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侠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3-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职业培训师 市场营销高级经营师李 侠

李侠
李侠照片

★美国国际训练协会中文认证讲师

★曾就职于南京熊猫电子集团、好利来蛋糕世界高管职位

部分客户:中国移动、远东控股、银建地产、锦麟东方、上岛咖啡、柒牌男装、旺仔童装、唐久便利、八一机械集团、好利来蛋糕世界、新华人寿、泰康人寿、中国人寿、烟台华能、福建乔丹、石家庄南山、南三条管理办公室、铁路局客服段、福建爱乐集团等140余家

★李侠训练管理咨询机构CEO、首席培训师

★北京时代环宇特聘高级培训师

★聚诚世纪特约嘉宾讲师

主要课程包括:

《决战销售》系列性的课程,本课程详细的阐述了产品、服务、经营和管理之间的必要联系,巧妙的进行串联,包括渠道销售技能和管理、经销商管理、终端销售技能和管理、消费者行为研究等。使经营者解惑,管理者释然。

《打造和谐团队》课程包推向市场,反映强烈,陆续在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开设公开课程达200余场。为中高层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和统筹方面进行指导。旨在提高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协作力的打造和维护。

2006年《你是谁》应予而生,鉴于一线尖子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旨在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及士气的激活和催化!神经语言学、成功学的合理和协作利用使学员们的观念不断的刷新,使企业的尖子员工在短暂地时间里,提高自身的责任感,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走上管理岗位、实现公司对员工的最大期望值。

2008年陆续研发《士兵突击》看成长、看团队、看成功系列课程,深受业界欢迎,现有培训课程有:《经营BOSS》、《TTT内部培训师培训》、《绩效考核》、《企业文化》、《晋魂》、《沟通之道》、《酒店服务礼仪》系列课程、《市场营销》系列课程、《团队建设》系列课程、《潜能激发》系列课程等5大系列,18套经典课程。

沈阳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1929年4月生,字竹泉,辽宁彰武人,高级经济师,沈阳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系中国钱币学会辽宁分会首届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辽宁省辽金契丹 女真史研究会理事,《辽宁省志·金融卷。分主编。毕业从事金融专业、货币研究及史志工作,编撰、出版有《中国货币史说辑要》、《中国北方民族货币史》、《中国东北地区货币》等书;参与编撰《金融知识百科全书》、《中国地方银行史》、《东北亚文化研究》;撰写有钱币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论辽契丹族货币文化》一文参加阜新首届“契丹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评为优秀论文。为发掘中国古代货币文化,50年代收藏有上自春秋战国下至近现代的钱币,整理配套计258品,于1987年捐献给中国钱币学会辽宁分会,供筹办钱币陈列馆。结合编写《辽宁省志·金融志》货币篇,重点收集了东三省官银号、钱局及地方钱帖,其中有罕见的“洪武”钱帖及书章“钱飞子”。

中南大学政教授(1967-),男,辽宁省辽阳人。哲学博士、博士后,现任教于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担任哲学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会员、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创新战略专业委员会会员、《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杂志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科技政策、科学文化研究、科学经济学。已在《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现代哲学》、《学术界》、《科学学研究》、《中国科技论坛》、《学术论坛》、《中国书评》、《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等多家核心期刊发表60多篇学术文章,并在《中国青年报》、《科学时报》、《文汇读书周报》、《中华读书报》、《新京报》等报刊发表八十余篇学术评论文章,有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出版两本学术专著《断裂与整合——有关科学主义的多维度考察与研究》(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喧嚣与凝视——转型期的科技政策与公共生活》(科学出版社,2007年)。

吉林省邮电局助理政工师李 侠 女,1957年2月生,吉林省吉林人。本名李艳霞,笔名黄荷、墨雪等。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吉林省吉林市邮电局助理政工师。现为世界华文当代诗学会会员、中国散 文诗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吉林分会会员、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市企业文联副秘书长、市散文诗学会副秘书长及河南中原书画研究院特聘画师、市经济电 台、市有线电视台特约记者等。有文学、美术作品近800余篇,新闻作品千余篇在杂志、电 台、电视台发表,曾14次在全国“九十年代文学艺术新作大展”‘王子杯’“海峡两岸书画 大赛”等赛事中获奖。有作品被博雅苑等,陈列馆收藏,被收入《人世间》、《中国纯情美 文精选》等文集中,并于1995年9月在吉林市举办个人画展。现已出版了散文诗集《绿月亮 》、散文集《红纤雨》、诗集《白墨情》、中篇小说《无梦的季节》、《李侠诗画选》等, 其创作小传被收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家名人录》、《吉林省作家传略》、《电大英才录 》、《当代文艺新人名录》(香港)、《当代艺术家名鉴》(台湾)等书。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