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元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人物介绍

吴元新

吴元新,吴元新,男,生于江苏启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现任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南通大学蓝印花布研究所所长、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南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长期以来从事于民间工艺的抢救、保护、传承工作。从1976年开始进行民间艺术的制作与研究。1996年创办全国第一家集收藏、展示、研究、生产、经营为一体的蓝印花布博物馆。该馆成立以来坚持以宣传民间艺术,继承传统工艺为宗旨,共赴海内外展览三十多次,接待了中外宾客五十多万人次。并坚持以商养文,以文促商,在继承传统民间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产品,以抢救、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研究传承民间工艺为己任,把所得的效益全部投入到蓝印花布的搜集、挖掘、开发、外向宣传之中。

三十年来,吴元新视民间艺术如生命,竭尽全力弘扬和传承民间传统蓝印花布艺术,在文联、民协的领导下,整理馆藏明清以来实物及图片资料三千多件,保存着大量优秀的民间制品,整理出版《中国蓝印花布纹样大全》藏品卷、纹样卷,该书由著名艺术大师张仃先生题写书名并序,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绵璐,袁运甫,艺术大师韩美林等诸多学者题辞写跋。此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填补了我国蓝印花布纹样专著的空缺。

2002年初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南通考察时勉励吴元新把蓝印花布私营博物馆办成最具地方特色文化旅游亮点。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2004年考察该馆时,得知吴元新同志自筹资金创办艺术馆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时指出:要大力发展和宣传这种民营博物馆办馆模式,推进文化事业体制改革。

全国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刘延东,2001至2003年两次考察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并高度赞扬该馆在抢救、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作出的成绩。

2004年5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应邀来通,参观了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并在馆内与南通市文联主席尤世玮、秘书长冯新民及南通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王宇明就吴元新对蓝印花布的保护、挖掘、创新等进行了研讨,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当看到《中国蓝印花布纹样大全》的样稿时,冯主席认真阅读,十分高兴,并鼓励他要继续走街串巷,挨家挨户搜集。当谈到吴元新为恢复明清蓝印花布染坊作准备时,冯主席认为,这个想法很好,并建议他广泛搜集蓝印花布及染坊的相关旧物器具,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如民间有遗存的原始染坊要整体搬移,或加以组合,恢复染坊要尽量用原物,尽可能反映原来的风貌,哪怕是一缸一碗都要原汁原味的保留下来,真正把事情做到极致。人活在世上,要在地球上划一道痕,留点对后人有用的东西下来。临别时,冯主席欣然为蓝印花布馆题词:“靛蓝人间布上美,青花世界馆中看。”

吴元新

在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前夕,苏州在开发千年古街山塘的同时,有关领导邀请吴元新在山塘建馆并陈列展示江南古旧蓝印花布,抢救、保护、弘扬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苏州市领导及三塘街等有关部门支持和关心下,经近一年筹建,吴元新创办的苏州江南蓝印花布艺术馆于2004年6月试开馆。在世界遗产大会上,江苏省及苏州市领导陪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参观了蓝印花布馆,并观看纺纱、织布等工艺流程演示,受到了与会官员一致好评。

为此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走进幕后》、《走遍中国》等栏目组来馆作专题采访;江苏电视台《新闻时空》、江南《天工开物》节目组、台湾中天电视台、东森电视台节目组等都先后来馆作专访;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周刊》、《人民画报》、《中国时报》、《香港商报》、《纽约时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等媒体来南通对吴元新传承、弘扬民间艺术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

吴元新长期以来在保护、抢救、挖掘、继承、开发蓝印花布传统艺术上的贡献,2004年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吴元新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成为本次评选中江苏省唯一获奖的民间艺术家。

2004年度吴元新荣获了全国优秀文艺奖项一等奖,2005年至2006年,中央电视台,中国文联邀请在民间工艺上有杰出贡献的民间艺术家,参加中国文联举办的春节联欢会.吴元新作为民间艺术家之一,连续两年在联欢晚会上为全国电视观众演示传统民间印染工艺, 讲解蓝印花布艺术,受到全国文学艺术界领导的称赞。

2005年6月在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主办的第二届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吴元新设计的“蓝印花布工艺系列”, 突破了传统的蓝白二色局限,开发了二次上浆,三次刻版,二次染色的复色布系列,并荣获金奖。同年10月 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在杭州举办,吴元新设计的“台布工艺四件套” 在保护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设计了适合现代家庭生活需求的工艺饰品,又一次荣获金奖。

2005年中国文联、民协授予吴元新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成就奖(获此奖全国只有5位民间文艺家)

2006年初 应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邀请,吴元新在该院创办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分馆,其目的是在大学中传播民族民间艺术为弘扬传统文化,宣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努力。同年12月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

2006年4月参加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吴元新蓝印花布作品在中央美术学院展出,受到了中央美院专家、师生的好评。5月冯骥才主席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领导,专程来南通授予吴元新蓝印花布艺术馆为“中国蓝印花布传承基地”。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承志、中国民协副主席陶思炎、江苏民协秘书长张建华出席了授牌仪式,冯骥才先生在授牌仪式上说:我特别希望象吴元新这样的人在南通能更多一些,因为南通有很多的文化遗产,希望元新能做更大更广泛的工作,……今天我们给元新更多的是光荣,明天更大的是压力,但我相信,元新不会叫苦。因为他每一分钟都要讲蓝印花布这四个字。……

2006年6月 由吴元新负责申报的“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文化部的专家李绵璐、朱培初这样评价的:南通蓝印花布有今天的成果,这是吴元新带领印染技艺一班人30年来坚持不懈的收藏、研究、传承、创新的努力结果。

同年8月吴元新参加了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作品《桌旗、靠垫系列》荣获第八届“山花奖”。这是吴元新连续三届荣获“山花奖”。

2006年10月参加了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主办的天津第三届中华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吴元新设计的作品《狮子滚绣球蓝印花布台布》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形象生动,作品展现了民间艺术现代魅力,荣获组委会颁发的金奖。同月在中国家纺协会主办的中国民族家纺设计大赛上蓝印花布“喜相逢”桌旗系列荣获“金奖”。鉴于吴元新在民间工艺美术的保护、创新、传承中做出了杰出的成绩,被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组织授予“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06年11月“吴元新蓝印花布收藏设计艺术作品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展,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美院历任院长出席开幕式,吴元新作为第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传承人,被邀请走进清华讲堂讲授蓝印花布图案艺术,传授蓝印花布传统技艺,展览结束后清华大学党委书记王进展为展览所取得的成效,写信向吴元新表示感谢,并祝贺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吴元新代表作品“年年有余”饰品、“凤戏牡丹”台布、“喜相逢“桌旗系列应邀参加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其代表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2007年元月经国务院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领导小组批准、国家发改委在人民大会堂授予吴元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成为中国民间传统印染行业中建国以来的第一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为大师们颁发荣誉证书。

吴元新蓝印花布艺术馆,在民间艺术遗产的抢救、传承中,已走在全国前列,受到国家领导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已成为全国社会文艺事业的“光彩之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