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无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人工无脑“人工无脳(じんこうむのう)”,是日语中特有的说法,日文引用英文的舶来语,[人工无脑]在英文中被称为chatterbot、chatbot等,中文通常称其为“聊天机器人”。[人工无脑]与[人工智能]等[强AI]产物相反,是[弱AI]的代表产品。

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无脑]系统chatterbot, 诞生于1966年.名为ELIZA,由J. Weizenbaum开发。ELIZA会分解问话,再以问话检索事前录入好的答案。从而模拟人机通信,造成计算机与人沟通的[假象],这也是所有[弱AI]系统的共同特点。初期的[人工无脑]实现,以ELIZA和PARRY为主流。此后Ractor、Verbot、A.L.I.C.E.、ELLA等陆续登场,[弱AI]系统得以长足发展。

[人工无脑]与[人工智能]的最区别在于,它仅是模拟人机数据交换,而根据简单的[表面现象]使之产生作用的程式,并没有[强AI]那种模拟生命智能的需求。只是应用编码好的程序,把提出的问题再以固定的方式回应,是一种[弱AI]。再简单地说,这是在暂时无法实现人工智能时,一种模拟人工智能的方式。

如绝大部分游戏编程中,关于[人机交互]这一部分,都是以[人工无脑]的方式来实现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