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皇后

一、刘汉武宣皇后刘英(?-313),汉昭武帝刘聪的皇后,父刘殷,刘娥的姐姐。史称大刘后。
刘英美丽出众,精明能干。刘聪见之打算纳其入宫。但遭到皇太弟刘义的反对。他认为同姓不能通婚。刘聪转而向太宰刘延年、太傅刘景征求意见。刘景迎合刘聪的心意,便说可婚。于是刘聪便招其入宫,宠爱有加,不久便被封为左贵嫔。
313年刘聪原配去世,刘聪要立刘英为皇后,刘聪的母亲张太后不许,命刘聪立太后的侄女张徽光为皇后。不久刘英就去世了。张太后死后,刘聪立刘英的妹妹刘娥为皇后,并追谥刘英为皇后。
二、刘汉武德皇后汉昭武帝刘聪皇帝皇后刘娥(?-314),或称小刘后,姊刘英,父刘殷。容貌美丽,性情贤惠。
313年刘聪立贵嫔刘娥为皇后,为之建鹤仪殿,规模宏大,欲以金屋藏娇。廷尉陈元达切谏此举劳民伤财。刘聪大怒,要杀陈元达。皇后刘娥得知,急密敕左右护卫停刑,再迅即写就书表一封,亲手交于刘聪,写道:“今宫室已备,无烦更营,四海未壹,宜爱民力。陈廷尉之直言,正是社稷之福也,陛下正宜加封赏,而今却欲诛之,四海之内将谓陛下何?!忠臣进谏而不顾身,可留身后美名;人主拒谏亦不顾身,则留身后骂名!陛下今为妾营殿而杀谏臣,授忠良之士以口舌是因为妾,远近怒怨于陛下是因为妾,因私而使公困弊因为妾,社稷岌危因为妾,天下之罪皆归于妾,妾身将何以当之!且妾观自古败国丧家,多因于妇人,故每每为之警惕,以免蹈其覆辙,不意今日身自为之,使后世视妾亦为祸国殃民之妇人!妾诚无面目复奉陛下巾栉,愿赐死此堂,以塞陛下之过!” 刘聪读罢,为之改色,手掣刘皇后墨迹亲劝陈元达自解铁锁,扶其上座。
314年刘娥怀孕了,生了一个不成人形的怪胎,刘娥也因此惊吓而亡。刘聪十分宠爱刘后,免不了过度悲伤,他将丧葬的仪制弄得格外隆重。
三、刘汉昭武帝刘聪皇后刘氏,初封贵人,后汉昭武帝刘聪封其为左皇后。祖父刘殷。
四、前赵献烈皇后刘氏(?——326年)。其容貌端庄,聪慧动人。刘曜对其非常宠爱。刘氏临死前,希望刘曜照顾其刘家,刘曜一一照办。刘氏死后,刘曜封其谥号“献烈皇后”。
五、前赵末帝刘曜皇后刘氏,字芳。前赵献烈皇后刘皇后的堂妹。刘皑的女儿,生卒年不详。
326年,刘皇后临终时,把堂妹推荐刘曜,认为她德容兼备,足以母仪天下。刘皇后死,刘芳后被刘曜封为皇后。329年刘曜为石勒所杀,刘芳失踪。
六、后赵明帝石勒皇后刘氏,后赵明帝石勒结发妻子。后封为皇后。被后赵武帝石虎处死。
七、后赵武帝石虎皇后刘氏,后赵武帝石虎皇后。刘曜之女,生石世,后石世即位,封其为皇太后。然石世被后赵彭城王石遵杀害。遂刘氏贬为太妃。
八、南齐高帝昭皇后刘智容(423年—472年),齐高帝萧道成皇后。祖父刘玄之;父刘寿之,官员外郎。在她17岁时,裴方明要娶她做儿媳妇,刘家已经许诺。但智容又感到不合适,便反悔。后嫁给萧道成。比他大4岁,并生下儿子萧赜、萧嶷。
后世说她很贤惠,是萧道成的贤内助。宋泰裕元年(472年),刘氏死,享年50岁。478年萧道成称帝后,追封她为昭皇后。
九、南齐明敬皇后刘惠瑞(生卒不详),齐明帝萧鸾皇后。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祖父刘道弘,官光禄大夫;父刘通,追赠金紫光禄大夫;母王氏封平阳乡君。
刘惠瑞生长在官宦人家,因貌美聪慧被萧鸾娶为妻。建元三年(481年),封西昌侯夫人。永明七年(489年)去世。萧鸾即位后,追赠她为“敬皇后”。
十、北魏宣穆皇后刘氏,刘眷之女,登国元年被选入后宫,起初立为贵人。生有一女华阴公主,一子拓跋嗣。拓跋硅攻取后燕后,将慕容宝的女儿带入宫中。天兴三年,朝臣提议立后,拓跋硅犹豫不决,最后决定铸起金人者得后位。于是,慕容氏得位。天赐六年十月,拓跋嗣被立为太子,随即刘氏被处死。死后一个月,拓跋嗣即位,封其母为宣穆皇后。
十一、唐朝肃明皇后刘皇后,唐睿宗李旦的皇后,是刑部尚书刘德威的孙女,她父亲刘延景任陕州刺史。仪凤年间,刘氏以宫女的身份进入当时的相王府,不久,生下长子李成器和寿昌公主、代国公主。文明元年(684年),李旦曾即位为睿宗,刘妃册为皇后。690年,睿宗让位于母亲武后,还称太子,刘氏仍为太子妃。
武后的侄子武承嗣指使韦团儿诬告太子妃刘氏和德妃窦氏同谋,施行法术咒诅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正月,武则天在万象神宫祭天后,就将进宫朝见的太子妃刘氏和德妃窦氏秘密杀害。
景云元年(710年),追谥肃明皇后,招魂葬于东都城南,陵曰惠陵。716年,睿宗崩,迁祔桥陵。
十二、后唐神闵敬皇后刘玉娘(?—926),后唐庄宗皇后。魏州成安(今河北成安)人。父刘叟,江湖游医。公元924年被立为皇后。谥号“神闵敬皇后”。她为瞒出生棒笞生父,为掌朝政残害忠良。她勾结伶官,聚财敛民。后被新皇帝李嗣源逮住,被赐自尽。
十三、后唐末帝皇后刘氏(?——935),后唐末帝皇后。应州浑元人(今河南与山东交界处)。祖父刘建立,父亲刘茂成都是戌边的军事将领。公元934年被立为皇后。
后唐天成元年(926),李嗣源发动政变,夺取了后唐政权,称后唐明宗。明宗封李从珂为潞王,出为凤翔节度使,刘氏被封为沛国夫人。刘氏自出嫁以来,随丈夫出征,帮助料理内政,并发挥聪明才智为丈夫出谋献策。但她性情泼辣,不许李从珂纳妾。
后唐清泰元年(934),明宗病死,其子李从厚已于长兴四年(933)即位为闵帝。李从珂效法义父,夺取皇位,被称作后唐末帝。刘氏被立为皇后。不久,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在太远发动政变,自立为王。李从珂派兵抵抗,军士不听指挥。后与刘皇后、曹太后携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
十四、后周贞惠皇后刘氏,后周世宗柴荣的结发妻子。将家女,幼归于世宗。汉乾祐中,世宗在西班,刘氏始封彭城县君。世宗随太祖在邺,后留居邸第。汉末李业等作乱,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所杀。国初,追封彭城郡夫人。显德四年夏四月,追册为皇后,后追谥为“贞惠”。陵曰惠陵。
十五、北宋章献明肃皇后献明肃皇后,名刘娥(968—1033),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祖籍太原,生于宋太祖开宝元年(968),祖父刘延庆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时任右骁卫大将军(后晋高祖石敬瑭起兵于太原南,而后汉则建都太原),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因此刘家举家迁至成都华阳。生刘娥之时,母亲庞氏曾梦到明月入怀,醒来后便生下一女,取名刘娥。然而刘娥出生不久,刘通便奉命出征,谁料牺牲于战场上,因刘通无子,家道中落,庞氏只好带着襁褓中的幼女寄居娘家。
不知是否庞家穷困,还是刘通生前未敛财产,刘娥虽然身为刺史千金,读书识字,却学会一手击鼗的谋生技艺,善说鼓儿词。
刘娥十三四岁的时候,庞家就把她嫁给一名年青银匠,龚美。刘娥嫁夫随夫,跟着龚美一起来到京城开封谋生。
龚美手艺出众,又为人和善,善于结交朋友,尤其与襄王府里当差的张耆交好。襄王正是未来的宋真宗赵恒,此时他的名字还叫赵元侃,尚未被册定为太子。
据宋史上说,十五岁的刘娥与赵恒初会,进襄王府,但是赵恒与刘娥同为968年出生,于十七岁才被封为韩王,端拱元年(988)才被封为襄王,时年已二十。
总之,赵恒当时尚未婚配,听说蜀女才貌双全,便让随从去暗暗物色一名。刘娥随夫抛头露面击鼗挣钱,自有美名在外,为赵恒的随从们所知,龚美得知是王府选姬,不愿放弃,改称是刘娥的表哥,让刘娥入王府。(不过关于这段故事,也有说法是刘家家道中落,刘娥举目无亲,好心人龚美收留她,让她一起跟着去开封,两人对外称是表兄妹,其实不是夫妻。反正究竟是不是只有宋真宗知道了。)
刘娥天生丽质,聪明伶俐,与赵恒年貌相当,很快如胶似漆。然而赵恒的乳母秦国夫人看不起刘娥的出身,认为刘娥勾引赵恒上邪路,劝赵恒赶跑刘娥不果,只好报与宋太宗,太宗大怒,圣旨一道下来,命逐刘娥出京。并为十七岁的赵恒赐婚,此时赵恒被封为韩王,新娘为忠武军节度潘美的八女儿,十六岁的潘氏受封为莒国夫人。
然而,赵恒虽迫于皇命把刘娥送出王府,却不愿离开刘娥,把刘娥偷偷藏在王宫指挥使张耆家里,不时私会。这样偷偷摸摸,刘娥过了十五年。
宋太宗至道三年三月癸巳日,五十九岁的宋太宗赵光义病逝,遗诏传位于已立为太子两年的赵恒。赵恒继承大统,再也不用与刘娥偷偷来往了。
当年赵恒奉命娶的王妃潘氏,婚后六年便死了,死时年仅二十二岁,无子。潘氏去世两年后,太宗又赐婚于郭氏,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年十七的郭氏初封鲁国夫人,不久又晋封秦国夫人。
赵恒于三月即位,五月册立郭氏为皇后,六月追封潘氏为庄怀皇后(后来儿子宋仁宗改为章怀皇后)。虽然后宫三千佳丽,赵恒却并未忘情于刘娥,很快把刘娥接入宫里。景德元年(1004)的正月,封刘娥为四品美人,正式成为后宫妃嫔的一位(当时,郭皇后之下,只有刘美人最为尊,连王府姬妾杨氏都只被封为五品才人)。这时候的刘娥,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和真宗在一起了。刘娥虽然已经36岁,可是她聪慧温柔,一直获得真宗的专宠,很快晋封为二品修仪,又封为一品德妃。
此时的刘娥,已非昔日击鼗的小妹,她长年幽居,博览群书,研习琴棋书画,早已才华出众。刘娥见举目无亲,便向真宗提出,愿让表哥改姓为刘美,做自己的兄长,继承刘家香火。其实,龚美早已跟随真宗,一直忠心耿耿,只对真宗效忠。刘美任官,既不阿附于权臣,对部属也关心备至,出任在外时他的随从兵卒,都按省籍定时轮换,从不培植自己的私人势力。
然而,景德初年,郭皇后的儿子赵佑夭折了,年仅九岁;半月后,另一名两月大的皇子也夭折了。真宗的五名皇子居然一个也没能活过十岁,此时真宗年近四旬,以防万一,养宗室之子于皇宫内。郭皇后前后生了三个儿子,只有赵佑能活到九岁,不想也不幸夭折,伤心过度,身子垮了下来。
景德四年四月十六日,郭皇后病薨,享年三十一岁,谥号为庄穆皇后(后改章穆皇后)。真宗心里虽然很想立刘娥为后,但是刘娥既无子嗣又出身低微,群臣们都不赞同,反而要求册立十四岁的|才人沈氏为皇后。沈才人虽然是大中祥符元年才入宫的,然而她出身高贵,是宰相沈伦的孙女。真宗不悦,索性让后位空缺,不谈立后之事。
然而刘娥虽然长年受宠,却无法怀孕。她身边的侍女李氏,突然一日梦到仙人下降为子,真宗和刘娥大喜,想出“借腹生子”的方法来。大中祥符二年(1010)四月十四日,李氏生下一子,赵受益(即后来的宋仁宗赵祯)。皇子虽然是李氏所生,却只会认刘娥为母。真宗早在孩子出生三月前,便已宣布刘娥怀孕,册封刘娥为修仪,与刘娥交好的杨才人则晋封婕妤。皇子虽然是刘娥的儿子,刘娥却没有亲自抚养,而是交给杨婕妤抚养。杨婕妤亦是成都人,比刘娥小十六岁,与刘娥情同姐妹。真宗爱的既是刘娥,对杨氏也有好感,因此刘娥每每晋封,也少不了杨氏一份。时刘娥四十多岁,精力自然不如二十多岁的杨氏充沸,便让杨氏代行哺育之职。
然而,刘娥并未杀害真正的生母李氏,而封李氏为崇阳县君。不久,李氏又生下一女,晋封才人,正式进入妃嫔行列。不幸的是,小公主很快夭折。李氏自认命薄无福,终其一生,都并未与儿子相认。
刘娥既已“生子”,真宗便诏告群臣,欲立为后。然而不少高级官员都知道刘娥“生子”的真相,真宗无奈,几次欲“立之”,刘娥都不得不“固辞”。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一月,真宗晋封刘娥为德妃,并给百官加官进爵,册后礼仪一应从简,既不让官员进贺,也不搞封后仪式,封后诏书也回避朝臣公议,只下令将封后诏书传至中书省,自己家里宣布一下就完事。十二月丁亥,四十四岁的刘娥终于成为大宋王朝的皇后。
身为皇后的刘娥,却不像其他妃嫔只知争宠,她才华超群,通晓古今书史,熟知政事,每每襄助真宗,真宗根本离不开她。每日批阅奏章,刘皇后必侍随在旁。外出巡幸,也要带上刘娥。
虽然刘娥贵为皇后,朝中反对刘娥掌政的人也不少,以寇准和李迪为首。刘娥也开始笼络自己势力,以钱惟演和丁谓为首:钱惟演之妹为刘美之妻,丁谓的儿子娶了钱惟演的女儿。
个中孰是孰非,后人只知表面,总之后来寇准落败,贬为相州知州(后为道州司马),丁谓也因为后来欺刘娥孤儿寡母想独揽大权而获罪。
天禧四年二月(1020),真宗患病,难以支持日常政事,上呈到皇帝那里的政务实际上都由皇后刘娥处置。后来,真宗更是病重,下诏:“此后由皇太子赵桢在资善堂听政,皇后贤明,从旁辅助。”此诏书便认可刘娥裁决政事的权力。
群臣不安起来,刘娥虽非太子生母,却对他视若己出,克尽母职,根本不是旁人所能离间。
乾兴元年(1022)二月甲寅,54岁的宋真宗赵恒病逝于延庆殿,遗诏曰:太子赵桢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而小皇帝赵桢这时只有十一岁,实际上就是由刘娥处理政务。
然而丁谓想独揽大权,欺上瞒下,以为刘娥是女子无见识,刘娥虽然当初因为后位不稳培植他,多年下来早已查知丁谓的不法举动,此时更是怒不可竭,决心除掉他。当年六月,与丁谓勾结的宦官雷允恭被诛,丁谓罢相贬谪。丁谓被贬后,刘娥开始和仁宗赵桢一起听政决事,正式垂帘。
刘娥自知出身卑微,宋朝以士大夫为尊,因此大力抬高母家,一直追尊加封祖宗:曾祖父刘维岳成了天平军节度使兼侍中兼中书令兼尚书令,曾祖母宋氏最后封到安国太夫人;祖父刘延庆为彰化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兼许国公,祖母元氏封齐国太夫人;父亲刘通为开府仪同三司魏王,母亲庞氏封晋国太夫人。
刘娥号令严明,赏罚有度,虽然难免有些偏袒家人,但并不纵容他们插手朝政。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更尊重士大夫们的意见,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都得到了她的重用,刘氏姻族也没有做出为害国家的祸事。
刘娥也非常简朴,当初身为皇后时服饰简朴,当了太后依然未改习性。宫中侍女见皇帝侍女服饰华丽,觉得自己身为太后侍女,怎么能被比下去呢?报与刘娥,刘娥不为所动,“那是皇帝嫔御才能享用的,你们哪有这样的资格。”
虽然刘娥掌权日久,不愿把权柄交给仁宗,但她却依然是个慈母,仁宗少时体弱多病,刘娥忙于政务,让杨淑妃照顾,仁宗称刘娥为“大娘娘”,杨妃为“小娘娘。”
而仁宗生母李氏,刘娥也升封她为顺容,迁往真宗永定陵,成为守陵的先帝诸妃之一。而且早在真宗年间,便寻访到李氏家人封官,真宗去世后,刘娥依然沿用李氏,未下杀手。
明道元年(1032)二月,李氏患了重病,刘娥连忙派太医前去诊治,并晋封她为宸妃。然而李氏薄命,封妃当天,便病薨,享年四十六岁。起初,刘娥只想以普通宫嫔的身份殓葬了事,然而听了宰相吕夷简的劝说,刘娥以一品礼仪将李妃殡殓,在皇仪殿治丧,并给李妃穿上皇后冠服。李妃的父亲得到追封,兄弟李用和也再次晋升。
刘娥虽不愿还政于仁宗,却并未想过自立。程琳献图《武后临朝图》,刘娥亲掷于地,道:“我绝不会做这样的事!”
刘娥表态后,群臣如释重负,仁宗也心怀感激,恭孝唯谨,更于天圣七年(1029)九月颁布诏书,将太后生辰长宁节的仪礼升级到与皇帝生辰乾元节相同的程度。
明道二年(1033)二月,举朝要行祭太庙大典,刘娥自觉天命已不久,想要在生前穿一次天子衮冕,便提出自己要着衮冕祭祀太庙。群臣大哗,却只得将皇帝衮衣上的饰物稍减了几样,呈了上去。
二月乙巳这天,皇太后刘娥穿着天子衮衣、头戴仪天冠,在近侍引导下步入太庙行祭典初献之礼。为了将这场典礼搞得功德圆满,亚献者为皇太妃杨氏、终献者为仁宗皇后郭氏。仪式结束后,刘娥在太庙文德殿接受了群臣给自己上的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自此,彻底还政于儿子仁宗。
三月,刘娥病重,仁宗大赦天下,四处征召名医,然而却无法挽留刘娥的命,几天后,刘娥病逝于宝慈殿,享年六十五岁。
第二日,仁宗在皇仪殿召群臣,哭道:“太后临终前数度拉扯身上衣服,可有什么心愿未了?”参知政事薛奎曰:“太后不愿先帝见她身穿天子服入葬。”仁宗恍然大悟,下令给刘娥换上皇后冠服。
仁宗正自伤感,群臣却纷纷上议,说刘娥并非他生母,生母是李宸妃,而燕王更说李宸妃是太后毒死的。仁宗震惊,派人召来李用和,让他亲自去查看李宸妃的棺木。见李宸妃葬品如一品夫人,甚至身穿皇后服,仁宗大悔,叹道:“人言岂可尽信。”来到刘娥牌位前拜谢自责:“从此后大娘娘的生平可清白分明了。”而上谥号之时,刘娥谥为四字:庄献明肃皇后(后改章献明肃皇后),而一般皇后只谥二字;生母李宸妃谥为庄懿皇后(后改章懿皇后)。
九月,仁宗下诏,刘娥和李妃同时迁葬永定陵。灵柩起驾这天,仁宗先为刘娥发引,不但执孝子礼,还不顾宰相们的劝阻亲自执绋之礼(牵引棺材的绳索),一直步行送出皇仪殿。随后他才再去往李宸妃下葬的洪福院为生母起灵,伏在棺木上痛哭道:“劬劳之恩,终身何所报乎!”
刘娥死后,刘氏家族受尊崇更胜昔日。刘娥曾有遗诏,命仁宗尊养母杨太妃为皇太后。仁宗遵其旨意,尊封杨氏为保庆皇太后,杨后虽未垂帘听政,仁宗却克尽孝道奉养。三年后,杨太后亦去世,享年五十六岁,谥为庄惠皇后(后改章惠皇后)。
野史
从明朝流传下来“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说宋真宗的德妃刘娥和宸妃李氏同时有孕,李宸妃先产下皇子,刘德妃妒忌,勾结李宸妃身边内官,把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换去皇子,真宗以为李宸妃产下怪胎,把李宸妃打入冷宫,将刘德妃生下的皇子立为储君,并册立刘德妃为皇后。
另一种说法则是刘德妃的皇子不幸夭折,于是刘德妃把李宸妃的儿子据为己有,宣称是自己的儿子,真宗照样立她为后。
两种说法的结局都是:刘娥逼李宸妃自尽,却有好心的宫人代李妃而死,而李妃流落民间,直到包拯横空出世,才得以揭开这桩宫闱迷案,使李妃与儿子相认。刘娥因为做了坏事不久便死去,老包也因为替宋仁宗找回了亲生母亲而官升龙图阁大学士。
十六、北宋昭怀皇后刘氏(1079——1113),哲宗赵煦皇后。1099年立为皇后。谥号“昭怀”。刘氏以“乳母”身份进入后宫,备受赵煦宠爱。且多才艺。由美人、婕妤进贤妃。生一子二女。能顺意奉两宫。时孟后位中宫,其不循列妾礼,并蓄意诽谤,并在后宫兴风作浪,导致孟皇后被废。随后,其取而代之。徽宗立,册为元符皇后。明年,尊为太后,名宫崇恩。徽宗看在哲宗的面子上,对于刘氏加以恩礼。但刘氏却百般干扰朝政。徽宗与群臣众议后,决定废除她。而后,因为左右所逼,即帘钩自缢而崩,年三十五。使得她成为北宋后妃中唯一一位自杀结束自己生命的人。
十七、北宋明节皇后刘氏(1088——1121),宋徽宗妃子。父刘宗元,是个酒保,加封节度使。刘氏原为昭怀皇后的使女,后昭怀皇后被赐自尽,宫中使女被放归原籍。刘氏不愿回寒酸的家,便寄居在何氏太监的家中。政和三年,大刘氏逝世,内侍太监杨戬很快便想到了小刘氏。于是便把她接进宫伺候徽宗。徽宗非常喜欢刘氏,公元1114年被封为贵妃,在后宫称“小刘贵妃”。生下三男一女,即建安郡王、嘉国公、英国公、和福帝姬。宣和三年,小刘贵妃去世,初谥“明节和文”,后谥为“明节皇后”。
十八、北宋明达皇后刘氏(?——1113),其出生单微。入宫就受到徽宗宠爱。由才人七迁至贵妃。在后宫称为“大刘贵妃”。生益王赵棫,祁王赵模,信王赵榛。政和三年秋,薨。徽宗特加紧四字谥曰“明达懿文”。叙其平生,弦诸乐府。又欲踵温成故事追崇,使皇后表请,因册赠为后,而以“明达”谥。
十九、金朝昭圣皇后刘氏,金显宗完颜允恭结发妻子。辽阳人。天眷二年九月己亥夜,皇刘氏的家人,见一个身着黄衣的女子,进入皇后母亲的卧室。没多久,刘氏便出生了。其性聪慧,凡字过目不忘。初读《孝经》,旬日终卷。最喜佛书。大定元年,选入东宫,时年二十三。三年三月十三日,生金宣宗完颜珣。由于那日雷电交加,刘氏后惊悸得疾,没多久便卒亡。承安五年,赠裕陵昭华。宣宗即位,追尊为皇太后,升祔显宗庙,追谥昭圣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