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与王恺争豪
原文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者甚众。恺惘然自失。选自《世说新语·汰侈》
译文石崇和王恺比阔斗富,两人都用尽最鲜艳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马、服装。晋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他曾经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送给王恺,这棵珊瑚树枝条繁茂,世上很少有和它相当的。王恺把珊瑚树拿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后,拿铁如意敲它,马上就打碎了。王恺既惋惜,又认为石崇是妒忌自己的宝物,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石崇说:“不值得发怒,现在就赔给你。”于是就叫手下的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都拿出来,有三尺、四尺高的,树干、枝条举世无双,光彩夺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看了,露出失意的样子。
连接《世说新语》《世说新语》的编撰者是南朝宋的刘义庆(403—444),他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被封为临川王。他“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集文学之士,近远必至”(《宋书·刘道规传》附《刘义庆传》)。从这部书的内容来看,全书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既有儒家思想,又有老庄思想和佛家思想,可能是出自多人之手,刘义庆招集的文学之士很可能参加了它的编撰。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在《世说新语》的三卷36 门中,上卷四门——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中卷九门——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慧、豪爽,这13门都是正面的褒扬。
至于下卷23门,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有的褒扬之意比较明显,如容止、自新、贤媛。有的看似有贬意,如任诞、简傲、俭啬、忿狷、溺惑,但也不尽是贬责。有的是贬责,如“谗险”中的四条,以及“汰侈”中的一些条目。也有许多条目只是写某种真情的流露,并无所谓褒贬。既是真情的流露,也就是一种风流的表现,所以编撰者津津有味地加以叙述。
总之,编撰者大量采集编入那些饶有兴趣的、可资谈助的逸闻轶事,态度倒是比较客观宽容的。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时期历史的极好的辅助材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传神,含蓄隽永。正如(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十三所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
《世说新语》对后世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不仅模仿它的小说不断出现,而且不少戏剧、小说也都取材于它。
人物介绍石崇(249年~300年),西晋文学家。字季伦。祖籍渤海南皮(今属河北),生于青州,小名齐奴。
生平
元康初年,出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在荆州“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生活奢侈,与王恺竞相争豪。王恺家中洗锅子用饴糖水,石崇就命令自家厨房用蜡烛当柴火烧。王恺为了炫耀,又在他家门前的大路两旁,夹道四十里,用紫丝编成屏障。石崇用更贵重的彩缎铺设了五十里屏障。晋武帝把宫里收藏的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赐给王恺,石崇看了便用铁如意把珊瑚树打碎,王恺气极,石崇说:“不足多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高三四尺者六七株,每株都大于王恺的珊瑚树,看得王恺心乱如麻。
石崇有宠妾梁绿珠,美艳且善吹笛,石崇为解绿珠思乡之情,建“金谷园”,筑“百丈高楼”,可“极目南天”。赵王司马伦亲信孙秀垂涎绿珠美色,石崇不给。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专权,石崇因参与反对赵王伦,金谷园被孙秀大军包围,石崇见大势已去,对绿珠说:“我因你获罪,奈何?”绿珠流泪道:“妾当效死君前,不令贼人得逞!”遂坠楼而亡。孙秀大怒,将石崇和潘岳等人斩首。
梁绿珠,俗话说:“好花儿生长在僻乡村,美人儿出自小家门。”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像是西施、貂蝉、王昭君等都是生在穷乡僻壤,梁绿珠也是这样。
梁绿珠系边陲地区的白州人,生于晋武帝秦始年间,白州有白江,水木清华;有日博山,钟灵毓秀,梁绿珠尽得山水灵秀之气所凝聚,出落得分外妖娆,颖慧明敏,令人有一种明艳圆润如珍珠般的感觉。因名“绿珠”。
晋武帝攫夺了曹魏的天下,鉴于曹魏之所以覆亡,是因为没有宗室的力量来夹辅王
室,因此大封司马子弟二十多人为王,授以兵权,以作为皇帝的屏藩,不料却种下了骨
肉相残以及胡人作乱的祸根。历史上著名的“晋代八王之乱”砍砍杀杀扰增了十六年。
就在这十六年纷乱之中,帝京西郊的金谷园中,出现了一幕美人坠楼殉情全节的凄美故
事,为乱七八糟的西晋历史,凭添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石崇的爱姬
“绿珠。]
说到石崇这个人,原系世家子弟,承祖先余荫,曾任荆州刺史,凭着长袖善舞的钻
营及心狠手辣的个性,一方面结交权贵;一方面贪赃枉法,甚至有人说他在荆州刺史任
内,除凭恃权势和地方之便,强取豪夺外,甚至劫掠客商。遂至金银如山,珍宝无数。
待至卸任以后,在洛阳城郊金谷渊中,耗费巨资构筑亭台楼阁,栽种奇花异草,养鱼植
荷,蓄猿饲马,命名为“金谷园”,过着人间天堂的幸福生活。
晋武帝太康初年,石崇奉命出使交趾,也就是今日的越南,途经白州,夜宿双角山
下的盘龙洞畔,适值月明之夜,馆舍沉寂,遥见槛外有湖,映月如镜,遂漫步月下,忽
闻笛声悠扬,循声寻去,见有数女在草地上翩翩起舞,笛声婉转,舞姿曼妙,遂暗暗记
在心里。这次出使,又是满载而归,特地赶到白州双角山,以明珠十斛,聘得数女,其
中能吹笛、能唱歌、又能舞蹈、且艳丽出众者便是梁绿珠。
石崇回到洛阳覆命以后,转任散骑常侍的闲散职务,每日登高台,俯清流,拥艳藏
娇,席丰履厚,饮酒赋诗,逍遥自在,复谱曲编舞以教绿珠,绿珠聪慧灵巧,载歌载舞,恍若天仙下凡,尤以善解人意,曲意承欢,因而使得石崇如醉如痴,在众多姬妾之中,惟独对绿珠特别宠爱。
石崇不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而欲以财富炫耀于世,竟与皇亲国戚竞
奢赛宝,每每争奇斗胜,弄得不可开交。有一次晋武帝赐给舅父王恺一株珊瑚树,高二
尺许,王恺以为是天下至宝,兴致勃勃地跑到金谷园中向石崇夸示,谁料石崇却嗤之以
鼻,漫不经意地用铁如意敲击,结果三下两下被打得粉碎。
王恺大惊失声,继而勃然大怒道:“击碎吾宝,何嫉妒之甚也?”
石崇却心平气和地说:“不必紧张,照原样赔偿你就是了!”于是命仆从把家中藏
的珊瑚树全部取出来罗列在桌子上,高三四尺的就有六七株,二尺左右的就更多了。王
恺看得目瞪口呆,随便抱了一株,惘然若失地离开了金谷园。
石崇是一个有斗志、有魄力、通音律、懂艺术,而又知晓如何享受人生的人。能够
聚积大量的财富,交结公卿名流,经营一座美伦美奂的园林,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还
能够谱“明君之歌”,教“亡忧之舞”,设计美姬的眼饰,铺排特殊的气氛。使得川流
不息的宾客,人人尽兴而归,都以作客金谷园中为荣。
据说石崇宴客,常使美姬结袖绕楹来助酒兴,并分别派遣美艳姬妾殷勤劝饮,倘若
宾客拒绝不饮,便被认为是劝酒者诚意不够,慢待了客人,立刻喝令家丁推出去砍头。
一个闲骑常侍的闲官儿,竟有如此生杀予夺的大权,晋代的混乱和骄恣情形也就可想而
知。
有一次建威将军王戎与镇南大将军杜预在金谷园中宴饮,王戎不胜酒力,为了眼前
的美姬盈盈劝饮,继而泪眼相向,不得不勉强一杯接一杯地喝下去,终于酩酊大醉;然
而杜预却适可而止,任凭美姬声泪俱下也不妥协,他有意看看传言是否真实。果不其然,石崇不动声色地用手一招,两名家丁便从廊外趋入,像老鹰捉小鸡般地把劝酒不力的美姬拎架出去,可怜那美人儿已经吓得四肢发软,面无人色,犹自凄厉地嘶喊:“大人饶命啊!]由于杜预的铁石心肠,石崇竟然连杀了三位美姬。像这样的待客之道,古今中外,
实属罕见,真个是骇人听闻,也可概见石崇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晋武帝是一个沉迷声色的皇帝,公卿大夫;巨族富室也
跟着学样。晋武帝的后宫良家女子不下万人,为了选择嫔妃,曾经下诏暂禁嫁娶,有散
匿者,以大不敬论罪,也即是可以杀头。等到平定东吴以后,便下诏挑选江南佳丽五千
人入宫,后庭嫔妃宫女数量之大,前所未有。
后宫佳丽众多,怎么才能雨露均沾呢?晋武帝发明了一种舒适华丽,而又平稳无比
的小型“羊车”,以羊只拖拉而行,游行宫苑,羊车在哪儿停下来就在哪儿入室宴寝。
于是嫔妃宫女竟相用竹叶遍插门槛,更用盐汁洒地,用以吸引拖车的羊只,因羊只酷爱
舐食地上的盐份,也喜欢啮啃青青的竹叶。有了这两样东西,就可以使羊儿贪吃而停止
前进,使得晋武帝认为是天意使然,而嫔妃及宫女也就从而获得了临幸的机会。
晋武帝司马炎仿效当年曹丕逼东汉献帝让帝位的故事,从曹丕后代魏元帝手中取得
皇位,在位二十五年,纵情声色,终于掏空了身子,一病不起。他的白痴儿子继位,就
是晋惠帝,偏又遇着一位狠辣有野心而又愚蠢的贾后,于是昏天黑地的“八王之乱”便
像熊熊烈火般地燃烧起来,其中的一位便是赵王司马伦。心怀不轨的司马伦,以贾后这
个毒辣无比的女人,毒死皇子司马遹为借口,起兵诛杀贾后,在做了几个月的宰相后,
第二年干脆废了惠帝,自立为帝,出禁惠帝于金墉城,也就是魏元帝禅位于晋后徙居的
地方,也可说天道循环报应不爽。
司马伦称帝便与本文的主人公梁绿珠发生了大大的关系。俗话说:“一人得道,鸡
犬升天”。司马伦既然僭即帝位,昔日的旧属便都成了洛阳城中的新贵,到处占房、榨
财、掠色、弄权,胡作非为,无法无天。有一个叫孙秀的,原来是潘安府上的小吏,其
人鄙借,不容于潘府,等到转投入赵王府中之后,狼狈为奸,相得益彰,颇受宠信。司
马伦称帝后,孙秀也水涨船高,官居中书令,倚仗司马伦的势力,为所欲为,作恶多端。
听说金谷园中有艳姬绿珠,能歌善舞,美慧无双,于是派人向石崇乞请割爱相赠。
石崇心想:孙秀目前权势薰天,自然不便轻易得罪,然而绿珠为自己所至爱,当然
也难以轻易割舍;再说自己也是个有头有脸的人,连一个心爱的妾侍都不能保全,传扬
出去,不但贻笑大方,自己也觉得十分窝囊;然而眼前的状况总得解决才行啊!继而一
想:反正孙秀也没有见过绿珠,何不集合金谷园中较为出色的侍婢任由挑选,不止是表
示了最大的诚意,从而也可以不着痕迹地使心爱的绿珠逃过一劫。
于是选出了数十位美艳的侍婢,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罗衣绣裙,敷粉薰香,争
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确实令人感到金谷丽姝,不同凡俗。
石崇故示大方地对来人说:“园中佳丽,全都在这里了。就请任意挑选吧?”
孙秀的使者已为眼前的态势所迷惑,乃慑懦地说:“天仙化人,平生仅见,惟孙公
命在下迎迓绿珠,未知孰是?”
石崇一听,勃然大怒说:“绿珠是我的爱妾,怎能相赠?”
使者劝解道;“石公博古通今,察远照迩,当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
理,愿加三思,免贻后悔。”
这是什么话,简直是欺人太甚嘛!想起以往皇亲国戚都不放在眼里,如今竟然受辱
于一个小小的使者。石崇越想越气,于是双手一摆,命令家人送客,孙秀的使者碰了一
鼻子灰,悻悻然离开了金谷园。
夜里月明星稀,正是暮春天气,天气乍暖还寒,石崇与绿珠在望月台上临流浅酌。
想起了几年前出使交趾,夜宿盘龙洞畔驿馆初次见到绿珠的情景,又想到近来朝廷翻天
覆地的变化,所幸佳人在抱,冲淡了不少愁闷与悒郁,日间差一点儿便失去了这个可爱
的小女人,不由得将这个柔若无骨的美人儿紧紧地拥抱在怀里,喃喃地说:“我可以失
去一切,但却不能放弃你啊!”
绿珠感念主人的深情厚意,庆幸此身有托,然而孙秀正在得宠之际,遭此挫折,势
必不肯就此善罢甘休,倘若出狠招,又当如何呢?
绿珠以纤纤玉手在石崇胸前拂揉着,尽量用缓和的语气诉说她内心的顾虑,石崇自
然也明白:得罪了孙秀不啻是惹祸上身,为求自保,不得不先下手为强,进行有计划的
反击了。
“擒贼先擒王”,[树倒猢狲散”,是显而易见的道理,要对付孙秀,无疑是扳倒赵
王司马伦来得更为切合实际。第二天,一早就差人邀来外甥欧阳健与好友黄门侍郎潘岳,火速前来金谷园中议事。
潘岳,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美男子,文章也写得好,他的《悼亡诗》传诵千古。
少年时期,他曾经挟弹弓外出行猎,妇女都争相目睹,献花掷果讨好他,常常是花果堆
满了他的车子。后来担任河阳的县令,在全县遍植桃李,春来繁花竞艳,时人称为“一
县花”。如今担任黄门郎,也算是掌理朝廷机要的命官,最重要的是他与孙秀有着一段
难解的嫌怨,因此石崇才把他当成利害一致的伙伴。
前面提到原来孙秀没有发迹前,曾在潘府担任小吏,潘岳恨他狡黠无行,动辄加以
鞭笞,等到孙秀当上中书令后,潘岳自然是惴惴不安,忍不住试探性地问孙秀道:“孙
令公尚记得前时在敝宅事否?”
如果孙秀坦然答道:“旧事早已忘情,多蒙君家栽培,秀乃得有今日之些微成就!”
如此这般,潘岳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就可以豁然地放下了。然而孙秀却咬文嚼字地说: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潘岳知道孙秀怀恨在心,于是终日忧惧不已。
利害攸关,比较容易竭诚倾谈,石崇与欧阳健及潘岳仔细研究了目前的态势,认为
如果贸然从朝中有所行动,无疑是以卵击石,成功的胜算不大;然后逐个分析分封在各
地的诸王,虽然互有矛盾,但迹象均不十分明显,唯一可加运用的就是汝南王司马允。
司马允与司马伦是同父异母兄弟,两人一向不和,倘若加以怂恿,劝他起兵讨伐僭称帝
号的司马伦,成功的胜算可保无虞。
洛阳金谷园中与汝南王府信使不绝,一边在积极整备军伍,一边在日夜联络相助的
力量。孙秀听到风声,连忙向司马伦告急,司马伦大权在握,于是表面优礼,暗地里夺
去司马允的权,其办法就是升他为太尉,司马允焉有不知个中玄虚的道理,于是称疾不
肯应命。
孙秀自作主张,并矫诏斥责司马允抗旨,派遣御史刘机往收汝南王印信,司马允怒
叱道:“孙秀何人,敢传伪诏?”于是拔出佩剑欲杀刘机,刘机吓得魂不附体,连滚带
爬地逃出了汝南王府。
汝南王司马允迅即集合七百名兵吏,一路呼啸迳奔宫阙,由于宫门紧闭而不得入,
司马伦与孙秀调集宫中侍卫抵抗,司马允列阵承华门前,令部众各接强弓遥射侍卫,司
马伦与孙秀督众死战,左右死伤颇众,箭如飞蝗,情况非常紧急。
司马伦遣司马都护伏胤出宫和解,司马允不疑有诈,开阵纳入,待到见面,伏胤却
突然拔出佩剑刺入司马允胸膛,余众惊骇逃散,一场宫闱骨肉相残的血腥闹剧就这样快
速落幕。
汝南王司马允既然遇害,赵王司马伦志得意满地下令严素余党,于是石崇、欧阳健、潘岳等均在收捕之列。孙秀带领大队人马,来势汹汹地将金谷园团团围住。石崇正在崇绮楼上与绿珠开怀畅饮,忽闻缇骑到门,料知大事不妙,便对绿珠说:“我今天为你获罪了,为之奈何?”
绿珠涕泣道:[妾当效死君前,不令贼人得逞!”言罢,朝栏干下踊身一跃,石崇慌
忙拦阻,仅捡破一片衣裙而已,再看楼下已经是血肉模糊,不忍卒睹矣!
石崇垂泪道:“我罪不过流徙交广而已,卿又何必如此呢?”喃喃自语,伤心不已,但已于事无补了!
唐朝武则天的时候,左司朗中乔知之曾经有过一段类似的遭遇,因此借着绿珠坠楼
酬知己一事,状写心中的怨悔,而写成《绿珠篇》的诗:
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
此日可怜无复比,此时可爱得人情。
君家闺阁未曾难,尝持歌舞使人看;
富贵雄豪非分理,骄矜势力横相干。
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面伤红粉;
百年离别在高楼,一旦红颜为君尽。
孙秀原想收捕石崇,抄没其家产,并掠得佳人而归,想不到绿珠生性贞烈,看到的
只是鲜花委地,香消玉殒而已,不免大为失望,于是把所有的闷气和怨恨一古脑儿都发
泄到司马允余党的身上,不加审问就直接押到东市行刑。
石崇就刑前长叹:“奴辈贪我家财耳!”
押送的小吏应声道:“慢藏海盗,冶容诲淫,古有名训。早知财足害身,何不散结
乡里;而红粉诱人,更不可刻意眩示于人,以自取羞辱!”
石崇不能答,只是悔恨不已。不久,看到外甥欧阳健也被逮到,口占绝命诗章,极
为凄楚;继而潘岳又到,石崇高呼道:“安仁(潘岳的字)亦遭此祸耶?”潘岳答道:
“昔在金谷园中饮酒赋诗,曾有‘白首同所归’之句,不料竟成谶语矣!”
“财色]二字,均为人所同好,也为人之所同祸,石崇既挟巨资,又拥绝色,二者集
于一身,而又无权势足以庇护,怎能不招祸取辱呢?而缇骑到门,还自天真地认为罪不
过流徙而已,对问题的分析是十分幼稚的。还对自己心爱的人讲出:“我今为你获罪了,为之奈何?”未免不使人觉得他寡情薄义。绿珠虽是边陲僻乡的女流之辈,一听到变乱已经失败,便意味着此番非同小可,毅然决然的坠楼自尽,不止是保全了自身的贞节,更明确地诠释了“以死酬情”的至高意义,而得到完美的评价。
石崇被杀后十多天,司马伦终于被推翻,孙秀也被吏士们挖出心肝而生啖之。
石崇与绿珠死后,金谷园仍然存在,时人为了吊唁绿珠的节义,都喊崇绮楼为“绿
珠楼”,以示对她的怀恩。绿珠有得意弟子宋袆,国色天香,善吹笛,能歌舞,后为晋
明帝所得。
金谷园几经更换主人,园中的风光仍然不减当年,历代文人雅士流连园中,遥想当
年绮丽的风光,“兰堂上客至,绮席清弦抚;自作明君辞,还教绿珠舞。”对于石崇的
善于享受人生,向往不已。而“绛树摇歌扇,金谷舞筵开;罗袖拂归客,留欢醉玉杯。”更加令人陶醉怀想。至于“绿珠含泪舞,孙秀强相邀;一跃坠王楼,花钿无人收。”就未免使人啼嘘不已了。
到了唐代,诗文中出现绿珠的身影甚多,丞相牛僧孺的传奇小说《周秦行记》中,
有一段夜宿太后庙载:“有善笛女子短鬓窄衫具带,貌甚美,太后接坐,令吹笛,顾而
谓曰:“此石家绿珠也。”令作诗,绿珠拜谢,作诗云:
此日人非昔日人,笛声空怨赵王伦;
红残钿碎花楼下,金谷千年更不春。
虽然事涉无稽,然而由此可见后人对于一个美艳而贞烈的女子,所给予的追念与倾
慕,就连贵为丞相的牛僧孺也未能免俗。
词语解释1许:左右。
2示:给,看。
3讫:完。
4疾:妒忌。
5悉:全部。
6争豪:比阔斗富。
7扶疏:大树的枝,干四处延伸的样子。
8穷:用尽。
9 舆: 马车、轿子。
10 绮丽:丝绸,泛指华丽之物。
11 枝柯:枝条;扶疏;繁茂。
12 疾:嫉妒。
13 不足恨:不值得发怒。
14 条干:枝干。
15 比:相当。
16 惘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17 尝: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