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里乡
花园里乡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城南27公里处。处于东经117°01′,北纬29°58′,行政区面积249平方公里,总人口1228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7人。全乡设立花园、汪岭、栗埠、新塘、合步、祠村、胡村、南溪、桃源、源口、老屋、南安、金河、双河口14个村民委员会。北靠尧渡、葛公,东与祁门县新安、江西省浮梁县李家坪、西湖,西南依官港。
花园里乡以驻地花园里得名。相传明代有一进士在此建庭院种花木,故称花园里。1956年始建花园乡,1958年与马坑合并成立花园公社,1960年并入官港公社,1961年从官港析出重建花园公社,1969年与马坑合并成立红星公社,1974年撤销红星公社恢复花园公社,1981年更名为花园里公社,1982年体制改革时改为花园里乡。2007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时马坑乡(马坑乡以境内解放前马坑村得名。1953年始建马坑乡,1958年并入花园公社,1960年又并入官港公社,1961年从官港析出成立马坑公社,1969年与花园合并为红星公社,1974年红星公社撤销恢复马坑公社,1982年体制改革时恢复马坑乡)并入。
有县乡公路在境内花园大桥汇合后与222省道相接,全乡村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全乡村村有小学,乡有中学。乡有卫生院,各村均建有医疗室。有文化、广播电视站;敬老院;电影院;电视差转台。花园里还有座版梁桥,名为铁佛寺万善桥,系周馥家族所建。这个乡的唐山寺、打鼓滩有周叔 父母、兄嫂及前妻之墓。祠村,又名半边街,是明隆庆二年(公元1567年)参将檀武臣的出生地,村内建有檀氏宗祠,大殿联曰:“进士两朝拥文武,将军一代号长城”。抗战时期,至德县伪政府曾迁往此地的金家榨。
境内东部和南部为高山,西北部为丘陵地。尧渡河上游有较大支流分布全境;前河、南河分别由东北向西北横穿、西南向西北斜穿至边界汇合双河口流经全境。小(一)型思源坳水库集雨面积为1240公顷,总库容量421.5万方;小(二)型团结、鱼鳞坑水库集雨面积分别为1700、350公顷,总库容量分别为20、26.4万方;檀坡小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75(台/KW)。
花园里乡农业以水稻为主,油料、麦、茶叶、香菇等次之;林业竹木资源丰富;盛产茶叶。境内栗埠口明清时期,建有乡村小商埠,并有酿酒业,系私人小槽坊,手工操作制成糯米酒在本地销售。由于此地有口古进,水清且甜,酿出的酒醇香可口,远近闻名。
为强化“旅游经济”工作,该乡不断加大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景点道路建设11.6公里,恢复因雪灾受损的通讯、供电设施3.8公里。去年新增“农家乐”15家,周末休闲旅馆4家,并合理利用本地的茶、竹、盆景等资源,开发山区旅游产品。同时,以现有自然景观为基础,以古人文景观为着重点,高起点推动花园里乡旅游品牌建设,加大宣传,提升知名度和品味,为旅游业持续发展夯实基础。以县级紫石塔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为平台,增强全民环保意识,推广有机农业,维护和谐自然生态资源,加大招商力度,吸引外资,综合开发现有的自然景观,形成休闲、避暑旅游圈,为该乡旅游业科学发展提供助力。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2007年,全乡招商引进外资300万元,接待游客3万余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0多万元,有利促进了全乡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