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公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葛公镇,属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辖镇。镇政府驻葛公,东经117°11′,北纬30°05′;位于县城东39公里处。行政区面积252平方公里,总人口25616人,非农业户口866人。全镇设立葛公、公顷、兰潭、公顷、天井、梅树、徽道、留铺、大源、联塘、桥联、合义、同春、仙寓山、永正、红旗岭16个村民委员会。北靠洋湖,东邻石台县珂田,南与花园里、祁门县箬坑接壤。西接尧渡。

葛公镇以驻地葛公得名。

葛公镇名字由来“葛公”是后人对东晋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医学家、文学家葛洪的尊称。葛洪(284-364),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今江苏省句容县),自幼喜好神仙导养之法、跟葛玄的弟子郑隐学炼丹术。司马睿任丞相时,葛为属官,后任咨议、将军等职。后又因镇压石冰领导的农民起义,赐爵关内侯。南海太守鲍方很看重他,把女儿嫁给他,又把自己的学问也传授 给他。后来他辞官不做,遍游名山,想通过炼丹得到长寿。据《至德县志》记载:“晋朝丹阳人葛洪,尝炼丹于留山”。因此留山上过去有葛仙庙、观音阁、清和庵、炼丹池、鹿迹石 。有诗曰:“策杖寻幽尝,声闻水未钟,山深黄鸟乱,径转白云封。过涧流泉岭,穿林峭壁 空。老僧忻共语,榄外日高春”。“抱朴人何处,灵山迹俨然。鹿知飞白日,石解炼丹田,挂杖层严仄,临池一径偏。间看云去住,无外数峰悬”。“丹阳令尹古神仙,骑鹿朝天事惘 然。我欲登云祈室决,遍地膏泽满周田”。葛洪在留山炼了一段时间丹,又要到别处寻山炼丹,众人都极力挽留他,可他还是执意走了,此山因此名留山。留山脚下的小街,冠名不断更换为葛公街,葛公铺、葛公镇。

葛公镇在解放初期曾为葛天乡;后为记念1936年红军战士徐原坡在此被捕和葛天乡第一任乡长王平在葛公镇遭国民党残部杀害,各取二位烈士名字中一字称平原乡;1958年成立葛公人民公社;1982年体制改革时回复平原乡;1992年全省撤区并乡时与洪方合并仍称平原乡;1993年经省政府同意,批准撤销平原乡,设立葛公镇;1995年洪方析出;2007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时洪方乡(洪方乡是为了纪念革命先烈,以红军洪脉孝、胡柏方二位烈士姓名各取一字得名。解放初期设立洪方乡,1958年成立洪方人民公社,1982年体制改革时改为洪方乡,1992年全省撤区并乡时并入平原乡,1993年经省政府同意改建葛公镇,1993年从葛公析出复建洪方乡)并入。

231省道从境内偏西部纵穿,全镇村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

境内东南部是仙寓山,南部为海拔千米以上高山,北部山高也在500米以上,中间有一带平地。境内东南高,西北低,略呈椭圆形盆地。黄盆河上游的前河有5条支流网状布控全境;小(一)型愚公、红旗水库集雨面积分别为3280、2240公顷,总库容量分别为413、282万方;小(二)型大岭、龙股、兰潭、芦岭水库集雨面积分别为936、200、150、150公顷,总库容量依次为65、22、13.5、83万方;愚公、红旗小水电站装机容量分别为1/160、1/100(台/KW)。

农业以水稻为主,茶叶、油料、麦、玉米、棉花、香菇、中药材等次之;林业竹木资源丰富;盛产茶叶。

全镇村村有小学,镇有中学。镇有卫生院,各村均建有医疗室。有文化、广播电视站;电影院;电视差转台。通自来水的村1个。敬老院里可供养20位老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