚持斗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