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花经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妙法莲花经

《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是后秦鸠摩罗什翻译的一部影响十分广泛的大乘佛教经典。该经经名的梵文音译为“萨达摩奔荼利迦素怛揽”,意思是“像白莲花一样的正确说教”,故经名被翻译为“妙法莲花经”。

《法华经》的成书年代被推断为纪元前后。

19世纪前半叶,该经的原典在尼泊尔被发现,后来在中亚和克什米尔又发现了几个原著的手抄本。

《法华经》的汉译本有影响的主要有三个,第一个译本是被称为“敦煌菩萨”的西晋高僧竺法护所翻译的《正法华经》。竺法护因深感曹魏末年佛教徒重视寺庙图象,却忽略西域大乘经典的传译,从泰始二年到永嘉二年(266年—308年)翻译出包括《正法华经》在内的当时西域流行佛教典籍150余部、390多卷。

后秦鸠摩罗什上承竺法护的译经活动又翻译了包括《妙法莲花经》在内的大量佛教典籍,后来隋那崛多又翻译了《添品妙法莲花经》。三者中以罗什的译本影响最大,以至于一提到《法华经》,便指《妙法莲花经》。有关该经的注释很多。

中国最初产生的佛教宗派天台宗所依据的主要经典就是《妙法莲花经》。

9世纪初,日本僧人最澄到中国学习天台宗教义,回国后创办了日本的天台宗。

13世纪日本僧人日莲根据天台宗所依据的《妙法莲花经》创立了日本的日莲宗。

11世纪末,新罗僧人义天到中国学习天台宗教义,回国后创办了朝鲜的天台宗。由此可见《妙法莲花经》对东南亚佛教发展的深远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