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产品平衡体系
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简称MPS——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
物质产品平衡体系是经互会组织根据会员国的实践经验,制定的适用于计划经济国家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制定MPS的基本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它根据劳动的性质,将国民经济划分为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而在非物质生产领域投入的社会劳动,不增加供社会支配使用的物质产品总量,所以不创造国民收入。
物质产品平衡体系形成以后,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联合国的承认。直到1971年,联合国统计处出版了名为《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的基本原理》后,才承认了这套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只限于物质产品,故又称《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经互会已不复存在;另一方面,采取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基本上都在向市场经济过渡,或者已完成了过渡,所以MPS体系在当前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中已基本不再使用。
该体系的特点是:只核算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物质产品生产,不核算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服务性生产。
该体系的主要综合指标有:
1.社会总产值(又称“社会总产品”或“物质产品总产出”):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物质生产领域生产的物质产品价值,是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值之和。其中,农业的物质产品总产出成为农业总产值;工业的物质产品总产出成为工业总产值;工农业的物质产品总产出成为工农业总产值。
2.国民收入(又称“社会净产值”、“社会经产品”、“物质产品净值”或“国民收入生产额”):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地区)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者新创造价值的综合。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净产值之和就是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与社会总产值的关系为:国民收入等于社会总产值减去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物质性老无投入(即物质生产部门中间消耗价值)和物质生产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