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烷胺
通用名称:金刚烷胺
英文名称:Amantadine
中文别名:三环癸胺、三环葵胺、盐酸金刚烷胺
英文别名:Adamantanamine、Amantan、Amazolon、Antadine、Contenton、L-Adamantanamide Hydrochlori、L-Adamantanamine、Mantadan、Mantadine、Mantadix、Protexin、Solu-Contenton、Symmetrel、Trivaline、Virofral、Virosol
【药理】
药效学
作用机制尚不明,在动物脑中本品能增加多巴胺(DA)的释放。抗帕金森的作用可能是因本品能促进纹状体内多巴胺能神经末梢释放DA,并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的DA与儿茶酚胺的作用,以增加神经元的DA含量所致。抗病毒的机制似与阻止甲型流感病毒穿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剥除病毒的外膜以及释放病毒的核酸进入宿主细胞有关。对已经穿入细胞内的病毒亦有影响病毒初期复制的作用。
药动学
在胃肠道吸收迅速且完全,吸收后分布于唾液、鼻腔分泌液中。在动物组织尤其是肺内的含量高于血清的含量。本品可通过胎盘及血脑屏障。肾功能正常者半衰期为11~15小时, 肾功能衰竭者为24小时。长期透析的病人可达7~10天。口服后2~4 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约为0.3μg/ml; 每日服药者在2~3日内可达稳态浓度, 稳态血药浓度为0.2~0.9μg/ml。主要由肾脏排泄。90%以上以原形经肾小球滤过随尿排出, 部分可被动再吸收; 在酸性尿中排泄率可迅速进加; 也有少量由乳汁排泄。作血液透析的病人, 只有少量(约4%)可径自血中清除。
【适应症】
适用于原发性帕金林病、脑炎后的帕金森综合征、药物诱发的锥体外系反应、一氧化碳中毒后帕金森综合征及老年人合并有脑动脉硬化的帕金森综合征。也可用于预防或治疗亚洲甲-Ⅱ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本品与灭活的甲型流感病毒疫苗合用时可促使机体产生预防性抗体。
【用法用量】
1.抗震颤麻痹口服,成人常用量:一次 100mg,每日 1—2次,每日最大量为 400mg。肾功能障碍者应减量。小儿不用。
2.抗病毒口服,成人常用量:一次 200mg,每日 1次;或一次 100mg,每 12小时 1次,最大量为每日 200mg。肾功能障碍者,应减少剂量。
小儿常用量:①新生儿与 1岁内婴儿不用;②1—9岁小儿,每 8小时按体重 1.5—3mg/kg,或每 12小时按体重 2.2—4.4mg/kg,也有推荐每 12小时按体重用 1.5mg/kg的;每日最大量勿超过 150mg;③9—12岁小儿,每 12小时口服 100mg;④12岁或 12岁以上小儿,一般同成人量。
[制剂与规格]盐酸金刚烷胺片(胶囊)剂:100mg
口服,成人每次0.1g,早晚各1次,最大日剂量400mg,小儿用量酌减,可连服3-5日,最多10日.1-9岁小儿每日3mg/kg,最大量不超过150mg/kg.
【禁用慎用】
(1)本品可通过胎盘,在动物实验已发现大鼠每日用 50mg/kg(为人类常用量的 12倍)时,对胚胎有毒性且能致畸胎,孕妇应镇用。
(2)本品可由乳汁排泄,哺乳期妇女禁用。
(3)下列情况应慎用:①有脑血管病或病史者;②有反复发作的湿疹样皮疹病史;③末梢性水肿;④充血性心力衰竭;⑤精神病或严重神经官能症;⑥肾功能障碍;⑦有癫痫病史者,本品可增加发作。
精神病,脑动脉硬化,癫痫,哺乳妇女慎用.可致畸胎,孕妇禁用。
【给药说明】
(1)血药浓度不得超过 1.5—2.0μg/ml。对每日用量超过 200mg者,应严密观察副作用或中毒的发生,注意监测其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特别在增加剂量后数日内。一般认为每日服药 1次或 2次时,可消除或减轻头晕目眩、失眠及恶心等副作用。
(2)对有肾功能障碍、充血性心力衰竭、末梢性水肿、直立性低血压或老年人有肾廓清率减低者,应酌情减少或停用本品;因金刚烷胺在体内降解代谢的量极微,主要以原形随尿排出,有肾功能障碍者易致蓄积中毒,应监测其血药浓度,给于单次用量,血药浓度便有可能持续达 7—10日之久。
(3)用于治疗帕金森病(或综合征)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治疗数月后疗效可逐渐减弱;把每日用量增至 300mg,或暂时停药数周后再用药,可使疗效恢复。②对合并有严重疾病或正在应用大剂量的其他抗帕金森药物的患者,开始治疗时每日可用金刚烷胺 100mg,若必要,经一至数周后,用量可增加为 100mg,每日 2次;若仍未达到最适剂量时,可把每日用量再增至400mg,分次服用。③如最初金刚烷胺已与左旋多巴合并应用,则金刚烷胺的剂量应维持在100mg,每日 1或 2次,而左旋多巴应逐渐增加至最适的疗效为止。④本品与抗胆碱型抗震颤麻痹药或左旋多巴合用时,可有增效作用,如能减少单次左旋多巴用量,使所出现的症状或副作用有所改善或疗效不呈波动性,当疗效丧失时,若加用金刚烷胺,则疗效又可恢复。⑤对药物诱发锥体外系反应的患者,开始时金刚烷胺可用 100mg,每日 2次,若仍未达到最佳的效应,可把每日剂量加至 300mg,分次服用。⑥停药时,金刚烷胺的用量应逐渐减少,以防帕金森病症状突然加重。
(4)用于防治甲-Ⅱ型流感病毒感染时应注意:①预防性服药,应在与患者接触前开始,如接触后服药至少应持续 10天。在流感流行期间(大多为6一8周)每日都要服用金刚烷胺,或应用灭活的甲型流感病毒疫苗,直至预期已有活性的免疫性出现为止;②金刚烷胺与灭活的甲型流感病毒疫苗同用时,在产生预防性抗体之前,金刚烷胺应连续服用 2—3周后才可停药。但因疫苗只有 70—80%有效,故延长服用金刚烷胺的时间对老年人或高危患者可能更有益;②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症状的治疗,应于起病后 24—48小时内开始,在症状消失后,金刚烷胺尚应继续应用 5日。
【不良反应】
(1)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幻觉;精神混乱,特别是老年患者,可能由于抗胆碱作用所致;情绪或其他精神改变,一般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刺激或中毒。
(2)比较少见的不良反应有:排尿困难,由于抗胆碱作用所致,以老年人为多;昏厥,常继发于直立性低血压。
(3)极少见的不良反应有;语言含糊不清,或不能控制的眼球滚动,一般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过度或中毒的表现;咽喉炎及发热,可能因白细胞减少和(或)中性白细胞减少所致。
(4)持续存在或比较顽固难以消失的不良反应有:注意力不能集中,头晕或头晕目眩,易激动,食欲消失,恶心,神经质,皮肤出现紫红色网状斑点或网状青斑,睡眠障碍或恶梦(中枢神经系统受刺激或中毒)等为常见;视力模糊,便秘,口、鼻及喉干,头痛,皮疹,经常感疲劳或无力,呕吐等为少见或极少见。
(5)长期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足部或下肢肿胀,不能解释的呼吸短促,体重迅速增加。后者有可能因充血性心力衰竭所致。
(6)逾量中毒的表现:惊厥,见于用 4倍于常用量时;严重的情绪或其他精神改变,严重的睡眠障碍或恶梦。
眩晕,嗜睡,抑郁,食欲减退,四支皮肤青斑,踝部水肿,老年患者可出现幻觉谵妄,精神失常或错乱,个别病例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可引起肾损害。
最初,此药是抗病毒药,它可促使神经末梢释放多巴胺,并可减少多巴胺的摄取。每天100~200mg能良好耐受,但其效价不如左旋多巴。此二药合用,作用相加。此药的不良反应为恶心、精神病发作(躁狂、幻觉、激动、精神错乱)、小腿乱动不休息及惊厥。假若剂量在200mg以上,则发生这些并发病的危险性增大。常见有踝部水肿。约90%患者发生网状青斑,在女性很常见。不论水肿或网状青斑的出现,都表示严重的全身性改变。此药有轻度的心脏毒性作用。轻度的不良反应与抗胆硷药物相似,如眼花、口干、失眠、嗜睡及皮疹,对光过敏是罕见的。
【相互作用】
①本品不宜与乙醇同用,后者会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作用,如头昏、头重脚轻、昏厥、精神混乱及循环障碍;②其他抗震颤麻痹药、抗胆碱药、抗组胺药、吩噻嗪类或三环类抗抑郁药与本品合用,可加强阿托品样副作用,特别在有精神混乱、幻觉及恶梦的患者,需调整这些药物或本品的用量;③中枢神经兴奋药与本品同用时,可加强中枢神经的兴奋,严重者可引起惊厥或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