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街
黑龙江入海口——庙街庙街(英语:Temple Street)

清朝时,黑龙江入海口附近有一城市——庙街(这里已连同外兴安岭一起被迫割给俄国)。也叫庙屯,今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
在黑龙江口北岸,东距江口约八十公里。汉代为费雅喀人居住之地。唐代为黑水都督府辖地,金代为胡里改路辖地,元代由设在附近奴尔干地方的东征元帅府镇守,明代属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管辖,清代由三姓副都统管辖。
1850年,俄国海军军官涅韦尔斯科伊率兵潜入黑龙江口,在此升旗占地,建立军事哨所,并以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名字将该哨所命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1858年《瑷珲条约》签订后,庙街被沙俄正式割占。
尼古拉耶夫斯克,全称为阿穆尔河的尼古拉耶夫斯克(俄语:Никола́евск-на-Аму́ре),中国称之为庙街,是一个位于黑龙江出海口的港口城市,于1967年建立的城市,属于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尼古拉耶夫斯基县,亦是尼古拉耶夫斯基县的行政中心。2002年的人口统计有28,492人。本市距离黑龙江注入黑龙江河口的地方约有80公里,距离哈巴罗夫斯克约有977公里,共青城火车站有582公里。中型海轮可达。为河运与近海运输的转运港。但因不通铁路,港区水浅,并有沙洲,冬、春季受冰封,地位日益下降。有修船、造船、鱼类加工厂等。

庙街原属中国所拥有。它曾是明朝政府东北行政机构奴儿干都司的驻地。1689年清朝与沙俄签定的尼布楚条约中也明确规定庙街属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根据1858年所签订的《瑷珲条约》及1860年所签订的《北京条约》而割让与沙俄。不过,其实早在1850年8月13日,俄国人Gennady Nevelskoy 就在当地开设尼古拉耶夫斯基驿站,为沙俄至当地的居民提供邮政服务。其後,俄国在当地大幅殖民,并在当地兴建教堂、警察局、赌场、金库等各种基础建设。早在1856年成立滨海边疆州之时就被沙俄承认其城镇的地位,并改为现在的名称。直到1880年之前,它一直都是滨海边疆州的行政中心,直到滨海边疆州直到一分为二为止,其行政中心的地位分别被海参崴及伯力所取代。1920年,尼古拉耶夫斯克曾遭到大面积的轰炸,邮电局及各种通讯设备都被完全摧毁。
香港庙街

庙街位于香港九龙油麻地,是香港一条富有特色的街道。很多电影都曾以该条街道取景。庙街以售卖平价货的夜市而闻名,被喻为香港的平民夜总会。
名称由来
清朝时期,庙街的中段建有一座天后庙,即油麻地天后庙,庙街因而得名。另一方面,由于庙街的性质与旺角的女人街相似,而到访的人则以男性为主,故亦有“男人街”的称号。 香港年轻一辈,多以“老庙”作为庙街的俗称。
庙街历史
庙街早于1887年的九龙地图上已有纪录。当时庙街分为两段,以油麻地天后庙为界,以北一段被称为“庙北街”,以南一段则称为“庙南街”。由1920年代开始,天后庙对出的广场(俗称“榕树头”),开始发展成大笪地式的休憩场地,带动了庙街附近不少贩卖杂物及小食摊档的存在。广场对出一带的街道众坊街(英文为 PUBLIC SQUARE 以前曾译为“公众四方街”),也是由这个广场得名的。
1968年,香港政府拟在天后庙的广场的附近兴建梁显利社区服务中心,引起该处经营的200多个流动小贩对搬迁安排的不满。在油麻地街坊会及香港警方协调后,政府决定在庙街及上海街近榕树头一带划出摊位作安置之用,但须经过抽签分配。
1975年3月,当时的香港市政局在庙街划出“小贩认可区”,使庙街原有的小贩得到有系统的管理。庙街的小贩认可区包括文明里至众坊街一段,以及甘肃街至南京街一段,共有近600多个划定位置供小贩摆卖。摊位本来在傍晚开始营业,1998年中部分的营业时间更改由中午开始。
庙街特色
每日的傍晚时份开始,庙街路边的摊档便会开始营业。那些摊档售卖的物品相当多元化,包括男性服装、手工艺品、茶具、玉器、古董,甚至廉价电子产品都有。而在天后庙附近亦有不少算命和睇相的摊档,更会有粤剧表演。早年又有一些武师在此表演卖艺及卖药。
除此之外,庙街也有很多售卖特色小食的摊档,例如海鲜、煲仔饭及各类面食等等。价钱不贵之馀,水准也相当不错,亦深受当地居民甚至外地游客的欢迎。
庙街不算长,不过假日时人挤人的,也够你走上好一阵。走累了,不妨进一家甜品店,喝上一碗绿豆沙,驱一驱暑气。在庙街的尽头,有数家大排档,可以坐下来吃海鲜,也可以尝尝印度风味,或者干脆站在路边,嚼上几串牛丸、鱼蛋什么的。
庙街亦开设有一些麻雀馆,部分已有数十年历史,甚有传统文化特色,光顾多属老一辈人士。
天后庙坐落于油麻地的榕树头,把一条庙街生生地一分为二。靠着庙的南墙,比较寂静,一溜儿都是看相、算命的摊子。摊主们一个个摆出一副半仙的模样,还真有人坐下来问前程,也有青年男女来问姻缘。倘若来得早,你不妨向东边走走,那儿有一帮粤曲迷,又弹又唱,为你奉上一首首原汁原味的粤曲。
对媒体的影响
庙街在不少香港电影和一些有香港作为场景的外地电影均会出现,通常被描写成为一个龙蛇混杂、充满罪案的地方。此外,无线电视的电视剧集《庙街妈兄弟》,也以该条街道作为故事场景。
香港有一些歌手在庙街特别受欢迎,其中包括尹光和夏金城。他们唱作了庙街的地道文化和庶民心声。
庙街:也叫庙屯,今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
在黑龙江口北岸,东距江口约八十公里。汉代为费雅喀人居住之地。唐代为黑水都督府辖地,金代为胡里改路辖地,元代由设在附近奴尔干地方的东征元帅府镇守,明代属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管辖,清代由三姓副都统管辖。
1850年,俄国海军军官涅韦尔斯科伊率兵潜入黑龙江口,在此升旗占地,建立军事哨所,并以沙皇尼古拉一世的名字将该哨所命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1858年《瑷珲条约》签订后,庙街被沙俄正式割占。
内地的庙街内地的庙街位于河南省舞钢市
庙街乡始建于1989年,西与叶县相邻,西南与方城接壤,北靠八台镇,南依杨庄乡,东接铁山乡。乡域面积50.7平方公里,人口1.47万。辖11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乡政府所在地庙街距舞钢市中心9公里。
庙街乡文化历史久远,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冶铁重地,境内有东汉大司空韩棱墓、东汉大将军舞阴侯岑彭墓、舜王庙遗址、人头山龙骨台等;抗战时期曾是八路军、新四军的重要活动基地,是革命老区。
庙街乡自然风光独特,九龙山(蛋石山)自然风景区,系伏牛山余脉,因纵列九条山岭,蜿蜒曲折如九龙起舞,故此得名九龙山,又因山上有一巨型大石如蛋,又称蛋石山。景点有飞来石、刀劈石、情人石、刘秀洞,群仙会石群等,素有“中原天然石雕园”之称。景区内青山、绿水、奇石、密林融于一体,是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庙街乡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境内有矿产资源30多种,主要有铁矿石、大理石、花岗岩、石英石、硅石、石墨等。其中,铁矿石占全省已探明地质储量的36.3%,且储藏集中、易开采。森林覆盖率为86%,桦树、鬼柳、槐豆柳等乔木品种多、材质好,桃、李、梨、杏,石榴、板栗、核桃、柿等干鲜果,远近闻名。全乡有大小水库7座,水草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等。
近年来,庙街乡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乡镇招商引资,先后建成了中加、奥瑞特、华创等矿业公司和河南万东牧业公司“舞钢GP原种猪场”等企业。已建成的金山工业园区、万东牧业园区、九龙山风景园区,构成了庙街乡经济腾飞的骨架,庙街乡正在由资源大乡向经济强乡迈进。乡党委、政府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到庙街干事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