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献子
魏献子(?—前509年):姬姓,魏氏,名书,亦名荼。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六卿之一,军事家、政治家、军事改革家。
约前552年,魏绛卒,其子魏舒继立,辅佐栾盈为下军佐。几乎就在魏舒刚刚上任,正卿士匄公报私仇,诬陷栾盈作乱,将栾氏驱除出晋国,魏舒担任下军将。
两年后,栾盈在齐庄公吕光的协助下,返回晋国,召集旧部。栾氏与魏氏交厚,栾盈请求魏舒帮助栾氏渡过难关,共同攻打嚣张的范氏,魏舒考虑到两家的友好关系同意出兵。栾盈发动叛乱后,士匄为孤立栾氏,派儿子士鞅游说魏舒远离栾氏。魏舒不同意,士鞅情急之下,挟持魏舒,控制魏氏。后栾盈兵败被杀,栾氏被驱除,士匄为拉拢魏舒,将原栾氏的诸多封邑赠与魏舒,魏氏之力大增。
晋国车兵与白狄族徒兵战于太原(今太原西南)。因战场地形狭险,晋军兵车无法展开,难于抵御狄兵步战。魏舒向中行吴建议“毁车为行”,改车战为步战。即将战车甲士全部改编为着甲徒兵,与原有的轻装徒兵混编,使原来以两、伍、专、参、偏为编组的车战阵形,变为以前锋、后卫、右翼、左翼、前拒为编组的步战阵形,增强了部队的机动灵活性,这即是著名的魏舒方阵。晋军用改革后的阵形,乘狄兵尚未列阵,快速迫近攻击,大败狄兵。魏舒“毁车为行”,是中国古代车战向步战转变的先声。
经历了30余年的政治长征,前514年,正卿韩起寿终,时任中军佐的魏舒成为了晋国新一任执政大夫兼中军元帅,魏舒大公无私,忠君体国,希望能振兴晋国君权,坚持扶植大夫势力。魏舒执政伊始,就着手处理晋国六卿瓜分祁氏、羊舍氏封邑。结果稍弱的韩氏、魏氏、赵氏、智氏四家各得一县,惟独贪念最重也最为祸国的士鞅与荀寅没有捞到好处,加深了范氏与中行氏对魏氏的不满。
前509年,魏舒合诸侯之大夫于狄泉(泉名,在今河南洛阳)为成周筑修城墙。他把事情交给韩简子韩不信和原寿过,自己跑到大陵泽(今河南获嘉县西北)去打猎,放火烧荒,返回途中猝死于宁(今河南获嘉县西)。
魏舒死后,士鞅执政,下令:将魏舒棺材的柏木撤去,降低规格下葬。更可怕的是此后的晋国将由一个贪婪成性的政客来执政,晋国的霸业终于走到了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