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氏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克隆氏症是一种慢性而非传染性的消化道疾病。由于此病是在1932年由美国医生Burrill Crohn发现的,所以命名为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大部份患者均发病于小肠和结肠,但其它消化道的部位也可能受到影响。克隆氏症是自体免疫系统失衡而在消化系统内产生自我攻击现象,因而导致部份消化系统发炎、溃疡,即结肠、小肠或胃部出现发炎、充血或淋巴胀大迹象,患者的肚部常感「谷住」不适或隆起、严重腹泻、抽筋、作呕、大便出血等。由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肠内会出现纤维化,令肠道收窄,患者会食欲不振,体重下降。

克隆氏症的患者一般发病年龄介乎20至30岁。患者初期可以药物治疗,病情较严重的病人可能须切除部分肠道以防复发,当中部分病人须于腹部进行造口手术,以人工造口排便。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