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仪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威严的态度。谓起居动作皆有威德有仪则。即习称之行、住、坐、卧四威仪。

一个修道者的风姿,在举止言谈中皆可表露无遗,走路时,要如风一样迅速无声,不弯曲,直走;坐下来时,要如钟一样平稳、庄严;站立的时候,要如松树般笔直;睡觉时,睡姿要以吉祥式的右胁而卧,像把弓。

【词意探源】:

(1)指古时典礼中的动作仪文及待人接物的仪节。

《中庸》:“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朱熹注:“礼仪,经礼也;威仪,曲礼也。”

(2)指庄严的容止。

《诗·邶风·柏舟》:“威仪棣棣。”

(3)指古代官员特赐的随从。

《通典·职官六》:“其尚书令仆、御史中丞,各给威仪十人。”

(4)指仪仗。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天下神霄,皆赐威仪,设于殿帐座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