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
何裕民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点支撑项目亚健康课题组第一负责人,国家级规划大学教材《现代中医肿瘤学》主编。曾获全国杰出青年中医、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青年教师等殊荣,在国际心身医学、肿瘤临床及中医基础理论等领域享有崇高学术声誉。
何裕民教授潜心肿瘤研究与临床治疗三十多年,积累了万余例病例,在临床实践方面,对晚期肿瘤患者及老年患者尤其对胰腺癌、脑瘤、恶性肉瘤等难治性肿瘤的治疗疗效显著,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受到了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国内外肿瘤学术界、国内外媒体,如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凤凰卫视、美国侨报、欧洲时报等多方面的高度重视,引领着现代中医走向世界,造福众多肿瘤患者。
何裕民博客:http://blog.sina.com.cn/heyumin
主要著作(主编)
肿瘤学
《现代中医肿瘤学》(全国教材)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
《癌症只是慢性病》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更加众志成城》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
《两岸青山相对出》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
《肿瘤科临床常见的心理问题》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即将出版
《生了癌,怎么吃?》 即将出版
心身医学
《中医情志病理学》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二等奖)
《心身医学概论》(教材) 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0
《中国传统精神病理学》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
《中医性别差异病理学》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
《心身医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中医临床心理研究》(全国研究生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中医理论与中医学
《中医学导论》(教材) 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1987
《中医行为论》 重庆出版社 1992
《中医学方法论》(全国教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
《新编中医基础理论》(全国教材) 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6
《中医药揭秘》 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7
《中医学导论》(全国教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6
《爱上中医》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7
《舌象测病秘诀》 台湾·度假出版有限公司 1997
《中医基础理论》(全国教材)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中医学》(全国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医学哲学
《中医是巫术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即将出版)
《发现中医》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7
《走出巫术丛林的中医》 上海文汇出版社 1994
《差异·困惑与选择》 沈阳出版社 1990
亚健康学与营养学
《亚健康学》 (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 待出版
《现代中国营养学》 (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 待出版
《二八健康黄金法则》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其他
《换种活法,远离癌症》 即将出版 2009
《中医人才学概论》 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1992
《实用应急应变手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7
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总主编的共11本:《中医学导论》《中医藏象学》《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诊法学》《中医辨证学》《中医古典理论精华》《中医古典临床精华》《中医防治学总论》《中医学方法论》《实验中医学》《现代中医肿瘤学》出版日期:2004~2006
作为《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总主审:《基础中医学》《临床中医学》(临床及护理各科选用)科学出版社
何裕民大事年表
籍贯:浙江义乌柳青公社何麻车人(现北苑何麻车)
1952.8.06 生于上海
1959-1965 就读于上海旬阳小学
1965-1968 就读于华东师大第一附属中学
1968-1975 下放到浙江义乌
1975-1978 上海中医学院就读
1978-1980 上海中医学院任教
1980-1983 上海中医学院研究生
1985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
1987主编的第一本书《中医学导论》出版
1988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1989《中医情志病理学》出版
1990获霍英东英才奖及全国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差异困惑与选择》出版
1991破格晋升为教授
1992全国杰出青年中医 《中医人才学》出版
1994任博士生导师,费时三年凝聚最大心血的《走出巫术丛林的中医》出版,创建“上海民生中医药研究所” ,开发了灵芝片,大汉灵芝胶囊、大汉灵芝破壁孢子冲剂、葛根精片、瘤净片、前列花粉胶囊等一系列新产品。
1995《新编中医基础理论》、《 辨舌察病》出版
1996《中医性别差异病理学》出版
1998何裕民等组建上海民生健康服务中心,上海市副市长夏征农视察并题词“民生所求、唯有健康”。
1999 担任《中医学》副主编,以何裕民教授为代表的“零毒化疗”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埃克信”取得国家卫生部批准。受国家教育部委托,何裕民教授作为中国医学界的唯一代表,参加规模空前的99巴黎-中国文化展。何裕民教授主讲的中医文化和教育被列为第一展台。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吴阶平接见何裕民教授。
2000《中医学揭密》、《心身医学》出版。
2001何裕民研发的“埃克信”取得产品包装设计、原料配方及其提取方法等三项国家专利。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孙隆椿参观民生并和何裕民教授亲切会谈。何裕民教授成为被选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的《中医基础理论》学科成果带头人。
2002何裕民研发的“埃克信”获上海市高新技术A级认证。受国家教育部委托,何裕民教授担任了包括《现代中医肿瘤学》在内的十一本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的总主编工作。
2003何裕民教授被上海市科委授予“上海市2003年度科技创新领军人物”称号。
2004由何裕民教授任总主编的《中医学导论》、《中医藏象学》、《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辨证学》、《中医诊法学》相继出版。何裕民教授两次接受中央电视台“科技之光”栏目采访,并拍摄了以“零毒化疗”为题的科教节目。
2005年,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何裕民教授主编的《现代中医肿瘤学》正式印刷出版,该书标志“何氏肿瘤理论体系”的成熟,标志一种全新的肿瘤治疗体系的创立。
2006年2月,由中共中央主办的《光明日报》在专家观点栏目刊登了何裕民教授的“让癌症患者与癌‘和平共处’”一文。3月,香港《大公报》就分六期整版介绍了“何氏肿瘤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 4月,应香港保健协会和注册中医学会的盛情邀请,何裕民教授赴香港九龙担任主讲嘉宾做学术报告。张功耀(反中医“急先锋”)的《告别中医中药》一文由何裕民审稿发表《医学与哲学》杂志上,引起社会极大反响,100年以后中西医论争重燃战火。5月,何裕民教授在《健康报》发表《治病:怎能忽略了人性——今天,我们如何当医生? 》一文,引发了社会对“医学人文关怀”的普遍关注。凤凰卫视中文台邀请何裕民教授为特邀嘉宾,播出了《彷徨——回眸百年中医》的系列节目,回顾了西方近代文化、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的百年来,中医走过的岁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将何裕民教授总主编的《现代中医丛书》(总共18本)列为国家十一•五重点推广图书项目,新编《现代中医肿瘤学》是其中重中之重。6月,浙江电视台《今日科技》采访何裕民教授。
2006年6月至7月,北美最具影响力之一的华文日报《侨报》以及欧洲最大的华文报纸之一《欧洲时报》,连续九期刊载了何裕民教授的肿瘤理论。标志着何氏疗法”得到欧美发达国家认同 。
2006年10月,在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三届改选会议中,何裕民教授被全国心身医学界专家一致推选为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主要由西医组成,由中医出任其分会主委,历史上极为罕见。
2006年11月,上海电视台就 “中西医争鸣及中医价值”话题采访何裕民教授,并在“新闻综合——时代栏目”播出。之后,《三联生活周刊》、《解放日报》、《新闻周刊》相继采访何裕民教授。
2007年,何裕民任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点规划亚健康课题组首席专家。
2007年3月,何裕民参加北京中医深层次问题研讨会,和反中医面对面派激烈辩论。《北京日报》、《北京晨报》、《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整版刊登何裕民专访,中西医论争进入高潮。5月,上海电视台新闻娱乐频道《陈蓉博客》栏目邀请何裕民、方舟子、愤怒主播万峰就中西医之争对话。6月,何裕民教授接受了CCTV—12《大家看法》栏目主题为中西医大战的电话访问。微软MSN邀请何裕民做白领亚健康网络直播并出席他们的全球调查发布会。
2007年,《新华文摘》第24期发表文章《对中西医世纪大论争的反思》。
2007年7月,“2007年癌症预防与康复论坛”在南通举行,多名国内知名肿瘤专家与会,何裕民教授参加并针对防癌治癌做了精辟论述。
2007年10月,由何教授领衔的科技部十一五重点规划项目“中国人亚健康状态评估”在南通通州进行。
2008年1月5日,全球首个中医现代化论坛:探讨如何利用生物特征辨识技术解决中医诊断问题在香港理工大学落霞帷幕。全球首个中医现代化论坛:何裕民教授作重要发言。医管局中医药发展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黄谭智媛医生(CEO, Hospital Authority Chinese Medicine Ltd.)、太平绅士(Dr. Vivian Taam Wong, JP)做了开幕演讲。高峰论坛邀请专家主要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事长戴汝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生命科学部中移处处长王昌恩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刘保延教授、中国中医“四诊”专业委员会主任李乃民教授、世界癌症心身康复组织中国总干事、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主任委员何裕民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胡利民教授等。世界癌症心身康复组织中国总干事、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主任委员何裕民教授做了题为《关于中医“现代化”的断想》的重要发言。
2008年2月21日,《科技日报》以“远离亚健康:让我们从认识开始”为题整版专访何裕民教授。《科技日报》直击“攻关”版整版做了题为《远离亚健康,让我们从认识开始——记“亚健康状况的测量及诊断标准研究”课题组(上)》的报道及干预亚健康,中西医学“双管齐下”——记“亚健康状况的测量及诊断标准研究”课题组(下)。
2008年3月,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会上海分会成立筹备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会长何裕民教授主持了此次会议,上海411医院副院长胡佳乐、原中医大附属曙光医院党委书记朱抗美等出席了会议,并就大会成立的筹备工作、分会人员分工、会员招募、申报等各项事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008年3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临床心理研究编委会》(暂定)编委研讨会在沪召开。何裕民教授领衔并主持了会议。确立了以何裕民教授为主编、程伟教授为副主编的强势编委阵容;严谨中不失轻松的编写风格。会议还要求,内容上力求做到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心理学、心身医学相兼顾或融合理论与临床(实用操作)相结合。
2008年5月11日,在上海市虹口区政府文体中心给广大病友作题为《生了肿瘤,怎么吃》的大型肿瘤饮食公益讲座。
2008年5月,由国家科技部主管科普工作的部门组织科学家、科普作家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国家科技计划科普丛书·卫生健康卷》,主编其中的肿瘤预防篇《更加众志成城》、肿瘤康复篇《柳暗花明又一村》、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篇《两岸青山相对出》。本套丛书语言通俗而生动,图片丰富而精美,前沿的科技计划与实用的健康知识相结合,旨在阐释国家肿瘤科技计划,介绍权威实用的肿瘤预防、治疗、康复等科研活动与成果,同时也借此普及肿瘤的科学治疗和康复知识,减少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而带来的恐惧和伤害,是肿瘤患者与家属必读的专家忠告。
2008年8月,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癌症只是慢性病》一书,并陆续在上海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武汉图书馆、广州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等全国多家省市图书馆及新华书店举办同名专题讲座。
2008年9月,《新民晚报》焦点针对“三聚氰胺事件”采访,并刊出整版文章《“肾结石婴儿”事件波及十省区》。
2008年10月,在北京主持召开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十四届年会,并作大会发言。大会由中华医学总会、北京市卫生局、宣武医院等单位提供指导和支持。
2008年11月,应上海市人事局邀请,在市委党校为上海市公务员举行“生活方式与肿瘤的关系”健康讲座。
2008年11月,应邀在南昌市妇女活动中心作题为“管好嘴,杜绝癌从口入”的公益讲座。
2008年11月,参加由上海市卫生局、市健康教育所等联合主办,闸北区卫生局承办的“上海市健康讲堂”举办冬令养生保健专场。
2008年11月,应邀在“青岛首届和文化国际高层论坛(青岛保税区)”作题为“危机当下,健康第一”的讲座。
2008年12月,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养生大讲堂》录制20期系列节目,题为《抗癌新视点——癌症只是慢性病》。
2009年1月,接受青岛电视台《民生开讲》栏目采访,并播出10集专题节目。
2009年3月,接受《北京晨报》专访,刊发《何裕民:三分之一癌症长在心上》文章。
2009年4月,就《癌症只是慢性病》一书被评为“上海市2008年书展十大重点推荐图书之一”接受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易文网采访。
2009年5月,接受合肥电视台生活频道《我爱健康》栏目采访,直播三集专题片,讲解肿瘤患者如何走出癌症阴影,找到康复的新对策。
2009年5月,出席在上海曙光医院举行的“浦东中医药论坛——心身疾患与中医药”论坛,并作题为《中医学、心身医学与个体的心身健康》的发言。
2009年5月,携新书《癌症只是慢性病》到在武昌崇文书城举行“癌症可防也可治”讲座和签售活动,湖北省电视台跟踪报道。
2009年5月,就国务院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一事,接受新民网等媒体采访。
2009年6月,就近来甲型H1N1流感事件,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详见2009年第19期《三名中医的辨证整治观》。
2009年5月—10月,以“癌症只是慢性病”及“换种活法,远离肿瘤”等话题,制作《合肥电视台 我爱健康》、《济南电视台 泉城夜话》、《重庆电视台》、上海《易文网》、常州《中吴网》等电视台或网站视频专题节目
2009年8月21日,作为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的会长,参加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太原),并作大会开幕词及“社会医学:医患沟通”、 “亚健康”专题报告。
2009年9月,接受《东方早报》采访,就韩医《东医宝鉴》申遗,认为《东医宝鉴》是一本古代朝鲜人在学习中医后用汉字编撰的一部关于中医的图书,在中医史上其地位最多算是中等,所有理论观点及用药准则无一不是来自于中医,其对中医药本身的贡献主要在于推动中医药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但并无产生一个新的医学体系的作用。
2009年9月26日,作为三位主席之一(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院长陈珞珈、广西中医学院经典中医研究所副所长刘力红)参加中国科协第36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北京香山会议)。香山科学会议是中国科技学术界最高层次的会议,大会主题为“中医药发展的若干关键问题”,来自中医中药临床、教学、科研、管理、新闻出版等中医药行业内外的30余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期沙龙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承办,来自《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科学时报》《大众科技报》等媒体的记者出席会议并进行报道。
2009年11月,作为“中医药在预防和全民健康促进中的作用与地位”专题坛主,参加由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共同主办的“首届医学发展高峰论坛”(北京),发布了由来自医疗机构、高等医学院校等部门专家共同起草的《医学发展高峰论坛北京共识》,呼吁重新思考医疗卫生服务的模式与功能,顺应当代医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会上,荣获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办法的“优秀论文奖”及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办法的“突出贡献奖”
2009年11月,主编《传统医药的涅盘》、《医学的哲学审视》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9年12月,被《健身科学杂志》09年第12期选为封面人物,连续登载《冬令进补的革命》《换种活法,远离癌症》两篇文章
2009年12月,担任国家重点项目:《中华医学百科—医学心理学与心身医学》分册主编
2009年12月,国家重点项目:国家卫生部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研究生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临床心理研究》主编
2009年12月,主编的《癌症只是慢性病》(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荣获中国书刊发行协会“2009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
2009年12月,所著《从心治癌》交付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即将出版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