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蟠螭纹编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战国蟠螭纹编钟

【名称】:战国蟠螭纹编钟

【类别】:铜器、青铜器

【年代】:战国

【文物原属】:战国前期乐器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战国蟠螭纹编钟(9件):

通高:21.1cm,宽:14.6cm,重:257kg;

通高:19.8cm,宽:13.8cm,重:2.17kg;

通高:18.9cm,宽:12.8cm,重:1.7kg;

通高:16.9cm,宽:11.5cm,重:1.36kg;

通高:15.6cm,宽:10.8cm,重:1.12kg;

通高:14.3cm,宽:9.9cm,重:1.04kg;

通高:13.2cm,宽:8.8cm,重:0.89kg;

通高:11.8cm,宽:8.2cm,重:0.72kg;

通高:11.5cm,宽:7.8cm,重:0.64kg

器椭圆体,尖角,桥形口,桥钮。饰36短“枚”,围以綯纹,钮、“篆”饰蟠虺纹,两“舞”饰双蟠螭纹。

此套编钟的铜胎质量上乘,造型优美,表面经过仔细的打磨加工,纹饰秀丽,是同类器物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编钟是用作宗庙祭祀与宗族宴飨时的打击乐器。使用时大小相次悬挂起来,用木槌敲击。礼乐制度中编钟的数量与悬挂方式也在贵族阶级中有分等级、定名位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