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重庆临江门

从重庆解放碑穿地下人行道,右拐直走,出了地下人行道,就是这临江门了。可如今的临江门只留下了个名字而已,城门早已湮没了。具体位置应该在今天的魁星楼处。

临江门
重庆临江门

“临江门,粪码头,肥田有本”。这话的意思是:临江门是当时全市最大的粪码头,用于农业种植的肥料都是在这一码头上岸,或者从此地转运到嘉陵江、长江其他支流地区。从重庆城的地形来看,临江门乃重庆城的正北门,门外辖嘉陵江段水域。临江门往下,自古是悬崖。这就是重庆城易守难攻的要塞之一。

临江门俯视,可见嘉陵江面离城很低,一方面确实是重庆城高,另一方面却是嘉陵江的水源在衰竭,水量已小了很多。

中年以上的重庆人,恐怕都还记得临江门的旧模样:陡峭的山坡,曲折的石阶,重重叠叠依山而筑的捆绑房、吊脚楼,远远望去,朽垮垮、黑压压一片,俨然一隅贫民窟……

而如今一幢幢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排排现代化的商店琳琅满目……登上高处,放眼望去,只见从当年纤夫艰难爬行的江滩上,崛起一条浩气如虹的沿江公路,上面流淌着欢快的车水马龙;在危崖深壑之间,架起了数道蜿蜒纵横、错落有致的立交桥,使人们不再费力地爬坡上坎;座座楼宇四周,点缀着悦目的花圃草坪,让闹市的红尘喧嚣到此止步;扇扇窗户之内,衬映着华贵的风帘翠幕,幸福人家的和睦温馨隐约可见……

吉林临江门

在吉林提起临江门,指的往往是临江门大桥。临江门大桥素有“东北第一桥”之称,乃是中国第一座斜拉索桥。吉林临江门公路大桥是由中铁三局集团桥隧分公司承建,长682.94米,塔高65米,主桥为两跨各132.8米斜拉桥,当时采用挂篮的施工方法,进度快,创下当时的全国记录 。

临江门
吉林临江门大桥

清康熙十年(1671年),宁古塔副都统率满洲八旗军队三千余进驻吉林沿江建城。经过两年施工,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吉林城诞生。当时的吉林城,竖立松木杆为城墙,于东、西、北三面各开一个城门。同治五年(1866年),吉林城第二次扩建,城门增至八个,原西门改为迎恩门。民国十九年(1930年),迎恩门改称临江门。

临江门
临江门旧城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