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兆征

永远的丰碑
苏兆征:工运领袖
1929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向全党发出了悼念苏兆征不幸逝世的第32号通告。通告指出:苏兆征同志在工作中,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的艰苦卓绝精神和坚决的政治意识,他的革命精神,是全党的模范,全党要学习苏兆征的革命精神,向前奋斗。各地党组织纷纷通过各种方式举行悼念活动,纪念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杰出的工人运动领导人。
苏兆征,广东香山淇澳岛(今属珠海市)人,1885年生。苏兆征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03年,18岁的苏兆征为了谋生,赴香港在一外轮当杂役。1908年,苏兆征加入中国同盟会,积极参加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运动。在孙中山等受到密探追捕时,他机智掩护他们脱险。
1925年春,苏兆征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苏兆征先后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全国海员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是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在中共五大上,苏兆征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在党的八七会议和中共六大上,均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29年2月25日病逝。
省港大罢工广州和香港工人为支援上海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于1925年6月至次年10月举行的政治性大罢工。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广州各界群众于6月3日举行示威游行。香港各工会代表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了以苏兆征为主席,邓中夏为副主席的"全港工团联合会",领导香港工人于1925年6月19日开始总罢工,声援上海工商学联合会提出的十七项条件,并向香港当局提出政治自由、法律平等、普遍选举、劳动立法、减少房租、居住自由等六项要求。十五天中,罢工人数达二十五万。香港当局实行紧急戒严和封锁,有十万多工人冲破英帝国主义的阻拦回到广州,得到广东革命政府和人民的有力支援。6月21日,广州沙面等地工人举行罢工。23日,广东各界举行援助沪案示威大会。会后,工人、农民、学生黄埔军校学员等十万余人游行示威。当游行队伍路经沙基时,遭到对岸沙面租界英国军警的机枪扫射。当场死五十二人,重伤一百七十多人,造成沙基惨案,激起广州和全国人民的义愤。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这次罢工斗争,指导工人组织起来,选出代表八百人,组成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作为最高议事机关。由大会选举十三人为委员,成立"省港罢工委员会",作为最高执行机关。苏兆征、邓中夏为正、副委员长。设武装、纠察、审判、法制、财政、调查、交际、交通等各种办事机构。省港罢工委员会当即决定断绝广东对香港的肉食、蔬菜及一切物资的供应并组织了两千多人的工人纠察队,禁止英船英货进口,严密封锁香港,使香港的生产和运输都陷于瘫痪。省港大罢工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在政治上、经济上给英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并有力地支持了广东革命政府,促进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纪念苏兆征在福建省长汀县有兆征路,长汀县和瑞金县曾分出一部分地区设兆征县,这是毛泽东提议的。
兆征县,为纪念省港大罢工主要领导人苏兆征而命名。毛泽东创建中央苏区时在长汀以工运领袖苏兆征烈士命名设兆征县、兆征路。兆征路现已拓展为一条长汀城东西走向的主要街道,全长1200米、宽12米。
兆征县1933年9月,为纪念苏兆征而命名。位于福建省长汀县、江西省瑞金县之间,县址设长汀县城关,管辖红都、大埔、张地、德联、古城、东陂、黄沙等7个区。设立后,在扩大红军,购买公债,筹集粮食支援红军,在组织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粉碎国民党对苏区的经济封锁等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县名在行政区划上,虽然已消失,但是在苏区人民心中永远没有消失,县名,烈士的英名同样流芳百世,永载史册。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