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类芦
梵净山类芦
种中文名:梵净山类芦
种拉丁名:Neyraudia fanjingshanensis L. Liu
种别名 :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类芦属
属拉丁名:Neyraudia
国内分布:产贵州梵净山。生于山坡河沟石质草地上,海拔900米。
海 拔:900
命名来源:(拟)[Addenda : .]
中国植物志:9(2):024
亚科中文名:芦竹亚科
亚科拉丁名:ARUNDINOIDEAE Tat.
纲中文名:单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多年生丛生草本。具木质短根状茎。秆直立,高30—120厘米,直径2—3毫米,具5—6节,节下被白粉,节间K15—25厘米,质地坚硬似竹,有分枝。91-鞘氏为其节间的[/2—2/3,颈部具长柔毛;叶舌密生一圈氏2—3毫米之柔毛;叶片挺直,长10—20厘米,宽2—4毫米,顶端长渐尖,常纵卷,上面色较浅,枯老后易自基部关节处脱落。圆锥花序大型,长约30厘米,分枝细长,多数簇生于主轴各节,基部主枝长约20厘米,斜升;小穗含2—3花,长约4毫米;颖具1脉,第二颖长约1.5毫米,第二颖长约2毫米;第一外稃不孕,无毛,长约2毫米,第二孕性外稃长约3毫米,边脉上具长l一2毫米之柔毛,边缘具短柔,顶端具长1—2毫米向外反曲的短芒,基盘生短毛;内稃膜质,短于其外稃。花果期8—9月。
产地分布:产贵州梵净山。生于山坡河沟石质草地上,海拔900米。
本种提示:本新种与类芦N.Reynaudiana(Kunth)Keng的区别,为植株中等,高约1米左右,叶片窄小,长约20厘米,宽2—4毫米,叶片与叶鞘连接处具关节与柔毛,枯老后,叶易自关节上脱落;小穗的小花数少而短小,含2—3花,长约4毫米,颖片与外稃均短小,孕性花外稃顶端具明显反曲的短芒。
参考文献:Neyraudia fajingshanensis L.Liu,inAdde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