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藜
种中文名:红心藜
种拉丁名:Chenopodium album L. var.Centrorubrum Makino
地理分布:产东北。
毒 性:兔皮下注射植株地上部分浓缩的水、醇、醚溶液能引起光敏性中毒反应,产生水肿、潮红和皮下出血等。
科中文名:藜科
科拉丁名:Chenopodiaceae
本科概述:本科约100余属,1400多种,主要分布于非洲南部、中亚、南美、北美和大洋洲的干草原、荒漠、盐碱地及地中海、黑海、红海沿岸。我国有39属188种,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以及内蒙古等地,而以新疆种类较多。本科藜属(ChenopodiumL.)和滨藜属(AtriplxL.)等的多种植物有毒,生长在荒漠、盐碱地区,多引起牲畜中毒;有些种类可供蔬菜、制糖和饲料,或作药用。本科有毒植物含多种生物碱,主要有毒藜碱、羽扁豆碱、毒藜素等,其他还含草酸盐、硝酸盐、氰甙以及萜烯类化合物。有些植物含光敏性中毒物质,接触或食后,皮肤的暴露部分经日光照晒,容易引起皮炎或浮肿等症状。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兔皮下注射植株地上部分浓缩的水、醇、醚溶液能引起光敏性中毒反应,产生水肿、潮红和皮下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