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警备区域JSA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共同警备区域JSA

基本信息中文片名

共同警备区域JSA

英文片名

Joint Security Area

更多中文片名

JSA安全地带

JSA共同警备区

更多外文片名

Gongdong gyeongbi guyeok JSA

影片类型

惊悚 / 剧情 / 悬疑

片长

110 min

国家/地区

韩国

对白语言

英语 韩语

色彩

彩色

混音

Dolby SR

级别

Singapore:PG Argentina:13 Germany:16 UK:15 Australia:MA Hong Kong:IIB Ireland:15 South Korea:15 Finland:K-15

演职员表导演

朴赞郁Chan-wook Park

编剧

李武英 Mu-yeong Lee

朴赞郁 Chan-wook Park

Seong-san Jeong

金贤锡 Hyeon-seok Kim

Sang-yeon Park .....novel DMZ

演员

李英爱Yeong-ae Lee .....Maj. Sophie E. Jean

李秉宪Lee Byung Hun .....Sgt. Lee Soo-hyeok

宋康昊Song Kang ho .....Sgt. Oh Kyeong-pil

金泰宇 Tae-woo Kim .....Nam Sung-shik

申河均 Ha-kyun Shin .....Jeong Woo-jin

金太贤 Tae-hyeon Kim

李汉威 Han-wi Lee

Christoph Hofrichter .....Maj. Gen. Bruno Botta

Myoeng-su Kim

Herbert Ulrich .....Swedish soldier

制作人

Eun Soo Lee .....producer

原创音乐Original Music:

Jun-Seok Bang

Yeong-wook Jo

摄影Cinematography:Sung-Bok Kim

剪辑Film Editing:Sang-Beom Kim

美术设计Art Direction by:

James David Goldmark

Sung-Bok Kim

金相万 Sang-wan Kim

服装设计Costume Design by:Sang-hoon Park

副导演/助理导演Assistant Director:李宗容 Jong-yong Lee

制作发行摄制格式

35 mm

制作处理方法

Super 35

洗印格式

35 mm (anamorphic)

幅面

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

制作公司

韩国希杰娱乐株式会社 CJ Entertainment [韩国]

Intz.com [韩国]

KTB Network [韩国]

Myung Film Company Ltd. [韩国]

发行公司

Manga Films S.L. [西班牙] ..... (2005) (Spain) (DVD)

Palm Pictures [美国] ..... (2005) (USA) (theatrical) (subtitled)

Prem'er Video Fil'm [俄罗斯] ..... (Russia) (VHS)

Rapid Eye Movies [德国] ..... (2002) (Germany) (theatrical)

Subway Cinema ..... (2001) (USA) (subtitled)

Sunfilm Entertainment GmbH [德国] ..... (2002) (Germany) (DVD)

上映日期

韩国

South Korea

2000年9月9日

日本

Japan

2001年5月26日

美国

USA

2001年6月15日 ..... (Seattl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1年7月9日 ..... (Karlovy Vary Film Festival)

以色列

Israel

2001年7月14日 ..... (Jerusalem Film Festival)

加拿大

Canada

2001年7月30日 ..... (Fantasia Film Festival)

俄罗斯

Russia

2001年9月27日

新加坡

Singapore

2001年10月4日

波兰

Poland

2001年10月12日 ..... (Warsaw Film Festival)

阿根廷

Argentina

2001年11月1日 ..... (Encuentro con el nuevo cine coreano)

美国

USA

2001年11月3日 ..... (AFI Film Festival)

香港

Hong Kong

2002年1月3日

德国

Germany

2002年7月4日

台湾

Taiwan

2002年7月5日

芬兰

Finland

2002年8月16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2年9月3日 ..... (Ciclo Nuevo Cine Coreano)

剧情介绍韩朝南北军事分界线有241公里,分界线两边双方各撤退两公里,分别修上铁丝网,留出中间四公里宽的地带,作为军事缓冲区。板门店就位于这个军事缓冲带中间的分界线上,以它为中心,周围直径800左右圆形区域就是共同警备区。两国士兵就驻扎在警备区分界线的两边,这个扑朔迷离而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警备区。

四个主人公分别驻守在靠得最近的两个哨所,之间只隔一座二十多米长的名为不归桥的石桥,距离之近,“连对方放屁的声音都能清楚”。白天的时候,双方士兵就在穿越板门店谈判会议室的分界线两边站岗,几乎面对着面,几十年来南北双方一直出于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

在电影故事发生那一年的2月份的一天,韩方一个小分队在军事缓冲区巡查几个检查点,无意中之中发现越过了缓冲区中间的分界线,进入朝鲜境内。小队长发现这个问题后,当即决定返回本国界内。在这个短暂停留的过程中,士兵李秀赫(李秉宪饰)离队小便,无意中踩到一个地雷上,一旦抬脚的话,就会引爆地雷。他用对讲机呼救同伴,但是同伴已经迅速撤离,没有回应,也没有发现他离队而返回找他。在极度恐惧的等待中,他遇到了朝鲜士兵乌金(申河均饰)和中士吴必敬(宋康昊饰),发生小冲突之后,布雷专家吴必敬拆除了地雷的引爆装备,救了李秀赫一命。

李秀赫返回之后,没有提及被朝鲜士兵拯救的事情,只是说踩了雷,并自己拆除自救成功,由此他得到上司的赏识,提拔为班长。吴中士和李秀赫以后在带队巡逻的时候,不期而遇,手下的士兵拔抢相向,气氛很紧张。但是他俩却很轻松,很有默契,甚至有点暧昧地交换香烟,点火,产生了友谊的萌芽。之后白天面对面站岗的时候,他俩偷偷地聊天和调侃对方,利如“你的影子过界了”。

李秀赫是一个善良、敏感、知恩图报的人,主动给吴中士抛掷香烟、磁带、巧克力之类的小物品,并夹带纸条,认吴中士做大哥,吴接受了。两人于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进行交往,与吴中士同住一个哨所的士兵乌金也分享了这份友谊。有一次,李秀赫抛掷的时候砸碎了对方的窗户,他的“壮举”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战友认为他是在报复朝鲜士兵侮辱韩国总统的挑衅行为,对他佩服有加。

一个月多后,吴中士开玩笑让他到北方的哨所作客,没想到李秀赫信以为真,在一天凌晨真的去赴约了。推开门之后,两个朝鲜军人本能用枪指着他,吓坏了,但是很快转惧为喜,热烈欢迎他的到来。由此,他们定期举行这种会招致杀身之祸的聚会。

乌金嘲笑李秀赫是只有两年两个月军龄的新兵蛋子,而李秀赫则一眨眼的功夫拔出枪指着乌金的鼻子,证明自己出枪很快,让乌金吓得目瞪口呆,而吴中士马上还以颜色,用冲锋枪指着李秀赫的脑袋,这两个亦真亦假的恐怖玩笑让屋内气氛紧张,也预示了后面悲剧的出现。

随后,吴中士他教导李秀赫说,在真正的战场上,任何技术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比谁能够冷静下来,采取正确的措施,这个观点多次在影片中出现,非常关键。

而吴中士作为一个丰富经验和战功的老兵,似乎在部队并不得志,被派到这个最危险的前沿阵地,其危险性,就如他对两位小兄弟谈到的那样:一旦南北开战,双方哨兵在三分钟内会全部阵亡。有一个查哨的车上尉,是一个卑鄙小人,对吴中士非常不尊重,曾将开玩笑的吴一把推倒在水坑里,狠狠一顿臭骂,一点面子都不给。乌金则对车上尉唯唯诺诺,因为后者是上司,同时也是国家和军队的象征,这也为后面的悲剧埋下了另外一个伏笔。

李秀赫同屋的士兵南成植性格内向,在李秀赫的帮助下才变得开朗,对李有很强的依赖感,他的妹妹和李在谈恋爱。李秀赫要早他几个月退伍,对此南成植闷闷不乐。李秀赫于是动了念头,让南成植也加入和自己的两位国家“敌人”的地下友谊之中,这样他走后,南也不至于孤单。作者:明日黄花瘦 西门吹吹牛

经过痛苦的挣扎,优柔寡断的南成植终于也随李秀赫造访了朝鲜的哨所,吴中士和乌金友好地接纳了他。四个人经常一起喝酒,做游戏,侃大山,看色情杂志,一起听忧伤的音乐,怀念亲人,互看亲人和女友照片,合影留念等等,在高度紧张对抗的氛围下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多才多艺的乌金甚至要了一张李秀赫女朋友斯古的照片,并以此画了一张素描。

悲剧发生在李秀赫退伍之前的一天晚上,四个人聚会庆祝乌金的生日,也算是顺便欢送李秀赫退伍。他们很开心地喝酒、聊天,全然不知悲剧的阴影正在靠近。南成植给乌金准备了礼物,乌金接过之后,感动得泪流满面――这种亦敌亦友的特殊友谊来之不易,让人动容。要知道这原本是一个国家,原本都是一脉相承的骨肉兄弟,这让他们没有任何语言和情感的隔阂,但是冷战让这个国家一分为二,骨肉兄弟被迫成了不同戴天的死敌,双方狭隘意识形态的教育让彼此充满本能的敌意。南北士兵私下接触是违法的死罪,能结成这样的友谊只能说人间奇迹。

正当四个人兴高采烈的时候,突然有人敲门。南成植下意识地打开门。吴中士一眼看到门外的人,脸上的笑容僵硬了:门外是车上尉。李秀赫和车上尉本能地拔出手枪互指对方,轻松愉快的气氛一下子紧张得能滴出水来。

车上尉对两名手下和所谓的伪军一起喝酒惊恐交加,而李秀赫、乌金和南成植也同样惊慌失措,所有人都对眼前的意外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在画面中,持枪的人面部肌肉抽搐,满头大汗,观众的心也紧张得提到了嗓子眼。

这个过程中,只有吴中士保持了冷静。他向车上尉解释,两名韩国士兵是过来商谈叛逃事宜。车上尉挥手将吴中士打得嘴唇流血,并命令乌金拿出枪,将两名韩国士兵击毙,这样的话,就不再追究他的背叛罪行。乌金头脑一片慌乱,服从命令的天性起了作用,哆嗦着掏出枪对准了持枪的李秀赫。吴中士见状,只得劝李秀赫,没有任何出路了,你们只能叛逃到朝鲜来生活了。

而陷于巨大恐惧的李秀赫根本不能接受,反驳说吴中士本人曾讲过车上尉是一个只会邀功的小人,肯定会以潜入者的罪名,杀了他们俩。吴中士让一直躲在李身后的南成植劝解李秀赫,否则所有的人都会死。胆小懦弱的南成植却不为所动,惊恐地告诉李秀赫,他们肯定是骗人的。

李秀赫和南成植都谈不上是有决断的人,但是让他们叛逃却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我想并非因为他们多么爱国,而是再接受的教育里,朝鲜是一个多么恐怖的国家,放弃韩国的美好生活投敌,无异于自杀。事实上,从前面的一些细节中可以看出,朝鲜士兵尽管承认韩国的生活水平高,但是强烈的爱国自豪感,使得南北统一也成为朝鲜士兵的最高梦想。私人友谊在这个前提下是不足为道的,顶多在平定韩国之后,放两位南方朋友一条生路罢了。

乌金以吴中士救过李秀赫的为由,让李放下枪,这个理由没有说服力。所以李秀赫声称朋友没得做,只能做敌人了,于是征求吴中士的意见,是否杀死车上尉。但是吴中士冷静地指出,这样大家都会死,还是坚持劝他们叛逃,在朝鲜重新开始人生。然后他恳求双方先放下枪来,他命令乌金也一起放下枪。李秀赫和车上尉都恐惧地发抖,谁也没有放的意思,于是吴中士强行把两人的枪压下来,乌金也放下枪,瘫软在地,三人把枪慢慢放入了枪套中。

眼看气氛稍稍缓和,一件意外的事情的发生了,录音机里的舒缓的音乐结束,一声巨响,开始播放激烈的摇滚乐。所有的人把视线转向屋角的录音机,乌金就在录音机旁边。车上尉受惊之下,动了邪念,伸手去摸枪。精神崩溃的南成植拔抢一枪将他击中,枪弹穿过他的身体,击破了窗户。鲜血溅射在窗户上,车上尉缓缓倒下。一脸惊恐的乌金本能地去掏枪准备还击 ……

注意!导演设置逻辑的陷阱的开始了,以下的故事,是幸存的李秀赫记忆的真相,他没有隐瞒事实,只是真诚地说了自己的记忆,下面的故事顺序也是电影放映的顺序:

南成植掉转枪口,开火,画面切换,乌金的脑袋被打爆,画面切换,录音机被打爆。画面切换,李秀赫的手举起枪开火,画面切换,乌金的左手被打爆,画面切换,血喷射到中间的电灯上。画面切换,李秀赫杀红了眼,掉转枪口转向身边吴中士的脑袋,后者眼睁睁看着他,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李秀赫扣动钣机,吴中士闭着眼睛脑袋晃了一下,子弹卡壳!李再次扣动扳机,吴中士脑袋又晃了一下,子弹再次卡壳!这个过程中,南成植站在李秀赫身后,持枪对准乌金,没有射击,李秀赫稍稍冷静下来。这个时候,乌金向李秀赫射了一枪,画面切换,李秀赫腿部中枪,画面切换,枪从乌金右手滑落,向后直挺挺倒下,注意,倒下的过程中,脑袋完好,没有打爆的痕迹。画面切换,李秀赫中枪后马上摔倒,画面切换,李手中的枪摔地上。

逻辑的陷阱结束,继续讲下面没有争议的情节:

南成植精神失控,用脚把地上李秀赫的枪轻轻踢向乌金的方向,缓缓走向乌金的尸体,开始射击,一枪,两枪,站定,三枪,四枪,这一枪射击之后,乌金的血溅到李秀赫的枪筒上。南成植又补上了第五枪和第六枪,然后掉转枪口对准吴中士,犹豫了一下,又对准李秀赫,把两人都吓了一下,这个时候南成植冷静下来了,放下了枪。

吴中士从南成植手中拿过枪,走到车上尉面前,把还在挣扎的车上尉一枪脑袋把脑袋打爆。随即吴转身,把枪稍加擦拭后塞到坐在地上的李秀赫手中,抓着胸口拽着他站起来,然后走到乌金的尸体旁边,拾起李秀赫那把出了故障的枪,拉动枪栓,擦拭了一下,递南成植,后者魂不守舍没有动作,吴中士就抽了他个耳刮子,把枪塞到他手上。

吴中士教两人如何对口供,就说李秀赫是被绑架过来,然后杀了朝鲜士兵逃跑出去,而南成植则根本没再现场出现过。吴中士催两人快走,因为密集的枪声已经惊动了双方的部队,正在紧急向不归桥这边集合。在两人出门之前,吴中士示意射伤自己,李秀赫于是含泪用手中南成植的枪射伤了吴中士的右肩。

门外下着雨,李秀赫摔倒,南成植害怕至极,撇下同伴,一个人跑过不归桥。李秀赫站起来,跛着腿,挣扎着跟在后面,沿桥向韩国方向跑。吴中士从屋子跑出来,用左手扔了一包东西,大概是录音机,又扔了另外一个什么东西。南成植跑进哨所,然后,韩国的军车开过来,刚好错过看见南成植的时机。几辆军车在桥边停下,韩国士兵下车,布置好阵形,向朝鲜方向密集开火。双方军队很有默契,向对方激烈地射击子弹,但是没有人伤亡。吴中士也跑出来,左手持枪向韩方射击,当然,这是演戏给本方战友看的。在激战中双方的哨所被枪打得一片稀烂。

南成植在哨所内害怕得缩成一团。韩方士兵将摔到在桥中的李秀赫救到汽车里,吴中士停止射击,注视李秀赫的车离开,战斗平息。三天之后,南北双方请瑞士和瑞典组成的中立监督机构介入调查朝鲜士兵被射杀的真相。有韩国背景的瑞士人苏菲(李英爱饰)少校于是被派来调查。明日黄花瘦 西门吹吹牛 原创 转载必须注明作者和出处:simongster.blog.sohu.com/107648038.html

双方的部队各自对幸存的李秀赫和吴中士进行了审问,然后又根据各自的利益关系,得出两个分别有利于自己的版本:

李秀赫版本的供词:

当天晚上,李秀赫和南成植一起巡逻的时候,突然想大便,正蹲着的时候,被潜入的两名朝鲜士兵击晕,拖到朝鲜的哨所。醒来之后,发现三个朝鲜士兵站在屋子里抽烟喝酒。他观察到桌子上放着自己的枪,然后偷偷地挣开了手上的绳索,趁三人不备,从桌子上夺回自己的枪,将三人中的两人打死,一人打伤,其中那名没有被打死的朝鲜中士,将自己的右腿射断。他挣扎跑出来之后,双方军队赶来增援,后面的故事别人都知道了。这样李秀赫就是反败为胜的受害者,由此被本方上司认为是英雄。

吴必敬中士版本的供词:

当天晚上,吴中士、乌金和车上尉三人在哨所喝酒抽烟,迎接车上尉休假归来。突然一名韩国士兵推门进来,挥动手枪将站在门口的吴中士击打(不是射击)倒地,然后开枪将车上尉击倒,再将吴中士的右肩射伤,再连射八枪把乌金射死,车上尉挣扎起来,韩国士兵走上前,将他的头射爆。然后,韩国士兵就跛着跑出了哨所,吴中士从地上捡起一把枪,跑出来,对韩国方向射击。 这样朝鲜士兵就是纯粹的受害者。

苏菲分别找两个幸存者谈话,李秀赫昏迷不醒,只能看他的陈述书,而到了朝方,在旁边朝方军官的阻挠下,吴中士根本不予配合,苏菲也只能看供词。作者:明日黄花瘦 西门吹吹牛。双方的版本都对本国有利,不能全信,但是苏菲逐渐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通过查看两个朝鲜士兵的尸体,苏菲断定车上尉的两处枪伤位置很正,凶手杀他的时候,心态很从容。乌金身上的子弹有八颗之多,分明是在泄愤,表明凶手杀他的时候很冲动。苏菲采访了李秀赫的三名战友,一个对他扔石头砸破朝军玻璃的壮举,记忆犹新,认为李是勇士。李的队长讲了李秀赫离队四个小时,自己拆除地雷回来的奇迹。这些证据似乎在诱导苏菲,李秀赫是一个很爱国的士兵。南成植则不能那么能自圆其说地回忆,那么他和李秀赫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同时没由来地一起出去大便,结果李秀赫被绑架。他的谈吐引起了苏菲的怀疑。

苏菲在去看吴中士之前,现场考察了朝鲜哨所,即惨案现场,又结合尸体上的伤口,确定现场南方士兵一共发射了11颗子弹,但是从尸体里只找到10颗弹头,李秀赫的枪里还剩下五颗子弹。而李秀赫的手枪最多只能装15颗子弹。根据双方的口供,现场的射击朝鲜士兵的子弹都应该是李秀赫射击的,那么怎么会多出一发子弹来呢?那多余的一发子弹跑到哪里去了呢?

瑞士中立军官解释,如果在装满15颗子弹的弹夹之后,拉开枪栓,则可以再装入一个子弹,这样一把手枪就可以容纳16颗子弹。于是他们让醒来的李秀赫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按照自己平时装子弹的习惯装子弹,结果连续两次都只装了15颗子弹。由此苏菲由此断定,现场应该还有一个神秘的第五人射击了一发子弹,然后拿走了那枚子弹,掩饰自己存在的证据。

那么现场的第五人是谁呢?在乌金的遗物里苏菲发现过一张被子弹打破照片,照片是一个年轻女子,素描本里有一个女子的素描,和照片上女子很象。苏菲找到了照片上的女子,她是李秀赫的女朋友,从她口中得知,南成植和李秀赫是战友,关系甚密。由此苏菲大胆地猜测,那个神秘的第五人人就是南成植,事发晚上他们一起去了朝鲜的哨所,而不是李秀赫一个人。随后的枪支检验,证实她的猜测。

于是苏菲再次召见李秀赫,告知她对消失的子弹和第五人存在的怀疑,李秀赫顾左右而言他,苏菲直接问他那天是不是和南成植在一起去了朝鲜哨所。李秀赫陷入沉思,苏菲进一步施加压力,证实李秀赫被收缴的那把枪,经过武器编号查证是南成植的,而南成植手头持有属于李秀赫的枪被证实只发成功发射了一发子弹,就出了故障,并且在枪身上还发现血迹,和朝鲜士兵乌金的血液是一致的。这就证明南成植必定也在案发现场,并且近距离射击的时候,枪管被乌金喷射的血溅到枪管上。

与此同时,南成植在李秀赫所在房间的二楼接受审问。瑞士军官举着从南成植处搜到的枪,就枪的归属和枪管上血液的问题提出同样的质疑。南成植不能解释,还没有来得及撒谎,瑞士军官威胁要要用测谎仪来防止他撒谎。南成植绝望了,夺过军官手中的枪,准备吞枪自杀,但是枪没有子弹,于是他就跳窗自杀,跳楼摔下的过程,被李秀赫亲眼目睹,留下巨大的精神伤害,对苏菲发动了人身攻击。南成植只是昏迷不醒,并没有死亡。

至此,苏菲已经大致猜测出事情真相的一部分,即四个士兵私下有交往,这是本片的亮点所在。她的逻辑推理是怎样的呢?首先,苏菲成功地证明南成植肯定在现场,其次她证实了乌金手头那张照片和素描是李秀赫的女朋友,如果仅凭一张照片这个孤证,来证实四个人交往密切还很武断。

于是她进一步确认,李秀赫和吴必敬都在刻意隐瞒南成植的存在,两个人的供词抛弃前半部分,枪击那一块几乎是一样的,这意味着两个人很可能存在串供。为什么会串供呢?这个时候再推断四个人关系密切就顺利成章了,不然乌金不会有李秀赫女朋友的照片,吴必敬也没有必要掩护南成植。当然这个推理也有漏洞,我后面会提到。

再进一步,既然四个人是好朋友,为什么会发生枪战呢?而且乌金的尸体会被打上八枪之多呢?所以她很好奇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南北双方并不希望知道事实的真相,因为不利于任何一方的真相都可能打破平衡,引发战争,这是他们不愿意的。

南方的朴将军于是给调查机构送来关于苏菲的身世的报告,原来苏菲并非象自己认为的那样,是韩国的后裔,恰恰相反,她是朝鲜将军和瑞士母亲的后裔。将军以此为理由,要求解除苏菲的职务,停止调查工作。这里插一句,苏菲的父亲是被俘的朝鲜将军,朝鲜战争结束后,北方的俘虏要么回到朝鲜,要么流在韩国,只有76个俘虏拒绝回到任何一方,于是被送到世界各地,苏菲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

在苏菲被解职之前的这一天,她安排了吴必敬和李秀赫的直接面对面的对质,先故意让他们看到对方的供词,然后换回来看各自的供词,问他们有什么要修改,双方并不在意看对方的供词,还是坚持各自原来的供词,这就增加了证实他们串供的可能性。

按照双方供词都承认的情节,她用几个小木偶复原了三个朝鲜士兵和李秀赫各自站立的位置,并再次问吴中士,是几个人袭击他们,吴肯定只有一个人,这证实吴中士在掩护南成植。然后,苏菲播放南成植吞枪,并最终跳楼的录像资料。老奸巨猾的吴中士装作莫名其妙,苏菲告诉这就是据推测在现场的第五人。就在吴中士索要证据,苏菲解释南成植是畏惧测谎仪自杀,其实是一种坦白的时候,李秀赫精神开始失控,泪流满面,有招供的倾向。这一段的表情刻画,非常精彩,各人的表演把现场紧张的气氛烘托到极点。

一旦李秀赫招供,他们三个幸存的人都要上军事法庭,搭上性命。吴中士不愧是大风大浪经过来的人,对着桌子猛踹一脚,把李秀赫撞倒在地上。吴中士冲上去指着他的鼻子,情绪激动地大骂一通,什么无耻的伪军和反动分子啊,什么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啊,什么有朝一日让他看看朝鲜人民军的强大之类的鬼话,目的是让李秀赫冷静下来,苏菲看得出这个貌似粗鲁凶狠的朝鲜军人实际上是在保护李秀赫。

在被战友拖开之后。他还大骂不止,并高呼“朝鲜劳动党万岁”和“金正日将军万岁”,终于让李秀赫的激动的情绪逐渐平息下来。这样,当面对质不能进行下去了,李秀赫也因为吴中士的急智,没有失控说出事情的真相,侥幸过了一关。但是苏菲已经彻底确认了三个幸存者在相互掩护的事实,只是还不知道细节。明日黄花瘦 西门吹吹牛 原创

随后,苏菲知道了自己真正的身世,被中立调查的军官解除了调查的职务,并拿到回到瑞士的机票。军官的决定是被逼无奈,当然也是明智的。因为真相可能导致战争,维持原状是最重要的,真相还是隐瞒比较好,他对她的调查导致南成植自杀一事,非常不满。苏菲或许是个高明的侦探,但是其政治智商不怎么样,她的上司曾经很明确告诉她要保持中立,也就是要得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不会不利于任何一方的一个和稀泥的调查结果来,以免一个火星点燃整个“干燥的森林”,她却抛开这些顾虑,一步一布接近事情的真相,让韩朝双方的军队高层都很恼火。

当天晚上,苏菲以不把掌握的不利于李秀赫的证据交给继任者为交换条件,让李秀赫讲出当晚的事实。李并不在乎自己成为囚徒,还是成为英雄。苏菲于是用吴中士的安全来威胁他,于是李秀赫就讲出了上面那段所谓的真诚的回忆。

随后,苏菲去拜访了吴中士,吴中士不经意地告诉一个真相,即射杀乌金的其实是李秀赫,而不是南成植,并且很理解地说,自己在那个处境下也会开枪。从吴中士那回来,苏菲又去医院看望李秀赫,随口告诉他吴中士证实其实是他杀了乌金。不过苏菲随即又开解说,可能吴中士记错了。

这让多日来饱受精神折磨的李秀赫彻底绝望了。因为在那天晚上,他对友谊背叛最为彻底,一直饱受良心折磨。乌金是本能摸枪准备出击南成植,南成植是在精神失控下对乌金的身体射击,但是他至少没有射击吴中士这位大哥。吴中士这个身经百战的老战士更是从头到尾都没有对自己掏出武器,更别说射击。只有李秀赫,对乌金开枪了,原以为只击中了他的手,对吴中士也开枪了,而且是两枪!所幸枪支出了故障。不然,他如何面对自己的良心!

现在他得知是自己射杀了乌金,这种愧疚无以复加,最后选择了抢夺警卫的枪支,吞枪自杀。这样或多或少背叛友谊的人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乌金和李秀赫都死了,南成植瘫痪,只有没有背叛友谊的吴中士一个人相对健康地存活下来。

这就是导演要告诉我们的一个扣人心弦,又感人至深的故事,演员的演技非常到位,无可挑剔。如果真的很完美,我肯定会不遗余力地来称赞它,原本也是打算这么做的,很可惜这个电影漏洞太多,已经不是白玉微瑕,而是漏洞百出了。

让我们回到逻辑陷阱的那段:

第一、如果李秀赫的记忆是真实的,逻辑绝对不能成立。南成植射击车上尉之后,对乌金射击了两枪,第一枪打碎了乌金的脑壳,第二枪打碎了录音机,李秀赫用自己的手枪只发射了一发子弹,打碎了乌金的左手。这样的话,在后面的画面中,被打爆脑袋的乌金绝不可能死而复生,射伤李秀赫的右腿,并且脑袋还完好无损。

第二、如果李秀赫在紧张的情形的记忆是错误的,而吴必敬中士关于李秀赫是射杀乌金的真凶的记忆是正确的,逻辑也不能成立。那么现场正确的顺序是,南成植的两枪就是打中了录音机和乌金的左手,李秀赫射爆了乌金的脑壳,一枪致命,然后掉转枪口对吴中士射击了两个空枪之后,影片才显示李秀赫被头脑完好无损的乌金射中右腿。

被射中之后,李秀赫当即摔倒在地,这个情节是确定无疑的。那么还是那个矛盾,已经被射爆脑袋的乌金怎么可能再射击一枪,并且脑袋还完好无损呢?关于乌金被射中脑袋的画面,在尸体解剖房里,有一个特写,一个枪洞贯穿乌金的头部,那么可以肯定乌金的头部中枪之后立即死亡,绝对不可能再射击一枪。这样,吴中士的解释也是行不通的。

第三、那么我们把影片中出现的第一个画面,乌金被射爆脑袋的时间再往后推,逻辑能不能理顺呢?我想了很久,找不出任何一种可能性来解释电影展示的画面。影片确定无疑告诉我们的一个信息,李秀赫被乌金击中之后,马上就摔倒了。那么他就是在射杀乌金之后,对吴中士的脑壳开两枪之后,才被已经死去的乌金射中右腿的。

这部影片的逻辑破绽就在于,不管乌金是被李秀赫还是南成植射爆脑壳之后,都不可能再杀伤李秀赫的腿。

按照电影的画面,真的不可能给出任何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

另外还有本片还有一些破绽,我只列举几个显著的破绽:

漏洞一、在法医说车上尉中的第一枪不足以致命,第二枪很奇怪,是从正面射杀的话之后,苏菲莫名其妙地说了一句话:这是对南方不利的证据,因为对尸体连续射击。这个情节绝对是漏洞,车上尉中了第一枪之后还活着,第二枪才毙命的,不存在连续射击尸体的说法。这句话应该在检查完乌金的尸体之后说,才合情合理。我看了拍摄的画面,这不是剪辑的错误,因为这句话是在车上尉的尸体旁边说的,因此就是剧本的漏洞。

漏洞二、在李秀赫的供词版本里,李秀赫挣脱了束缚之后,射杀车上尉和乌金,以及射伤吴中士的情景没有直接拍摄展示给观众。观众只是听见一连串枪响之后,看见李秀赫跛着腿跑出来的,这就证明他在室内被射伤了。问题就出来了:如果是吴中士射伤了他,那么在手枪里还有五颗子弹的情况下,李秀赫为什么不射杀吴中士?急于逃命吗?他既然有时间对乌金射八颗子弹,为什么不能顺手射杀吴中士?在射杀乌金的时候,吴中士在干什么?

这个情节显然不能自圆其说。聪明的苏菲少校居然忽略了这么重要一个情节,整个片子没有提到这一点。不过,这个破绽虽然苏菲没有提,我们姑且可以假设她想到了,但是没说,只是心存怀疑。

漏洞三、在吴必敬的供词版本的画面里,李秀赫射杀和射伤三个人之后,居然也是跛着腿跑出来的!晕死!在吴的版本里,根本没出现、也不可能出现三个朝鲜兵中的某一位射伤李秀赫的腿的情节,他们根本就没有出手的机会,这绝对是想当然地重复套用一个镜头出现的硬伤!李秀赫没由来地跛着腿跑出去之后,才有负伤的吴中士捡起地上的枪追出来射击的情节,射中没射中都没有下文。正常的拍摄应该是,李秀赫双腿完好地走出来,吴中士拾枪出来从后面击伤了李秀赫的右腿才合乎逻辑。

漏洞四、根据北方三名士兵的身体伤口检验,他们共中弹十一枪,苏菲由此推测肯定南方士兵一共放了十一子弹,这个推测是没错的。现场只找到十颗子弹,枪里剩下五颗子弹,有一颗子弹消失了,由此可以怀疑现场还有一个人射了一颗子弹(前提当然是一个人不能拿两把枪了),这样推测也是正确的。但是事实上,南方士兵一共射了十二颗子弹,而不是十一颗,以苏菲掌握的信息,她确实只能推测出十一颗来。苏菲最后画蛇添足地解释消失的子弹是在录音机里,而录音机被扔掉了,这个解释绝对是错误的!

我们回顾一下现场放枪的情况,就很清楚是怎么回事。

我们统计一下:车上尉身体中了一枪,子弹射到窗户外了,之后脑袋挨了一枪;乌金的脑壳挨了一枪,录音机挨了一枪,乌金左手挨了一枪,随后尸体被南成植射了六枪,吴中士的肩膀挨了一枪,这样南方士兵总共射出十二颗子弹,而不是十一颗!前面的情节中南成植的枪射出十颗子弹加上李秀赫的枪只射了一颗子弹,总共射了十一颗子弹的情节是错误的。

按照电影展示的情节,在屋子里能够找到十枚子弹。那枚消失的子弹只能是从车上尉身体穿透的那枚,丢失了屋子外面了,但是这枚子弹是可以推测出来的,所以对于苏菲而言,根本没有消失的子弹这种说法,也根本和录音机没有关系,苏菲不可能知道录音机里的那颗子弹的存在,因为没有穿透的痕迹。所以苏菲在后面说消失的子弹随录音机丢了,是故弄玄虚,结果成了胡说八道。

电影可以这样修改,让乌金的尸体少挨一颗子弹,射入录音机的子弹在现场留下了痕迹,这样苏菲后面解释子弹随录音机消失了的话,就不是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了。

漏洞五、不是硬伤,但是作为侦探电影来时,是很弱智、很突兀的一个情节,就是苏菲为什么要没由来地去找李秀赫的女朋友斯古。她在乌金的遗物里看斯古的照片,本能应该想到这是北方士兵的女朋友才对。没有任何情节交待她在李秀赫这里看到同样的照片,才引发念头去看斯古的。恰恰相反,苏菲是看到这个女孩之后,联想到那个照片,才推测他们四个人私下有来往。

作为一个从来没有回韩国的外国人,苏菲没有理由平白无故地去找这个女孩,要找也应该去朝鲜找才对,除非她是神,或者导演。这是非常非常关键的一个情节,导演却用这样没有说服力的方式轻易就发现,绝对的败笔啊!难道我们看到的版本不全?

结束语

我反复地查看了电影几乎所有细节,确认上述的论证绝对严密的,尽管这个片子可能被数以千万的人看过,它弱智而致命的错误还是被忽略了。侦探电影的一个特点就是,观众在电影的前半部分不知道各个情节之间的关联,会觉得索然无味。一旦谜底解开之后,回头再看,又会觉得每一个细节都仿佛有妙用,觉得妙不可言,却很少有人和我一样去较真,看那些细节是否的真的能推理出后面的结论。

在这部影片里,韩国导演朴赞旭很想拍出一个融合罗生门模式和侦探故事叙事结合一个大片,用了很多苦心,也在一些细节上做得很成功,但是在大的关键情节上处理失败,漏洞太多了,经不起推敲,只能说画虎不成反类犬。这种破绽也不可能是台词翻译的错误,也许原著的小说很严密,只是电影改编的失误,我很希望看过原著的人告诉我原作者是怎么构思这个故事的。

总而言之,本片根本不足以担当韩国逻辑最严密的电影的美名,要改得完美无缺,必须得伤筋动骨地修改,导演设想的很多最后博得满堂喝彩的噱头必须舍弃,重新设计。

幕后制作《共同警备区》在韩国电影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首部正面表现处于分裂的南北双方士兵之间友谊的影片,对于这两个一直处于敌对状态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突破。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在技术方面进行了韩国电影史上的首次尝试,率先运用好莱坞式Super 35mm,这种格式加宽了银幕的能见度,增加了景深,加上接近全银幕式的播放,使视觉影像更为逼真。除了技术上的先声夺人,影片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根本还在于故事本身的精巧与动人。导演朴赞郁对整部影片的层次安排十分考究且编导的技艺精湛,通过运用时空交错的剪辑方式叙事,循序渐进的揭露故事的真相,悬念层层相扣,线索清晰明了。影片中最后一个镜头成为震撼人心的经典镜头,历史、人性、个体、国家,这一切交织在一起,戏里戏外相呼应的政治社会现实让人体会到历史的残酷。影片也获得了各界一致好评。首映仅两周就创下了200万次观众的最高记录,是2000年的韩国票房冠军,2001年泛亚影展最佳亚洲电影奖的第3名、2001年西雅图国际影展新导演特别奖、2001年韩国大钟奖“最佳影片”、“最佳音响”、“最佳美术”、“最佳男主角”奖,并入围第51届柏林电影节角逐金熊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